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1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040229141
条形码:97870402291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职业生涯规划》是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出发,以大学生个体为考察对象,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为逻辑过程,详细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十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况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依次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几个环节:分析自我、了解社会、探索职业发展趋势,旨在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五章至第七章为职业生涯规划实务,介绍了职业测评、目标确立和决策的实施等自测量表,旨在帮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个人初步的职业生涯目标。第八章至第十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分别介绍了职业生涯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生涯阶段的自我管理方式及职业生涯的心理调适,旨在帮助大学生根据已定的职业生涯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实现阶段性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适用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层次教育教学,也可供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职业生涯规划》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认知
第一节 职业社会认知
第二节 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声望分析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
第三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
第一节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人-职匹配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探索
第四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
第一节 认识自我的方法
第二节 自我探索的方法
第五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测评
第一节 职业测评概述
第二节 职业兴趣测评
第三节 职业能力倾向测评
第四节 职业个性测评
第五节 职业价值观的测评
第六章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
第一节 职业生涯目标的制定
第二节 职业生涯目标确立的方法
第三节 职业生涯目标的评估与反馈
第四节 职业生涯规划书
第七章 职业生涯决策的实
第一节 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第二节 职业生涯决策分析
第三节 职业生涯决策的方法
第四节 职业生涯决策的阻力
第八章 职业生涯发展的素质基础
第一节 职业生涯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的材料准备
第九章 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
第一节 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职业生涯的阶段管理
第三节 职业生涯资源的自我开发
第十章 职业生涯的心理调适
第一节 职业生涯心理概述
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的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
序言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伴随着全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和用人机制市场化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这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当前,全国高校大量扩招,专业设置雷同,加之培养模式单一,使大学生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缺乏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就业能力,一系列连锁问题使高等教育的矛盾从“入口”转到“出口”。
不管你是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还是正在奔波于各种招聘会的毕业生,你会担心:明天的“饭碗”在哪里?你该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这是一个“职业危机时代”,我们随时可能被社会抛弃。与其等着“毕业就失业”,不如现在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自己的前程搏一只“金饭碗”。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多数大学生,甚至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的人,真正懂得和实际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者,可以说寥寥无几,因而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求职择业以及人生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调查显示,有近25%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满意的,但是,当把这种规划分解后,他们的选择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专家指出,大学生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出现的前后矛盾现象进一步表明,大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只知道概念,缺少实施。由于缺乏规划,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准备做什么等很少考虑,或者没有将其作为考虑重点,于是在选择毕业去向时不知何去何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盲点,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合理确立就业预期,缓解就业带来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同时,还有利于高等职业学校改进和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呼唤,是学生的渴望。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深入人心,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向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辅导,一些高校建立了职业生涯辅导中心、职业生涯辅导咨询室以及专业与兼职相结合的咨询辅导队伍,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讲座,甚至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并非人人如愿。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为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文摘 插图: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选择、尝试与磨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职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期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任务要求,在确立总体目标之后,以实现就业为阶段目标,对自己的大学学业生涯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略。
(四)短期规划
短期规划一般是2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如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知识的掌握等。近期规划的特点是主要以大学学制为阶段进行目标分解和策略实施,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而在学业上做好准备,使自己顺利毕业并找到目标职业。短期规划的侧重点以就读期间的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为主要内容,规划期限基本以大学生涯的终止为结束。
对大学生而言,短期规划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可操作性。通过短期规划,大学生可以在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规划的时间跨度不长,因此短期规划也比较易于评估与修正。
从字面上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短期规划到中期规划,再到长期规划,直至整个职业人生规划,如同将要拾级而上的台阶,一步步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时间跨度太长的规划由于环境、个人的变化性而难以把握;而时间跨度太短的规划又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一般提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在2-5年内比较好。这样既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行目标,又便于随时根据现实的反馈进行修正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