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309067095
条形码:97873090670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俄国五大家文选
内容简介 《小小的图景:陀思妥耶夫斯基精品集》共收集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散文二十多篇,有彼得堡纪事、小小的图景、带着一只手的男孩、在耶稣身旁过圣诞节的小男孩、百岁老人、农民马莱、信使、被捕之夜、当代的一种怪现象、再谈妇女、车厢里的俄国人、不可思议的怪事、征订1861年《当代》月刊启事、交代材料、爱伦坡的小说、关于西欧作家、关于《巴黎圣母院》、略谈乔治桑、旧时相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等。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与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走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在群星灿烂的19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编辑推荐 《小小的图景:陀思妥耶夫斯基精品集》:俄国五大家文选
目录
彼得堡纪事
小小的图景
带着一只手的男孩
在耶稣身旁过圣诞节的小男孩
百岁老人
农民马莱
信使
被捕之夜
当代的一种怪现象
再谈妇女
车厢里的俄国人
不可思议的怪事
征订1861年《当代》月刊启事
交代材料
爱伦坡的小说
关于西欧作家
关于《巴黎圣母院》
略谈乔治桑
旧时相识
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
《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特殊意义的事实
俄国的讽刺作品。《处女地》。《最后的歌》。旧时的回忆
涅克拉索夫逝世。关于在他墓前的演说
普希金、莱蒙托夫与涅克拉索夫
诗人与公民。对于作为凡人的涅克拉索夫的总的看法
对涅克拉索夫有利的证人
关于发表演说辞《普希金》的说明
普希金
冬日所记夏天的印象
第一章 代序
第二章 在车厢里
第三章 即完全多余的一章
第四章 对旅客并非多余的一章
第五章 太阳神
第六章 试论资产者
第七章 前一章的续篇
第八章 小鸟和“我的宝贝”
译后记
……
文摘 插图:

彼得堡纪事
4月27日
不久以前我还绝对无法想象彼得堡的居民必定穿着睡袍,戴着小帽,关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以不可推卸的义务每隔两小时服一汤匙什么东西。当然,不完全是生病。义务不准许某些人生病。另外一些人则有他们魁梧的体质守护着。于是到最后,太阳出来了,这件新鲜事毫无疑问比其他任何东西更有价值。大病初愈的人正在犹豫,考虑到要整饬仪容,不大放心地脱去小帽,终于同意出去走一走。自然是要全副武装,穿上绒衣,皮大衣,套鞋。暖和的天气,街上人群中某种节日的气氛,轻便马车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的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他感到惊异和愉快。最后,在涅瓦大街上,大病初愈的人张大嘴巴竟把新的灰尘吸了进去!他的心开始跳动,他撇了撇嘴,好像是微笑,他的嘴唇一直紧闭着,表示怀疑和不信任。清除了大量的污泥及湿气之后,彼得堡最初的灰尘是甜美的,当然,不比家乡炉灶上冒出的古老的炊烟逊色。散步的人脸上的疑虑消失了,最终决定欣赏春天的美景。一般地说,凡决定欣赏春景的彼得堡居民,他身上都有那么一种天真纯朴的东西,似乎与他的欢乐不可分割,甚至当他遇见一个朋友的时候,会把平日不离嘴边的问题“有什么新闻吗?”忘掉,而提出另外一个更加有趣的问题:“天气怎么样?”当然,问完天气以后,特别是当天气不好的时候,彼得堡最令人难堪的问题还是:“有什么新闻吗?”我经常发现,当两个彼得堡的朋友在某地相遇,双方互致问候以后,异口同声地提出一个问题:“有什么新闻吗?”在他们的声音中有那么一种直透肺腑的苦闷,无论谈什么话都有那样一种声调。确实,彼得堡的这个问题笼罩着绝望的阴影。但是最令人感到可耻的是,经常这样提问的人却是一个完全冷漠的人,他在彼得堡土生土长,完全了解本地的习俗,事先知道人家不会回答他的问题,知道没有什么新闻,即使不多不少提出一千遍,也毫无结果,因而早就不以为怪。但他仍然要问,似乎很感兴趣,似乎是某种礼节迫使他也参加一种社会活动,具有共同的兴趣。不过,谈到共同的兴趣……我们是有的,我们没有人表示异议。我们大家都热爱祖国,热爱我们亲爱的彼得堡,有机会也喜欢玩一玩。总而言之,有许多共同的兴趣。但是我们更流行的是“小团体”。甚至每个人都知道,整个彼得堡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不可胜数的小团体的大聚会,每一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章程,自己的礼仪,自己的法律,自己的逻辑
……
后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我国读者中早已以他的长篇小说享有盛誉。他的姓名的全称是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俄历10月30日)生于莫斯科,父亲是医生。1838年前往彼得堡进入工程学校就读,1843年毕业,在工兵部队一个工程局的绘图室充当工程师。1844年10月辞职,以写作为生。1846年发表长篇小说《穷人》。1847年4月写作一组题为《彼得堡纪事》的小品文,并参与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1849年4月23日被捕入狱,11月中宣判处以死刑。12月22日押赴刑场枪决,正当束手待毙时却逢特赦,改判劳改四年,两天后即发配西伯利亚的小城鄂木斯克服苦役。1854年刑满,被移送另一小城塞米帕拉金斯克当兵。1856年10月获升为准尉。1857年2月与玛丽娅伊萨耶娃结婚。1859年退伍,离开西伯利亚,迁至特维尔城(位于莫斯科与彼得堡之间)居住。同年年底获准重返彼得堡。1860年9月协同胞兄筹办《当代》月刊,撰写征订启事在几家报刊上发表,创刊号于1861年1月出版。1862年6月赴德、法、英、意等国旅行,写成长篇游记《冬日所记夏天的印象》。1863年5月《当代》月刊遭查禁。1864年另办《时代》月刊。不久妻子和胞兄相继病故,《时代》月刊也因经费无着而于1865年6月宣告结束。1867年2月与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斯尼特金娜结婚,旋即旅居国外,至1871年7月回到彼得堡。1873至1874年编辑《公民》杂志(每周出版一两期),开辟“作家日记”专栏;1876年后沿用这一名称另办一份独立的杂志,专门刊登本人写的杂感、评论、随笔和回忆录等。从1874年开始曾四次前往德国的小城巴特埃姆斯温泉疗养,写了《车厢里的俄国人》、《不可思议的怪事》等文。1879年在彼得堡的文学晚会上曾两次朗诵《在耶稣身旁过圣诞节的小男孩》。1880年5月由住地旧鲁萨城抵达莫斯科,参加普希金纪念碑揭幕典礼,在俄国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发表题为《普希金》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