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慈恩印象

发布时间: 2010-03-30 04:58:02 作者:

 慈恩印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811180985
条形码:97878111809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慈恩印象》内容简介:佛教认为,宇宙有日、月、星、辰,物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大干世界演绎着人类社会的兴衰存亡,不时勾画着胜景与凄凉。自佛教传入中国,在长安帝王之都开始翻译、传播,基本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目标。大慈恩寺作为唐高宗李治为报母恩而建的皇家寺院,是国立四大译经场之一,最盛时期有十三院、千百多间禅房。著名的玄奘法师更在此译经弘法十一年并创立法相唯识宗。只是昔日圣景已不复存在,唯玄奘法师所译一千三百三十五经卷与大雁塔常存不朽。因此,罗宏才教授所著的这本《慈恩印象》著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大慈恩寺千年历史的沧桑和巨变,留给人们无限的思索与遐想。触景生情,我们决心继承先辈们的信仰和念力守望着这块净土,以待胜缘。
作为长期辛勤活跃在田野考古、美术考古研究以及艺术经济研究第一线且有着丰富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指导经验的罗宏才教授,在历史学、美术考古学、佛教艺术学、艺术品流变历史以及文学、戏曲、民俗、古代建筑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学术成就。这部聚集了他多年心血的《慈恩印象》,对于了解、研究大慈恩寺历史、建筑以及文化等,均有极高的价值,它弥补了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历史另一种意义和区域段位上的空白。
编辑推荐 《慈恩印象》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关于《慈恩印象》的一些文字
第一章 李唐梵音
一、宫阙的风
二、永远的大遍党
三、投影向三塔

第二章 数不尽的沧桑
一、沧桑的那些事情
二、洋人镜头中的大雁塔
三、曾经有过的庙会

第三章 凭栏听法雨
一、圣教序不朽
二、我也说题名
三、法雨飘来的时候

第四章 人间佛教
一、牡丹开罢是秋菊
二、天边飘来一抹红尘
三、绘画慈恩
后记
……
序言 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斑驳的历史沧桑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信息化、科学化、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事实上已经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面对这样的关注与重视,该将通过怎样的途径,使用怎样的方法,客观、准确、系统、完整地勾勒、复原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的历史原貌并使之有机融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序列与内在机体并有效反馈、服务于人类文明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人光荣的历史职责与推卸不了的责任。
在此背景下,罗宏才教授长达十万字、融涵近200幅珍贵历史图片与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并通过多元立体手法客观、准确、系统、完整地揭示1300余年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深厚历史面貌的近期成果——《慈恩印象》一书,遂适时在本年10月27日于大慈恩寺举办的国际佛教文化会议开幕之际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它弥补了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历史另一种意义上、区域段位上的空白并给予相关历史文化遗址如何科学化、生态化推介、复原自己探索出来一条成功的路径。开山之举,功莫大焉。因此,我祝贺这本巨著的出版并乐意为之书写几句必要的话语。观察历史,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视角与方法。
文摘 插图:


不应讳言的是,较之于丹青、雕刀,在往复轮回的岁月风华面前,恍惚记忆的方块文字以及易于流逝变异的梵呗音声似乎更显得淡漠苍白或力不从心。于是,当希冀阅读诸如大唐六典以及诸多部派经典在内的宏富记述以获得真实历史记忆场景成为一种主要选择的时候,那千百年来层累集聚的宏富慈恩印象竟只能漠然呈现流泻散漫的不稳定态势,它迫使我们被动地进入了揣摩想象的另一片思维空间。
感谢科学,感谢西方传来的照相术,感谢通过照相术所产生的无数业已泛黄酥脆的图片定格。凭借它们,往昔破碎、模糊的慈恩历史会因为我们着意进行的碎片联缀与独具匠心的有机链接而变得清晰、完整与生动、鲜活。我们因此具有了拓开历史记忆尘封坚冰的勇气,看到了颇具二维形态轮廓的鲜活慈恩印象(图5)。尽管最初的摄影尚因胶片的昂贵、器材的奇缺、摄影师的稀少以及“照相异端”、“照相扫晦气”【l】等落后社会意识的干扰而变得神秘莫测与步履艰难;尽管19世纪中叶岭南名士邹伯奇(1819一1869)精心发明的摄影术绘图与玻板摄影术【2】的遽然崛起时反响并不十分强烈;尽管还有1873年英国医生德贞—r.D12dgeon John Hepburn,1837-1901)在北京出版的最早的摄影术专著——《脱影奇观》以及1880年徐寿(1818一1884)与傅兰雅(1839一1928,原各JohnFryer,苏格兰籍)【3】合译的《照相略法》一书在《格致汇编》【4】中的连篇刊载并非只是一花独秀,鲜为人知。
怀揣这样的憧憬,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笔者即开始了相关慈恩印象历史图片的默默寻找。寒来暑往,得益于无数朋友以及热心人士的无私帮助与笔者本人不懈的努力与投入,截至本世纪之初,箧中所藏竟奇迹般的达到了百余幅的数量。
抚摸这些散发着熠熠佛教光辉以及辉映着多元“慈恩印象”文化元素的泛黄图片,慈恩寺在我心中开始逐渐放大并日趋变得丰满、生动起来。
后记 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以及多少拥有一点从事文物工作的经历,在这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生活中,使我对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份不同于别人的感情。
怀着这种感情,大概从很早的时间开始,我便渴望能尽量多看到一些保存着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历史印痕的泛黄色照片,希望每在夜阑人静悄悄抚摸并真诚对视它们的时候,能够依稀听到融涵无数历史沧桑的这些泛黄色照片激烈跳动的脉搏。然而当一幅又一幅保存着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历史印痕的泛黄色照片通过种种努力相继成为箧中收藏并陆续给予我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由衷的心灵震撼之后,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已经获得的感受集中起来构结成一种特殊的人生体味,去留给自己增益提升一瓣生命质量的回昧与流连,去送给别人让人家自己去分别寻找不同的感受以及可能产生的些许裨益。
感谢陕西省原副省长也就是现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伟先生以及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为我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赐给我独家寻找《慈恩印象》的一个权力。于是在石榴泛红、桂花飘香的时候,我便如愿开始了行使这个有意义的人生权力的工作。
重新抚摸并对视箧中一幅幅泛黄色旧照的时候,以往经历过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尝自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顶礼佛陀,我认为有理由遐想历史并追问自己。千三百年来,大慈恩寺与大雁塔沐雨栉风,经过多少碰撞、沧桑以及坎坷、愉悦,现今的人们恐怕很难系统、完整、准确地揭示它们的内在本质并复原它们的真实经历,吟唱它们心中曾经自然流泻而过的梵呗旋律。面对这样的标准,我深感自己阅历的狭窄、学识的欠缺以及笔墨的笨拙,因此认为要准确把握它的节奏与分寸,对我来说实际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