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物理化学(下)

发布时间: 2010-03-31 03:46:58 作者:

 物理化学(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5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04017796X/9787040177961
条形码:9787040177961
版本:第5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下)》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增删。全书重点阐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要也适当介绍了一些与学科发展趋势有关的前沿内容。各章附有扩展阅读资料和参考书目,使教材更精练而又拓宽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为便于读者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为了便于自学,书中编入了较多的例题,每章末分别有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答案。全书采用了以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所规定的符号。
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共14章。上册7章,内容有: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和统计热力学基础。下册7章,内容有: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应用,电解和极化,表面化学和胶体分散系统。今后还将出版与《物理化学(下)》配套的:教学指导书,讲课用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多媒体网络课程等,形成一套新型的立体教材。
《物理化学(下)》可作为理科化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的有关系科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物理化学(下)》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原电池和电解池
Faraday电解定律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8.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电导的测定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8.4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离子强度
8.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Dcbye—Huckel离子互吸理论
Debye—Huckel-0nsager电导理论
Debye—Huckel极限公式的推导
本章基本要求
课外参考读物
复习题
习题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可逆电池
可逆电极和电极反应
9.2 电动势的测定
对消法测电动势
标准电池
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取号
9.4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Nernst方程
由标准电动势E。求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由电动势E及其温度系数求反应的△rHn和△rSm
9.5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电势差的形成
接触电势
液体接界电势
液接电势的计算公式
电池电动势的产生
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9.7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求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因子
求难溶盐的活度积
pH的测定
电势-pH图及其应用
细胞膜与膜电势
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化学传感器简介
9.8 内电位、外电位和电化学势
内电位与外电位
电化学势
本章基本要求
课外参考读物
复习题
习题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10.1 分解电压
10.2 极1匕作用
浓差极化
电化学极化
极化曲线——超电势的测定
氢超电势
Tafel公式的理论推导
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金属的析出与氢的超电势
金属离子的分离
电解过程的一些其他应用
10.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金属的防腐
金属的钝化
10.5 化学电源
燃料电池
蓄电池
10.6 电有机合成简介
本章基本要求
课外参考读物
复习题
习题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11.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反应的级数、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的速率常数
11.4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
三级反应
零级反应和准级反应
反应级数的测定法
11.5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对峙反应
平行反应
连续反应
11.6 基元反应的微观可逆性原理
11.7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Arrhenius经验式
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几种类型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11.8 关于活化能
活化能概念的进一步说明
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
活化能的估算
11.9 链反应
直链反应(Hz和clz反应的历程)——稳态近似法
支链反应——H2和O2反应的历程
11.1 0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
本章基本要求
课外参考读物
复习题
习题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2.1 碰撞理论
双分子的互碰频率和速率常数的推导
硬球碰撞模型一一碰撞截面与反应阈能
反应阈能与实验活化能的关系
概率因子
12.2 过渡态理论
势能面
由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活化络合物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与诸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12.3 单分子反应理论
12.4 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研究分子反应的实验方法
分子碰撞与态一态反应
直接反应碰撞和形成络合物的碰撞
12.5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笼效应
原盐效应
由扩散控制的反应
12.6 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手段
弛豫法
闪光光解
12.7 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与热化学反应的区别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附录
全书索引
……
文摘 插图:




生产上的需要推动着电化学的发展,电化学工业在今天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有色金属以及稀有金属的冶炼和精炼都采用电解的方法。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制备许多基本的化工产品,如氢氧化钠、氯气、氯酸钾、过氧化氢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等,在化工生产中也广泛采用电催化和电合成反应。材料科学在当今新技术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用电化学方法可以生产各种金属复合结构材料或表层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电镀工业与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人们日常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绝大部分机械的零部件、电子工业中的各种器件都要镀上很薄的金属镀层,从而起到装饰、防腐、增强抗磨能力和便于焊接等作用。此外,工业上发展很快的电解加工、电铸、电抛光、铝的氧化保护、电着色以及电泳喷漆法等等也都是采用电化学方法。
化学电源是电化学在工业上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锌锰干电池、铅酸蓄电池等以其稳定又便于移动等特点在日常生活和汽车工业等方面已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尖端科技如火箭、宇宙飞船、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化学电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故而能连续工作的燃料电池,各种体积小、质量轻,既安全又便于存放的新型高能电池、微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不断地被研制、开发,使得它们在照明、宇航、通讯、生化、医学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与生物学和医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物体内的细胞膜便具有电化学电极的作用,生物体内有双电层和电势差存在,从而通过神经传递信息。心电图、脑电图等都与电化学有关。微电极作为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学研究及医学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化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本书中仅对如下几个方向作简要的概述:①电解质溶液理论(如离子互吸、离子水合、离子缔合、电导理论、解离平衡等);②电化学平衡(如可逆电池、电极电势、电动势以及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等);③电极过程动力学(如从动力学的角度阐明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④实用电化学等。电化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并已形成一支独立的科学,在本书中主要着重于讨论电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
读书人网 >科学与自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