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爱情比你逃得快

发布时间: 2010-03-30 02:43:03 作者:

 爱情比你逃得快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25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
ISBN:7218045553/9787218045559
条形码:97872180455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在《中国经济报》当了两年记者。1992年来深圳,现任《深圳晚报》副刊部主任。在国内多种报纸杂志上开有专栏,文字举重若轻,是南方较有影响的专栏作者。已出版四本散集:《都市牧羊》、《喜新厌旧》、《渐行渐远》、《纵使相逢不相识》。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珍惜彼此信赖的交流。本书是一本写关于男女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 黄啸,女,出生和成长于北京。就读杭州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去了海南,半年后回到北京,在《中国经济报》当了两年记者。1992年来深圳,现任《深圳晚报》副刊部主任。在国内多种报纸杂志上开有专栏,文字举重若轻,是南方较有影响的专栏作者。已出版四本散集:《都市牧羊》、《喜新厌旧》、《渐行渐远》、《纵使相逢不相识》。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珍惜彼此信赖的交流
媒体推荐 小文章,大不易——黄啸《爱情比你逃得快》序胡洪侠
胡洪侠
电话里黄啸嚷嚷着说你得给我的那本新书写序,我说这种正经人都不干的事怎么又找上我了,她说因为书的名字是你起的,我问什么名字,她说就是那个那个“爱情比你逃得快”啊。
这可是奇天下之大怪:我起过这样的书名?
不过也许是酒后干的事。酒后的事可以自己忘掉,别人提起来却不能不承认,这在“酒鬼宪法”里写得明白。
于是就把任务领了下来。写序前得先看书稿;我不是明星或者名家,还没熬到给人写序可以不看书稿就纵论天下的资格。趁着这个午后酒前没有太阳的星期六的下午,我从那个破破的特快专递信封里抽出稿子,一读,乐了,原来大都是黄啸这儿那儿发的那些专栏文字,好些我在报上或着网上都看过。既然是熟悉的文字,说点什么应该不难。可是等我把书稿略翻一遍,发现还是不知从何说起。原因也简单:她的这些小文章差不多都是谈爱情、谈饮食男女的。对男女之问的事,我不能说不懂,年轻的时候也下过一番功夫,但那毕竟是“儿时的营生”,我“转行”已经多年了,现在一听别人谈情论爱的,我都觉得那是在谈跟“高考”有关的事,谈的人仿佛在交流招生信息和复习资料的行情。我于“高考”一途,虽然曾经奔而竞之。毕竟算不上成功,所以向来不喜再谈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酸甜苦辣,连带把大大小小的考试也都戒掉了。此其一。
其二,我甚至对“谈论”爱情也有些想法。在中国,恋爱似乎格外与语言关系密切,所以我们才有了“谈恋爱”、“谈朋友”“谈婚论嫁”之类的说法,好像爱情婚姻需要用语言支撑,靠谈论完成。这是一个什么道理,我也一时想不明白,但是,从以前的情况看,总与以下的原因有些联系:一、男女之间的交往总有些障碍,互相不太了解,好不容易见了面,先谈起来再说;二、在我们这里,恋爱总是与恋爱之外的事有些牵扯,诸如家庭、财产、亲戚、职业、经历等等,不谈就不容易明白;三、拜“理想”教育所赐,恋爱中人都坚信俩人如果要走到一起,就必须要有共同语言,以方便为了共同的什么事业奋斗终身,不谈.怎么会知道有没有共同语言?四、还是因为“理想”教育,俩人都相信既然相爱,就成了终身大事,永永远远不能分离,生生死死要在一起。既然是“一辈子”的事,该谈的话该说的事就太多了,多到婚前都谈不完,只好婚后接着谈,不过那婚后的“谈”往往就变成了“争”和“吵”。
其三,当然,前面说的都是“以前的情况”,现在情况自然不一样了:“谈”的成分下降,“做”的成分增加。甚至,像一个书名说的, “天亮以后说分手”(这个书名起得不错,起码比我的好),那意思就是,都不需要说什么了,干脆天亮以后再“说”,只是很可惜,说的又是分手的事, “谈”和“恋爱”已经分道扬镳,天一亮就各奔了前程。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网络世界,又有另一个极端,是完全靠“谈”,其实不是谈,是用手“敲”,也能成就爱情与婚姻,所谓“网恋”是也。
……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在《中国经济报》当了两年记者。1992年来深圳,现任《深圳晚报》副刊部主任。在国内多种报纸杂志上开有专栏,文字举重若轻,是南方较有影响的专栏作者。已出版四本散集:《都市牧羊》、《喜新厌旧》、《渐行渐远》、《纵使相逢不相识》。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珍惜彼此信赖的交流。本书是一本写关于男女的爱情故事。
目录
男女不饮食
位置和爱
飞鸟不尽
把话留在门板上
爱与伤害
花钱消福
……
文摘 书摘
没有永远的情人
海天社的胡晓跃跟法国、比利时文学界联系密切,我跟着他翻译和编辑的书才潦草地接触些法国现当代文学。去年他跟我说,正在运作把雅恩请来,跟中国读者见面,为他的记录杜拉斯最后岁月的那本书《我、奴隶与情人》做宣传。当时把我兴奋得不行,让他一定优先给我安排一个独家采访。我对我的职业没有兴趣,能不采访就不采访。我觉跟陌生人聊个把钟头,就写人家的专访,非常草菅文字,简直是自言自语,关人家采访对象什么事啊。所以但凡我主动进行的采访都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私欲,窥探和解密。我的这份采访雅恩的热心应该代表大多数人的低级趣味,就是为什么一个27岁的年轻男人,会爱上一个66岁的老女人,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6年,这是很多般配的婚姻并没有维持的长度。有些问题能当面求证还是挺有趣的。
当然雅恩的同性恋倾向帮助了他们,他们没了世俗男女要面对的很多问题。雅恩只是爱杜拉斯的文字,爱到痴迷,这令他们恒久。照片上的雅恩从来就没年轻过,他显得沉重和颓废,看得出像是那种不顾一切的神经质的男人,但是老年的奇形怪状的杜拉斯倚在雅恩的身边,还是衬出他的挺拔和生命力来。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面对的舆论就是:贪图金钱的小白脸和疯狂的女作家,这些没有击中他们。杜拉斯晚年拼命写作的时候很坦然地说,我要给我的两个孩子留些钱。就是指的雅恩和她儿子乌达。这没什么奇怪的,一个人强大了,必然产生依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雅恩跟杜拉斯之间有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所有战争,他们互相诅咒和谩骂,出走,然后又回到彼此身边,杜拉斯的后期作品都依赖雅恩的帮助写成。她把走进她生活里的所有的人都写进她的书,雅恩当然也不能幸免。她写一个凄美的双性恋的故事,在雅恩抗议的吼叫声中。杜拉斯习惯了雅恩的吼叫,以至于没有了他的声音,她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雅恩陪着杜拉斯走完了最后的时光,还有她的怪癖和残破的身体,他厌恶她并被她所吸引,16年之久。这些,还不够使我对雅恩充满想像吗?杜拉斯死后,雅恩写了一本《我、奴隶和情人》。文字不错,那种有心有肺的文字,但是没有自我,杜拉斯的世界是他的全部。如果我采访他,我要问的一个问题是,杜拉斯去了,你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就像《杜拉斯生前的岁月》的结尾所写的,明星的一生是与自我较量的一生。她总能找到新的神力来武装自己。但搏斗最终是令人失望的:自然规律终将取胜。明星终将陨落。同时陨落的还有那些
……
读书人网 >两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