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乌克兰史

发布时间: 2010-03-29 06:29:29 作者:

 乌克兰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0082428/9787500082422
条形码:97875000824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历史文库
外文书名:The History of Ukraine

内容简介 《乌克兰史》详细介绍了乌克兰的历史全貌,着重于苏联时代和后苏联时代的历史。《乌克兰史》收集多种第二手资料,包括一些普通读物和一些专题学术著作。《乌克兰史》的一部分,尤其是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主要参考作者本人于1992—1993年在利沃夫国立大学公民教育项目做讲师时的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 《乌克兰史》:世界历史文库
目录
前言/1
历史大事年表/1
第一章 序言/1
一、地理与气候/1
二、人口/3
三、语言/4
四、宗教/5
五、区域主义/8
六、政府/10
七、经济/12
八、对外关系/14

第二章 基辅罗斯:乌克兰文化的奠基/17
一、前斯拉夫时代的乌克兰/17
二、最早的东斯拉夫人/19
三、基辅罗斯的建立/20
四、罗斯的黄金时代/24
五、基辅罗斯的终结/28
六、谁能够继承罗斯的遗产?/30

第三章 波兰-立陶宛时期与哥萨克的崛起/33
一、立陶宛人对乌克兰的扩张/33
二、波兰对乌克兰的扩张/35
三、波兰-立陶宛共和国治下的乌克兰/36
四、布列斯特联合与宗教政治/39
五、哥萨克的崛起/41
六、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大起5~/43
七、赫梅利尼茨基的遗产/46

第四章 俄罗斯帝国治下的乌克兰/49
一、哥萨克盖特曼政权/49
二、马泽帕起义与哥萨克自治的终结/52
三、俄罗斯的领土扩张/56
四、“小俄罗斯”的俄罗斯化/58
五、乌克兰文化的复兴/62
六、改革与社会经济变革/65
七、乌克兰的政治变迁/68

第五章 哈布斯堡帝国治下的西乌克兰/73
一、哈布斯堡帝国对乌克兰土地的统治/73
二、哈布斯堡帝国内的民族认同/75
三、帝国的改革与社会经济变迁/78
四、民族的觉醒:从鲁塞尼亚人到乌克兰人/80
五、区域差异:特兰斯卡帕提亚与布科维纳/84
六、马克兰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86

第六章 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89
一、1917年革命/89
二、德国的占领与盖特曼政权/94
三、西乌克兰的发展/96
四、执政内阁与内战/99
五、苏联的成立/102
六、异乡人:波兰治下的西乌克兰/104

第七章 苏联治下的乌克兰/109
一、20生纪20年代的乌克兰化/109
二、斯大林时期的乌克兰/112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乌克兰/121
四、战后的乌克兰:重建与报复/126
五、反对派运动的活跃/127

第八章 乌克兰走向独立/132
一、戈尔巴乔夫与苏联境内民族主义的崛起/132
二、切尔诺贝利事故/135
三、乌克兰人为变革而动员/137
四、独立运动的发展/140
五、苏联的解体与乌克兰宣布独立/150
六、乌克兰独立全民公决/153

第九章 后苏联时代的乌克兰(1991-2004)/156
一、维护乌克兰国家/156
二、乌克兰国家民主化?/160
三、经济崩溃/165
四、后苏联时代乌克兰的区域分化/168
五、东西之间的乌克兰外交政策/173
六、“库奇马门”和政治危机/176

第十章 “橙色革命”及其之后/180
一、推翻“权力党”运动/181
二、选举舞弊、大众动员和橙色阵营的胜利/185
三、治理的难题与橙色阵营的分裂/190
四、亚努科维奇归来/192
五、2007年议会选举——橙色阵营的第二次机遇?/196
乌克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199
参考文献/206
索引/211
……
序言 乌克兰,乌克兰语中为“Ukraina”,意为“在边缘”或“边疆”。在其大部分历史中,乌克兰处于一种中间地带的位置:东西分隔开俄罗斯与波兰(后来为奥地利一匈牙利),占据广阔的欧亚大草原的最西端,成为欧洲与亚洲、西方与东方的中心。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乌克兰是苏联的一部分;但当苏联于1991年分解为15个国家的时候,乌克兰获得了独立。在人口上,乌克兰为后苏联时代国家中的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而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乌克兰的国土面积排行第二位(同样仅次于俄罗斯)。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乌克兰却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而在今天其历史的重要性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乌克兰东西区域的分裂;对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经验缺乏使其有争议的后苏联时代转型更为困难;现代国家形态的欠缺使乌克兰民族认同复杂化;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其与邻国,尤其是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在沙俄和苏联时代都曾统治乌克兰。因此,把握乌克兰历史的各个方面,厘清其历史线索成为新乌克兰国家的重大挑战。
本书详细介绍了乌克兰的历史全貌,着重于苏联时代和后苏联时代的历史。本书收集多种第二手资料,包括一些普通读物和一些专题学术著作。本书的一部分,尤其是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主要参考作者本人于1992-1993年在利沃夫国立大学公民教育项目做讲师时的研究成果。
文摘 插图:


后赫梅利尼茨基时代最大的一次起义是盖特曼政权起来反抗俄罗斯的统治。起义的领导者伊万马泽帕于1639年生于右岸乌克兰的贵族家庭,在基辅与华沙接受教育。在17世纪60年代他曾担任波兰国王派往哥萨克乌克兰的特使。他被扎波罗热哥萨克逮捕过,但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并于17世纪80年代与俄罗斯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他们的支持下,他在1687年被选为盖特曼。
很难想象马泽帕会起来反抗帮助过他的俄罗斯。在长达20年的盖特曼统治中,他继承前任的政策,给予斯塔西那更多的领地,并与俄罗斯沙皇培养友好关系。沙皇也允许他扩大自己的领地,从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人。他作为艺术的赞助者,在盖特曼政权各地修建哥萨克或“鲁塞尼亚”巴洛克风格的东正教堂,包括基辅最大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St.Nieholas,1934.年被毁)以及对重要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进行巴洛克风格的整修。他扑灭了前文所述的1692年农民起义,并援助彼得一世对奥斯曼帝国和鞑靼人的军事行动。他成为彼得一世最重要的参谋,哥萨克军官曾戏言“沙皇就算不相信天使也不会怀疑马泽帕”,俄罗斯官员也宣称“从来没有过像马泽帕这样对沙皇如此有益的盖特曼”。①1703年,在波兰控制下的乌克兰爆发的一场哥萨克起义中,马泽帕得到彼得一世的许可,率领自己的军队占领了右岸。马泽帕因而得以统一大部分的乌克兰土地。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