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501973164/9787501973163
条形码:97875019731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
内容简介 《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内容简介:最伟大的“班主任”孔子曾教导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不敢说“知”,但自认为是属于“乐之”的那一类。19年的摸索中,虽然也有过许多疲惫和迷茫,但早已陶醉于那种忙碌而不自卑、平凡而不羞愧的状态。它,似乎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岗位,正逐渐融进我的血液,成为我的一种信念。如果失去,心灵还真找不到归宿。“你为什么喜欢当班主任?”朋友听说我极不愿意接受一份学校行政工作时,又问我这个我曾经问过自己百遍的问题。其实,我何曾不想有一个可以“步步高升”的职位,从而达到许多人从小就盼望的目标——有权有势?当然,我喜欢当班主任并非因为觉得它很轻松。事实上,我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有很多时候精疲力竭,假期中也经常被学生的问题困扰。我喜欢当班主任,也不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很有管理水平,能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好的问题,或是知道许多非与别人分享不可的知识,能给别人以思考和启迪。
作者简介 郑立平,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组成员,山东省班主任研究会常委。已出版《走在校园爱做梦》《激情问梦》等专著多部,参编《班主任工作实务》等著作7部,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文章160多篇,并应邀在省内外做专题报告10多场。《现代教育导报》《现代教育报》、山东教育电视台、寿光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对其教育事迹做过专题介绍,《山东教育》曾以封面人物对其做过重点推介。
媒体推荐 在郑老师这里,功利之心远遁,浮躁之气销匿,班主任工作是幸福而神圣的;同时,他也将这种状态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学生,让他们回归自然本性。正是这种融合与交汇,使他的班级不断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真善美的乐章。
——陶继新(著名教育专家,原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班级管理的书,倒不如说,这是一个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用爱心和智慧打造的班级管理品牌,大大超越了一般的技巧与兵法;用快乐和幸福经营的教育人生,处处洋溢着创新的魅力与精彩!
——李振村(著名教育策划专家,《小学语文教师》《基础教育》执行主编)
魅力来自尊严,尊严源于责任和创造相伴、爱心和智慧相随。一件件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演绎出一套套创新的艺术,浓缩成一段段充满哲理的感悟。一名成功班主任对职业生命真谛的领悟,定会引领教师们在专业化道路上快速成长。
——陈爱甚(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德育研究专家,国家级班主任培训特聘导师)
不是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也不是教育案例的简单反思,而是在一个个真实的情景中,客观地展现了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大大丰富了班级管理理论,提高了班主任工作境界。对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熊华生(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班主任之友》常务副主编)
很多班主任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丢弃了激情、遗失了方向、甚至迷失了自我,而本书的作者在班主任这片平凡而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种出了最灿烂的花朵,收获了最香甜的果实”。跟着作者踏上这片土地吧,相信你一定也会收获颇丰!
——张万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教师)
编辑推荐 《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
目录
第一章 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创新艺术
学会欣赏自己——调适好自己的心态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好自己的发展
冷静掌控抉择——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运筹帷幄之中——制订好工作的计划
绝不能做判官——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习惯决定成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第二章 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班集体建设的创新艺术
一见钟情——用心谱写开学第一篇
被珍藏的聘任书——培养和利用班干部的艺术
构建思想和灵魂的家园——用文化经营班级
“动”起来——活动是班级生命的源泉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建设班风学风的艺术
让成长可以回味——开好主题班会的艺术
第三章 经营好自己的试验田——班级日常管理的创新艺术
甘当助手——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
不要忘记惩罚——建立弹性惩戒制度
让你的班级与众不同——经营出自己班级的特色
锦囊妙计哪里来——我的班级管理知识储备库
第四章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爱——学生个体管理的创新艺术
你的心事有我愿意听——倾听是一种智慧
奇迹就这样发生——善于宽容学生的过失
补丁可以绣成一朵花——辩证看待学生的缺点
切勿站到学生的对立面——批评学生的艺术
对症下药——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不要大惊小怪——巧妙处理学生恋爱问题
祸起亲子关系——标本兼治戒网瘾
第五章 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班主任协调管理的创新艺术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积极寻求领导的支持
“让”着科任教师——让同事乐意与你合作
学会教育学生家长——多给一些方法和指导
这是一座五彩桥——让家长会如此精彩
第六章 做一个乐观而智慧的班主任——管理中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做“教育者”还是“管理者”——班主任角色认同的两难选择
管理本应有两层含义一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解放自己
用务实发挥影响——不要超越自己的管理界限
管理规范不等于学生发展——班级管理的两个评价概念
智慧和爱心同样重要——班主任获得成功的法宝
创造自己的精彩——班主任的幸福之源
结语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并不难
……
序言 我为什么喜欢当班主任
轻轻回首,在已走过的教育历程中,19年的班主任生活无疑是最珍贵、最深刻的足迹。我留恋这些充满快乐、幸福甚至烦恼的日子,因为它们使我备感生命的真实。
我国最早、最伟大的“班主任”孔子曾教导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不敢说“知”,但自认为是属于“乐之”的那一类。19年的摸索中,虽然也有过许多疲惫和迷茫,但早已陶醉于那种忙碌而不自卑、平凡而不羞愧的状态。它,似乎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岗位,正逐渐融进我的血液,成为我的一种信念。如果失去,心灵还真找不到归宿。
“你为什么喜欢当班主任?”朋友听说我极不愿意接受一份学校行政工作时,又问我这个我曾经问过自己百遍的问题。其实,我何曾不想有一个可以“步步高升”的职位,从而达到许多人从小就盼望的目标——有权有势?
当然,我喜欢当班主任并非因为觉得它很轻松。事实上,我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有很多时候精疲力竭,假期中也经常被学生的问题困扰。我喜欢当班主任,也不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很有管理水平,能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好的问题,或是知道许多非与别人分享不可的知识,能给别人以思考和启迪。
文摘 一、消除攀比心理,看得起自己
或许由于“文人相轻”的传统文化影响,或许受现实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困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往往都有好和别人攀比的不良习惯。这让我想起了希腊神话中《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的故事:
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床,他守在路口,见到行人就把他们抓来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长就用斧子砍去脚,短了就拉长,以便符合床的标准。结果被他丈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
幽默的故事让我们沉思,它在育人模式和人才标准上能给我们太多的启示,而我们很多教师确实在用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衡量学生,也在衡量自己。他们喜欢把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机关办公室工作比,羡慕别人工作的清闲,懊恼自己工作的辛苦;喜欢把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体经商比,眼红别人挣钱容易,慨叹自己工资低廉;他们羡慕别人职位的显赫,却看不到官场的挣扎;羡慕富人出手的潇洒,却忽略了其创业的艰辛、商场的尔虞我诈……这样比来比去,比高了别人,却卑劣了自己!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比做一个园圃,那么我们的主观意志就是园丁。在这个园圃里种上什么样的花草,抑或什么样的树木,还是任其荒芜,决定权完全在我们自己。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即不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福地。面对物欲横流、红尘滚滚,许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倦怠。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和智慧,于是往往陷人_种恶性循环:待遇不高,且社会、家长、学校的要求几近苛刻,工作辛苦劳累。工作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糟。但细想一下,我们绝对是比上不足而比下有余,况且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师待遇的日益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也许工作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连我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么怎么还能指望别人可以瞧得起我们!魏书生老师开始是一所农村中学的民办教师,任小艾老师刚参教时的学校人称“不出流氓,出土匪”。这些优秀班主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持有积极面对恶劣环境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