读书人

吃饭长大(中国第一本个人口碑历史,一本

发布时间: 2010-03-29 03:13:00 作者:

 吃饭长大(中国第一本个人口碑历史,一本每个人都可以出版的书,一根引爆全民记忆运动的导火线)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36041659
条形码:97875360416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理论系教授王受之序/大凡写自己过去经历的人,总是在某些方面有相当影响或者成就。因此,我们在看他们的回忆录时,总有一种企盼看到“大结局”的心理,无论开头如何困感,结尾总该是灿烂的。看传记也因此成为格套,其实是看一个基本有固定模式的东西。我记得看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自传,看前面就有点急不可耐要看他当参谋部联席会主席那节,看建筑家菲利普约翰逊的传记,就急着看他与密斯凡德洛一起设计西格莱姆大厦。这种心态大凡人都有,但是这样往往把真正生活中最精彩的细节和片断都忽略了。陈文的书好就好在是个普通人写普通的生活,没有那种期望的轰轰烈烈大事业,也没有成功的庆祝,有的是我们似曾相识的记忆碎片,有的是酸甜苦辣的旧事,它的最大的力量在于勾引起我们对自己走过的路的联想,作者仔细地把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整理起来,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夸大渲染,平实地讲述自己记忆中的闪光的那些东西。这种自传体例,在西方也极为罕见。历史学中的口碑历史,英语叫“NARRATIVE HISTORY”,就是通过大量人物对自己平凡生活的回忆来反映时代,可惜大部分“口碑历史”是用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做的,以文学,传记形式来做,在美国就比较少见。陈文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平实方式和丰富的细节,通过一滴水看海洋,是真实,没有矫枉的嫌疑,也没有自吹自擂的弊病。很值得一读。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在设计理念上,突破了传统图书的排版模式。通过文字、照片、记忆物、原始资料等实物图形,向读者复制时间的原貌,解读有限的个体生命在无限历史时空中的阶段价值,它提醒人们:只要用心生活,就能体验出生命在活着时的一些真相与意义。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本个人口碑历史,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可以出版的书,这是一根引爆全民记忆运动的导火线。平实地讲述自己记忆中的闪光的那些东西。这种自传体例,在西方也极为罕见。陈文这本书的妙处是他通过记录的方式把自己放在时间的跑道上。当年那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日子,现在却是十分地刻骨铭心。
没有背景的人生,是孤独的灵魂之旅。生命失去参照物,也就失去了意义。
目录
原始资料索引
1977年1月入团申请书,支部书记鉴定
1978年广东省外贸局招考海关干部准考证
1978年11月应征青年入伍登记表
00433部队优秀义务兵,嘉奖大片
退伍军人证明书
……
文摘 插图


夜下华山
1982年春天,我与团政治处副主任刘壮兴,宣传股长王德顺,宣传干部王远明从山西阳泉到陕西韩城开新闻报道工作会议。车到孟源时,我们停留一天,上华山。
我们一行四人在孟源车站附近的一家小旅店放下行李,就赶到华山脚下。当时山脚下可以租运动鞋,但我没有租,而是穿着一双军用凉鞋,买了一挎包的面包和鸭梨,由我背着,就匆匆上山了。只走了两个多小时,在回心石处,王干事就打退堂鼓了。但副主任不让他掉队,他只好挺着大肚皮继续走。到了北峰,确实走不动了。刘副主任批准他下山。我们3人继续向项峰攀登。过了北峰之后,有两个年轻人一直跟着我们走,但跟得很吃力。刘副主任问他们是哪里人,话还没问完,他们就流泪了。从他俩断断续续的述说中,知道他们是四川宣汉县人,洪水冲毁了家园,家人也失踪了。他俩跑出洪水围困后,沿着铁路走,走到了华山下,就顺便上华山看看。听完他们的故事后,主任叫我把面包与鸭梨给他们吃,还给他们几斤全国通用粮票。我也给他们照了几张相,让他俩把通讯地址写在我的笔记本上。在跟了我们一段后,就掉队了。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