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805749604
条形码:97878057496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水心文丛
内容简介 “沧海桑田,时代更迭,城市的建筑上苔藓斑驳,器皿上的黄金早已剥落。但是,就在我们身边,上海的过去正像一艘潜水艇悄悄地驶进上海的未来。”这是诗人王寅眼中的现代都市,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与交织流淌在平静的文字之中。
《刺破梦境》是诗人王寅十余年随笔创作的精选集。在这部随笔集中,除了以对城市历史风物、文化时尚、旅行的描述来表达对周遭世界的观察理解之外,涉及得最多的对象是艺术。诸多涉及电影、美术、音乐、文学的艺术评论文字,在短小的篇幅中显示了作者文字一以贯之的精致优美、敏感细腻的特色;对中外文化名人的素描式的特写,则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作者简介 王寅,生于上海,诗人、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三代诗人代表之一,著有《王寅诗选》等。
现为《南方周末》记者。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城市历史风物、文化时尚、旅行的描述来表达对周遭世界的观察理解,并涉及电影、美术、音乐、文学的艺术评论文字,在短小的篇幅中显示了作者文字一以贯之的精致优美、敏感细腻的特色;对中外文化名人的素描式的特写,则细致人微、栩栩如生。
目录
城 市
现代的塔/3
剧院/5
后台/7
北欧多云的天空/9
小的神秘/1l
……
文摘 书摘
国际饭店
上海的城市标志一直与建筑的高度有关,现在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而在
以前,则是国际饭店。国际饭店垄断上海乃至中国的绝对高度长达半个世纪
之久,这样的纪录既是空前的,应该也是绝后的。国际饭店几乎成了上海一
个历史阶段的同义词,它也因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
1934年,国际饭店在南京路上破土动工,见惯世面的上海人也纷纷为之
吸引,其中就有银行家的公子贝聿铭。少年贝聿铭一开始不相信建筑能够升
到人们传说的二十六层楼的高度,他在南阳路上的家与国际饭店相距不远,
每到周末他就去施工现场观看大楼像变魔术一样慢慢升高。当国际饭店终于
落成的时候,贝聿铭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憧憬:“我沉醉在建设一幢
和国际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当时这种想法对于我就像登月旅行对于
今天的小青年一样令人激动。我断定这就是我想做的工作。”第二年,贝聿
铭就远涉重洋,去美国学习建筑学了。当贝聿铭在五十年后重新回到上海滩
的时候,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了。
用青岛花岗石作外墙的国际饭店,有着深褐色的建筑外观。这幢被称为
美国二十年代摩天楼直接翻版的建筑,出自一位匈牙利建筑师的手笔。仅存
的一张照片,告诉我们这位建筑师的模样:戴着金丝边眼镜,鬓发斑白,穿
着粗花呢的西服,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在上海生活多年的邬达克,在东方
实现了他的建筑梦想,他为上海没汁了多幢有影响的建筑,包括与国际饭店
紧邻的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是为他带来最高荣誉的作品。但就是这样一
位对上海的城市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的建筑师却几乎被遗忘了。
童年记忆中的一幅照片始终历历在目:国际饭店的倒影映现在人民公园
的一潭清水之中。但是这样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建
筑高度不断被刷新,国际饭店从前台隐退了,高大的杉树沿着南京路齐齐地
站立起来,沿街的商店轻而易举地将看向国际饭店的视线完全挡住了,更不
要说什么倒影了。
一个冬日的上午,在改建后的国际饭店十五楼面南的咖啡室里,阳光缓
缓移动在深色的桌椅上。这里正对人民公园一一昔日的跑马厅,六十年前,
大亨和阔老就是在这里俯瞰赛马的盛况。前不久,饭店悄悄地将内部整修一
新。统一、素静、简洁。饭店客房的墙上装饰的不是风景和山水花鸟,而是
一些西方古典和现代建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