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

发布时间: 2010-03-30 01:58:13 作者: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1186359/9787501186358
条形码:97875011863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反映了近代日本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思想轨迹、精神指导和理论背景,揭示了日本侵华的隐性结构和意识形态。《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以独到的视角和出发点,以代表人物为核心,深入挖掘、缜密剖析.梳理出存在于日本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军界、政界和财界等的侵华思想理论,让我们看到了日本侵华中的另一个更为隐蔽的层面。因此《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的研究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对于开拓、发展良好的中日关系,也不无启迪。
作者简介 渠长根1964年11月出生,河南确山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抗日战争史,同时涉猎东亚关系史。先后在《社会科学》《军事历史研究》《百年潮》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功罪千秋一一花园口事件研究》等,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现为浙江理工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建设项目执行负责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梯队人员,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序言
前言(代自序)
第一章 问题的嚆矢
一、一个刚刚触及的课题
二、学术良知的呼唤与中日双边关系的激荡

第二章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发展轨迹
一、概述
二、丰臣秀吉的最初试探
三、“千岁丸”号上海之行的另类启示
四、明治时代的社会思潮
五、昭和时代的全面行动

第三章 分布在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侵华思想理论
一、北一辉——学界侵华思想理论的旗帜
二、石原莞尔——军界侵华思想理论的代表
三、岸信介——政界侵华思想理论的推动者
四、冈村宁次——践行侵华思想理论的急先锋
五、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知识界——鼓噪侵华思想理论的另类群体

第四章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与日本社会变迁
一、专制天皇制——侵华思想理论行为化的政治保障:
二、政治谋杀——侵华思想理论行为化的助推器:
三、民族优越感——侵华思想理论行为化的心理源头

第五章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与中日关系
一、侵华思想理论写实了19世纪末之后50年的中日关系
二、战后日本政治不断右倾化恶化了中日关系
三、继续清理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课题

第六章 余论
一、中国威权下的东亚格局持续百年有余
二、欧风美雨激荡东亚关系格局
附录
一、战后日本首相关于战争认识的保守言论辑录
二、二战后日本政治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记录
三、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是与日本侵华历史过程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层面。它反映了近代日本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思想轨迹、精神指导和理论背景,揭示了日本侵华的隐性结构和意识形态。研究日本侵华思想理论主要是系统回答日本侵华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为什么”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重要依托和必然深化、拓展,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当然,对于开拓、发展良好的中日关系,也不无启迪。
  长根同志开始涉猎日本侵华思想理论问题已经有差不多七八年的时间了。记得他最早触及这一研究课题还是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作为导师,指导他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未来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战略定位,热情地建议他从日本侵华思想理论问题深入下去。在经过多次商讨之后,他最终摆脱了犹豫,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作了一系列的准备,甚至还草拟了学位论文的写作大纲。但是,由于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在与校内外多位同行专家沟通之后,他暂时放弃了这个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对他而言还有更合适的选择。但是,在准备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兴趣却始终没有被淡忘,以至于在博士毕业之后的数年间,他一直坚持着,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专题研究,并从对日本侵华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各界头面人物的个案研究中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和志趣。
文摘 二、学术良知的呼唤与中日双边关系的激荡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唯一学术专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抗日战争研究》对研究日本侵华问题的学术动态的把握是全景式的、权威性的。该刊从1999年第1期开始,差不多每年都发表《一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对国内抗日战争问题的研究作一次全面的回顾和展望,此间不断强调指出: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仍然是一个空白点。2000年《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出版了《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总结我国各近代专门史研究状况时,也指出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是一个急需加强的领域。进人新世纪之后,检索国内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仍是凤毛麟角。
  中国日本侵华问题研究权威人士以及众多的知名专家学者也都在不同场合指出了史学研究的这一缺陷。应该说,这是我国学术职责和使命的扩展与回升,是学术眼光和领域的展拓和深化。如:“中外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暴行曾进行过揭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日本官僚、政客、军阀、财阀们制造的侵华‘理论’进行揭批并不多。若不将这些侵略理论深入地加以揭批,日本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对过去的侵略罪责作深刻的反省和认识,甚至在新的形势下还会演化为新的对外侵略战争。”①“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国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侵略理论。
后记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从题目上看,很容易给人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充满了民族主义情绪的话题。
  其实,从问题提出的源头上看,确实是有一个对中日关系史尤其是日本侵略中国历史深入了解之后的情感波动的情形。毕竟那是一段令中国人民倍感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把中日关系推向罪恶与灾难深渊的历史,每一个亲历者和当事人恐怕都难以倏尔忘怀。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如此。但是,也正是在越来越多地了解了中日关系史之后,才倍感对日本为什么要不断地侵略中国、欺侮中国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就较近的时间而言,2000年在我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的时候,在导师谢俊美先生的引导下,就开始作这个课题的研究,只不过由于时间的紧迫和既定研究主题的限制,才没有把主要精力投放过来。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去做踏实而细微的研究准备工作,并不断地把一些思考和发现展示出来,先后发表了十几篇研究成果,感觉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研究获得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保证,尤其是在前几年越来越紧张的中日关系大背景下,关于日本侵华思想理论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凸现出来,当然也就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和毅力。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