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品牌颠覆

发布时间: 2010-03-31 03:00:55 作者:

 品牌颠覆

  • 市场价:¥45.00
  • 卓越价:¥35.90为您节省:9.10元 (80折)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802073685
    条形码:97878020736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品牌颠覆》的实用性体现在,每个章节都用详细的案例操作告诉你,这个、那个情况是如何解决的,采用什么方法。目前的市场状况是广告主抱怨,有多少广告费是浪费的,但不知到到底浪费的是哪部分;广告主需要广告人,但总觉得他们的服务不到位,不够完善。怎么样的服务是完善到位的?连广告主自己都不见得就能说的明白。广告人抱怨广告主不能完全明白他们的策略与创意是如何如何了得,他们所做的工作只能是隔靴搔痒。李锦魁的这本《品牌颠覆》实际就是告诉广告主,品牌运营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怎样做。同时也提醒广告同行们,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需要如何去服务。这也可能就是颠覆的建设性。
    《品牌颠覆》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播了品牌运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还是帮助广告主与广告人相互认识、认同与共同提高的桥梁。
    作者简介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美的集团空调总策划,独创“美的熊”和“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广告标志和广告语;美的集团家庭电器策略总监、新闻发言人和营销副总经理;美的集团工业设计公司、美的广告策划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美日国际集团CEO。现任锦魁尚形行销企划机构董事长兼策略总监。
    11年营销策划管理经验,7年国际4A广告公司合作经验;其服务的品牌为美的空调、美的小家电系列品牌、华帝太阳能、TCL中央空调等。连续三年担任中国优秀广告[A]年鉴的评委;获中国营销策划“金鼎奖”、中国十大策划案例金奖,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被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城市大学和实力媒体特邀讲座;并先后为《销售与市场》、《广告导报》、《智囊》、《公司》、《广告直通车》、《环球管理》、《新经济》等杂志特约撰稿人,著有《情感营销》、《适合营销》、《品牌颠覆》等书。
    媒体推荐 书评
    企业竞争靠的是一个体系,是企业价值链体系的全部竞争。在这个价值
    链中,品牌价值是最重要的部分。与即将到来的“国际巨鳄”一争高下,企
    业靠的是策略和品牌。
    美的集团副总裁方洪波
    作者基于长年从事品牌运营的实践,在本书中以品牌资产为主线,以品
    牌调研为基础,以品牌策略为手段,把品牌理论与营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这有助于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策略。
    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陈培爱
    本书告诉我们:不要屈从某些规则,而要汲取背后的态度。毕竟,品牌
    营销是一场消费者头脑中的战争。消费者是动态的,品牌规则必须随消费者
    的变化而变化。
    台湾联广广告公司原总经理陈薇薇
    台湾联广广告公司原总经理 陈薇薇
    秉承“实践同时研究”的精神,作者在本书中把品牌理论与实践经验结
    合起来。我认为,本书对中国企业的品牌经营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奥美集团总经理 梁荣志
    本书告诉读者:品牌营运需要哪些工作,需要怎样去干;同时提醒广告
    策划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该如何去服务。
    叶茂中策划机构董事长叶茂中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一个颠覆者的角度,以10年的品牌观察和管理的实践,从理论到操作方法并结合自己实际操作案例,把复杂的品牌颠覆与建立关系,用简单的法则来表达。从本书的结构来看:品牌调研5大元素和15个要点--品牌颠覆的5种策略--品牌建立的5个维度和29个法则,清晰明了。
    目录
    推荐序
    一 颠覆是为了更好地确立 方洪波
    二 用品牌资产来管理品牌 陈培爱
    三 遵循规则 陈薇薇
    四 实践同时研究 梁荣志
    五 另一个角度 叶茂中
    ……
    文摘 书摘
    高手失招
    宝洁的“自以为是”
    品牌之王宝洁对调研的重视是出了名的,宝洁的每一个大动作都以调研
    为依据,宝洁的每一新产品上市几乎都是对消费者调研的结果。是宝洁没有
    成本意识吗?是宝洁没有眼光,没有决断力吗?不。宝洁如此在乎调研,是因
    为宝洁有过惨痛的教训,吃过“自以为是”的大亏。
    “安卡普林”是不伤胃的止痛剂,运用定时释放的新技术,可以在药剂
    溶化前通过胃部。这种止痛剂对频繁的使用者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但必须
    每4小时服用一次。事实是,大部分人只在疼痛来时才服用而且希望立即见
    效。宝洁陶醉于产品的独到技术,忽视消费者的想法,跳过了正常的市场测
    试,直接进行全国销售。结果一厢情愿的想法,让宝洁的“安卡普林”败得
    很惨。
    现在的宝洁非常注重测试,如果一个品牌无法在匿名测试中获胜,就不
    允许上市。

    新可口可乐跌人调研陷阱
    曾经在朋友处听到这样一个美国式的幽默,假若你在酒吧向侍者要杯可
    乐,不用猜,10次他会有9次给你端出可口可乐,还有1次呢?对不起,可口
    可乐卖完了。可口可乐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眼里,可口可乐就是
    传统美国精神的象征。但就是这样一个大品牌,20世纪80年代中期却出现了
    一次几乎致命的失误。

    百事可乐以口味取胜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市场占
    有率一度达到80%。然而。70年代中后期,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迅速崛起,
    1975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仅比百事可乐多7%;9年后,这个差距更缩小
    到3%,微乎其微。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一是针对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
    以“百事新一代”为主题推出一系列青春、时尚、激情的广告,让百事可乐
    成为“年轻人的可乐”;二是进行口味对比。请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分别品尝
    没有贴任何标志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同时百事可乐公司将这一对比实况
    进行现场直播。结果是,有八成的消费者回答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
    ,此举马上使百事可乐的销量激增。

    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口味测试
    对手的步步紧逼让可口可乐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它试图尽快摆脱这种尴
    尬的境地。1982年,为找出可口可乐衰退的真正原因,可口可乐决定在美国
    10个主要城市进行一次深入的消费者调查。……
  • 读书人网 >营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