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8036654
条形码:97875080366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这儿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每一个山坡、每一条山谷、每一片平原和树林都由于一些在那早已消逝的岁月里的悲伤或愉快的事情,而变成了胜地。”
作者生于50年代的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以个人成长为线索,本书用最深挚的感情刻画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内心感情和生活场景,仿佛看着老式汽车,一边聆听着乡村音乐,一边领读者在南方小镇缓缓而行。同时,本书以记者的敏感记录了美国四十年社会面貌的变迁,从棉花地到大都会,从迈阿密黑人运动到美军人驻扎海地——这里没有大历史的芜杂,没有大人物的荣耀,唯有普通民众的欢笑与眼泪、卑微与梦想,让读者一次次亲历平凡而震撼人心的瞬间。本书为《纽约时报》1997年度畅销书。
作者简介 1996年普利策新闻特写奖得主,原《纽约时报》知名记者。
媒体推荐 书评
布鲁格像是受着烈火的灼伤。……让我想起麦尔维尔,想起福克纳……你可以在这个人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什么。他的句子让你心碎。读完之后,我泪流满面。……一部杰作。 --美国著名作家 帕特肯罗伊
编辑推荐 “这儿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每一个山坡,每一条山谷,每一片平原和树林都由于一些在那早已消逝的岁月里的悲伤或愉快的事,而变成了圣地。”本书是美国《纽约时报》知名记者布鲁格的回忆录,他让您看到了更真实的美国平民生活。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舍己为人
3/1一个因为书漂亮而买书的男人
14/2杀死一个人,一个想在水上跑的人
20/3假金子、别人家的房子、一个我从未谋面的大好人
32/4指望浪子回头
……
文摘 书摘
从我懂事起到现在,每当想到母亲的儿子们,脑子里就出现三个人。那个最后出生的小弟弟,那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的小弟弟,就像一张放在后车窗边的旧报纸,在我的心里淡忘了。当他们将他埋葬在外祖父的坟边时,我才六岁,他的生命是那样短暂、那样一闪而过,在我的记忆中没能留下多少印记。我从来没见过妈妈抱着他轻轻摇晃,给他喂奶,像她给我的小弟弟马克哼唱那样给他唱歌。但是,容易将他忘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自己的名字。至少,当我们真的回忆往事时,没有名字这件事让我们更容易联想起他来。
在我们小镇的公墓里的墓碑上只刻着“布鲁格家的孩子”。在这块普通的花岗岩的墓碑顶上有一只屈膝而卧的羊。小时候,母亲会带我一起去公墓,她会让我用手去摸那石羊。那时,我认为那羊雕得很好看。现在依然这样认为。
他死的时候,我们的父亲没有到医院去过,也没有去公墓。而母系的亲戚们像以往帮我们渡过那么多的难关一样,帮她渡过了这一场噩梦。在母亲躺在外婆家那张最舒服的床上时,他们给我们烧饭、讲故事。几个星期过去了,我开始怀疑她还能不能起床。那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我们惟一的一次,看到她同时受了来自各方面的打击。这就是连父亲的虐待都无法做到的事。
但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一天早上,她从床沿下地,径自做小发糕去了,除了我们不像以前那样能逗她乐之外,她似乎没有变样。
30年来,她对此事只字未提。有一阵子,她会去公墓在坟头放些花,拔些野草,但是时间久了,她就不去了。我琢磨她的哀思已尽,能够重新回到生活中来。我想也许她心中的苦水已经倒光了。我真傻。
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问起那孩子的事。在我的想像中,提起她的第四个孩子就好像揭开一个陈年的旧伤疤,会唤回一些往日的、被遗P59忘的痛楚。
后来发生的真实的事情仍让人吃惊。当我最后开了口,我觉得那种丧子之痛就像是发生在昨天那样触目惊心。
那是1996年的夏天。她的房子,也就是我去世的外婆的老屋里的小空调器终于彻底坏了。家里又热又潮。摇头风扇把客厅里的苍蝇吹得来回躲避。
“妈妈,”我打开话头,“你近来想过那个娃娃吗?”她点点头,眼睛没有看着我,打开了话匣子。
“那天,他过了生日,”她说,“他如果活着,该30岁了。我昨天坐在客厅里,往回算来着。所以我知道他30了。你们这几个孩子全是相差三岁。第一个是山姆,三年以后是你,又过了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