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23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811120909
条形码:9787811120905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作者于金沙江、谰沧江、怒江三江流域刚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际,全程横穿走完了三江,记下了很多见闻和独特的感受,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书稿以穿越三江为结构主线,同时还融入了作者近20年来多次在三江流域“行游淘金”的精华内容。 作者流畅的文字,独特的感悟,加之亲历亲拍的精美图片,使得此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前言
上篇 金沙江
遗世独立的寨堡
倘徉茶马古镇
自然与历史的转折点
惊心动魄之旅
英雄驰骋的净土
大山的魂魄
金沙江的美丽沙坝
穿越插曲
中篇 澜沧江
在云天之上
守望神山
世外神境
转经门户
上帝遗失的钥匙
古镇三江的古镇
老君山的子民
高原精灵
穿戴插曲
下篇 怒江
怒江峡谷北大门
最古老的原住民
涉足绝尘飞地
废弃之城
以水酒洗礼
沐浴欢乐
高黎贡山的呼唤
后记
……
序言 徒步绝非我所擅长,但由地球上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之间,我最喜欢的交通方式还是步行。脚板踏在大地上总有很实在的感觉,这符合我的天性。而且,步行这种最为原始的交通方式,使我得以最为充分、最为细致地观看我们这个世界并深入我们这个世界上各种人群的各种生活。它没有慢到让你失去注意力,更没有快到使你看不清一片树叶的纹路和一只蜻蜒的颜色。步行还便于你倾听,既可以听见各种动听的鸟Ⅱ乌、溪流的话语,以及变幻莫测的风声和地球转动的飒飒声,更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甚至可以听见血液在自己血管里流动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步行使我得以跟各色各样普通的百姓老乡亲近。他们绝大多数时间也是用双脚来缩短地球上的距离,来接近赐予他们食物的土地,来亲近他们想亲近的人和物。
从1986年起,我就在现在所说的三江并流地区行走了起来。当时连“世界遗产”这一名词都没听说过。
大约四千万年前,也就是恐龙在地球上灭绝之后,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缓缓地冲击碰撞到欧亚大陆板块上,于是青藏高原从亘古汪洋里隆升并高耸云天成为世界屋脊,与此同时,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地壳被强烈挤压扭曲,在地球上形成了几道巨大皱褶,那些本来东西横亘的大山忽然成了南北纵走的横断山脉,紧紧将发源于唐古拉山和喀喇昆仑山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夹住,形成了山高、谷深、水急的“三江并流”壮丽景观。
四千万年后的2003年7月,三江并流区域约一百七十万公顷的大地、雪山和江河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地图上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片巨山大江纵向密集的独特区域,在这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之间最近的直线距离仅六十六公里多一点,而怒江与澜沧江相距最近点不到十九公里。三条大江之问为云岭山脉和怒山山脉分隔,又为高黎贡山等大山所挟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于是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天然摹本。
完全出于巧合,或者说出于命运的眷顾,我早就分别走过这几条大名鼎鼎的江河,甚至多次到过它们远在青藏高原的源头上游。它们的历程,它们的故事历历在目,汇集心头。除我的家乡而外,三江并流这一区域大概是我走得最多最勤的地方。
文摘 插图:


后记 探险时代早已结束,可人们对三江并流这片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纵深切割的江河大地并没有多少深入的认识。自1986年以来的近二十年间,我无数次穿行在三江并流的雪峰和峡谷之间,无数次滞留在一个个自在的村寨和小镇,深入探寻了这片神奇大地的各种人文景观和一些生态景观。2003年深秋,我和一位朋友更横着来,一口气儿翻了三座海拔四千米上下的雪山、过了三条浩浩荡荡的大江,走过了三江并流,在二十几天的时间内饱经了各种惊吓和艰辛,饱览了三江并流的奇崛壮丽及其区域内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将过去十八年间在这一区域累积的美好东西串在了一起。据我所知,在有文字和影像记载的历史上,还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干过。其问我们有过犹豫踟躇,有过抱怨诅咒,甚至想回头放弃,但三江并流的神奇壮丽足以抵消一切的危险和艰辛。也许正因为有那无数的艰难险阻,才衬映出三江并流的雄奇超凡,才建构出那一片人间仙境般的秘境净土。
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历经人们的开发,似乎已没有什么遥远僻静的地方。我曾在西藏阿里的岗仁波钦神山下领受到集市般的喧闹,也在无人区的可可西里见识过人的贪婪。如果有人真的要给珠穆朗玛峰安装电梯或是登山缆车,我不会感到意外和惊奇。但三江并流区域较完好地保存下了自然界和人文界的原初风貌,人们也意识到了这“原初”的珍贵和重要,这实在令人庆幸。无论从自然还是从人文方面看,这都是一片让人灵魂飞扬的神奇净土,而我们的生活需要神奇。
猎鹰创想的孟涛涛先生已和我合作多次。我们的合作简洁而令人愉快。他看到我关于三江并流的一些文字和图片,提出再次合作,做一本经典的独到的出色的三江并流的书。我检索了一下这二十年在三江地区行走考察的成品、半成品和掌握的资料、图片,加上2003年秋季徒步横跨三江并流地区超平寻常的经历,发现自己在无意中已走遍了三江并流地区我认为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它们已足以勾勒出一幅三江并流的人文地理图景。遗憾的是,我现在还无力写出那些江河山脉永恒的生命历程,也无法写出那些人们所有的充实岁月,不过我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