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2191360/9787302191360
条形码:97873021913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坐标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山东省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它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修订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融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改革的体会编写而成的。全书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负反馈放大器、正弦波和非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等内容。为了便于多媒体教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配有翔实的电子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及自动化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
编辑推荐 面向教学主导型或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本科生,易读易懂
体现宽口径教学思想,满足多学科交叉的教学需要
强调物理概念,简化理论推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技术发展
整体规划教学资源体系,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料
目录
第1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1 本征半导体
1.1.2 杂质半导体
1.1.3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1.4 PN结的击穿特性
1.1.5 PN结的电容效应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1.2.2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3 半导体二极管的模型
1.2.4 稳压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3.1 BJT的结构
1.3.2 BJT的内部工作原理
1.3.3 BJT的特性曲线
1.3.4 BJT的主要参数
1.3.5 BJT的模型
习题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电路的一般表示方法及其性能指标
2.1.1 放大电路的一般表示方法
2.1.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1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BJT的工作状态
2.2.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各元件的作用
2.2.3 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4 放大电路中常用物理量的表示方法
2.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3.1 放大电路的直流模型分析
2.3.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3.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3.4 静态工作点与放大电路的失真-
2.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法
2.4.1 BJT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及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2.4.2 电路的动态分析
2.4.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5 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及BJT电流源电路
2.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5.2 共基极放大电路
2.5.3 BJT电流源电路
2.6 多级放大电路
2.6.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2.6.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7 BJT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1 无源RC网络的频率响应
2.7.2 BJT的混合7c模型
2.7.3 电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习题
第3章 场效应管放大器
3.1 场效应管
3.1.1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3.1.2 结型场效应管
3.1.3 FET的主要参数
3.1.4 FET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3.1.5 FET模型
3.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2.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偏置
3.2.2 场效应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
3.2.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习题
第4章 功率电子电路
4.1 概述
4.1.1 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4.1.2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功耗
4.1.3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动态功耗
4.1.4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4.1.5 BJT的工作状态
4.2 乙类功率放大器
4.2.1 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4.2.2 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计算
4.2.3 乙类功率放大器的最大管耗
4.3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
4.3.1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
4.3.2 带前置放大级的功率放大器
4.3.3 BTI电路
4.4 VMOS管功率放大器
习题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5.1 差动放大电路
5.1.1 集成电路的工艺特点
5.1.2 直流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问题
5.1.3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5.1.4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
5.1.5 差动放大电路的改进
5.2 集成运算放大器中的单元电路
5.2.1 电流源电路
5.2.2 差动输入级
5.2.3 输出级
5.3 集成运放简介
5.3.1 集成运放的总体结构
5.3.2 BJT集成运放F007
5.3.3 BiCMOS集成运放F3130
5.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5.4.1 输入失调参数
5.4.2 差模特性参数
5.4.3 共模特性参数
5.4.4 动态参数
5.4.5 电源特性参数
5.4.6 集成运放的封装
5.5 特殊集成运算放大器
5.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模型
5.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5.6.2 理想运放模型
5.6.3 实际集成运放的模型
习题
第6章 反馈放大电路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1.1 反馈的概念
6.1.2 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
6.1.3 负反馈放大器的类型及判别
6.2 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类型
6.2.1 电压串联负反馈
6.2.2 电压并联负反馈
6.2.3 电流并联负反馈
6.2.4 电流串联负反馈
6.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6.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6.3.2 改善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6.3.3 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
6.3.4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6.3.5 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原则
6.4 负反馈放大器的计算
6.4.1 估算的依据
6.4.2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估算
6.5 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6.5.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6.5.2 稳定判据及稳定裕度
6.5.3 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
6.5.4 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习题
第7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7.1 比例电路
7.1.1 集成运放的两个工作区域
第8章 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电路
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10章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
参考文献
……
序言 “新坐标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新坐标高等理工教材与教学资源体系创新与服务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加速了技术进步和市场的拓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变化,这个变化必然反映到高等学校的定位和教学要求中,也必然反映到对适用教材的需求。本项目是针对这种需求,为培养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提供系列教材。
“新坐标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面向全国教学研究型和教学主导型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学,覆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体现培养知识面宽、知识结构新、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要。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可概括为:
1.教材的类型、选题和大纲的确定尽可能符合教学需要,以提高适用性。教材类型初步确定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拟按电子信息大类编写,以体现宽口径;专业课包括本专业和非本专业两种,以利于兼顾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扩展知识面的需要。选题首先从目前没有或虽有但不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开始,逐步扩大。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提炼与更新,反映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让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又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3.重视工程性内容的引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能力。工程教育是多方面的,从教材的角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手段的发展,为学生建立工程概念、进行工程实验和设计训练提供条件。
4.将分析和设计工具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5.教材的结构上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叙述上要易读易懂,适合自学。配合教材出版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教师手册、学生手册、习题集和习题解答、电子课件等。
本系列教材已经陆续出版了,希望能被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并热忱地期望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告诉我们,通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必然会形成一批精品教材,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作出贡献。欢迎对编委会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文摘 插图:

第1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半导体材料中有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种类的杂质元素,可以分别得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制成相邻的P型区和N型区,就形成了PN结。PN结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单向导电性。
半导体二极管是由PN结构成的。二极管的特性和性能用其伏安特性与一系列参数来描述。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二极管模型来对二极管电路进行分析。
BJT是由两个PN结构成的三端器件。工作时,有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称为双极型晶体管。BJT是一种电流控制龟流型器件,改变基极电流就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在一定条件下,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满足线性放大的关系。这是BJT放大电路的物理基础。
BJT的特性主要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来描述。其性能可以用一系列参数来表征。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可以看出,BJT有三个工作区:饱和区、放大器和截止区。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在物理学中,按照材料导电的能力,可以将它们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大类。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加上电场后,自由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因此,导体的电阻率很小,导电能力很强。绝缘体中自由电子很少,加上电场后,几乎没有电流形成。因此,绝缘体的电阻率很大,导电能力很差。还有少数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为半导体。半导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