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发布时间: 2010-03-31 04:03:25 作者:

 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8030489/9787108030481
条形码:97871080304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红楼四书

内容简介 《红楼人三十种解读》讲述了:小说文本中提到的人物共名如“冷人”、“通人”、“卤人”、“正人”、“乖人”等进行解说有些名称一目了然,有些则需详加解说其寓意,还有一些完全是曹雪芹独特的创造。作者尽可能开掘人性中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作者发觉,《红楼梦》对什么是“可人”,即“谁是最可爱的人”做了划时代的重新定义。曹雪芹把中国旧道德眼睛里称为“尤物”、“狐狸精”、“狐媚子”的坏女人倒转过来,界定为可人,界定为最可爱的人,于是,秦可卿、晴雯、芳官都成了最可爱的人,金玉不足喻其贵、日月不足喻其精的最可爱的人。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动……作者认为,面对《红楼梦》,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复杂丰富的,过去把某一生命视为某一意识形态载体的时代结束了,《红楼梦》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无比精彩的人性孤本。
作者简介 刘再复,1941年生于福建南安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旅居美国。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性格组合论》、《传统与中国人》,《放逐诸神》、《罪与文学》、《现代文学诸子论》、《人论25种》,散文集《太阳土地人》、《人间慈母爱》及《漂流手记》九卷等。
编辑推荐 《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阅读《红楼梦》时,发现文本中有许多共名……正是发觉这一共名艺术,所以我决心给这些共名作注,且当解读……并借新的视角说些新话。
对《红楼梦》的阅读和此书的写作,使自己更具体地面对生命个案,更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是丰富复杂的……我们该面对的,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无比精彩的人生孤本,不可替代的生命的主体图画。
——刘再复
目录
不为点缀而为自救的讲述——“红楼四书”总序
自序:人性的孤本
梦中人解读
鸳鸯、秦可卿、林黛玉等
富贵闲人解读
贾宝玉、贾母等
槛外人解读
妙玉、宝玉、林黛玉等
卤人解读
贾宝玉、史湘云、香菱等
可人解读
秦可卿、晴雯、芳官等
冷人解读
薛宝钗、惜春等
通人解读
薛宝钗、薛宝琴等
玉人解读
黛玉、宝玉、妙玉等
泪人解读
林黛玉
痴人解读
贾宝玉、林黛玉、尤三姐等
正人解读
探春、贾政等
真人解读
林黛玉、贾宝玉、晴雯等
乖人解读(兼说“妥当人”)
袭人、探春等
怯人解读
迎春、秦钟等
愚人解读
夏金桂、贾瑞等
能干人解读
王熙凤、探春等
玻璃人解读
王熙凤等
明白人解读
平儿
颖悟人解读
宝玉、柳湘莲、紫娟、贾雨村等
知音人解读
贾宝玉、林黛玉等
冷眼人解读
冷子兴、秦可卿、惜春等
伶俐人解读
小红、贾芸等
糊涂人解读
史湘云、贾宝玉等
读书人解读
贾政、贾宝玉等
滥情人解读
贾琏、薛蟠等
嫌隙人解读
赵姨娘、邢夫人、夏金桂等
尴尬人解读
贾赦等
势利人解读
封肃、娈童师傅等
小人解读
赵姨娘等
废人解读
薛蟠等
浊人解读
贾蓉等
……
序言 去国十九年,海内外对拙著《漂流手记》(散文九卷)有不少评论,其中我的年轻好友王强所作的《漂泊的哲学与叩问的眼睛》一文道破了我的写作“奥秘”:讲述只是拯救生命的前提和延续生命的必要条件。他以讲述《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动因为喻,说明我的作品不是身外的点缀品,而是生命生存的必需品。相传萨珊国国王山鲁亚尔因王后与一奴隶私通,盛怒之下将王后及奴隶处死。这之后又命令宰相每天给他献一少女,同寝一夜,第二天早晨杀掉,以此报复女人的不忠行为。宰相的女儿谢赫拉查德为拯救少女,自愿被献给国王。她每夜给国王讲一个故事,国王因为还想听下一个故事就不杀她,结果她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她的讲述是生命需求,是活下去的需求。我的《漂流手记》第五卷《独语天涯》,副题叫做“一千零一夜不连贯的思索”,全书写了一千零一则随想录。王强的评论击中要害,说明我的讲述理由完全是谢赫拉查德式的生存理由。王强讲的是我的散文,其实,我的《红楼梦》写作,也是同样的理由,同样的原因。动力也是生命活下去、燃烧下去、思索下去的渴求。不讲述《红楼梦》,生命就没劲,生活就没趣,呼吸就不顺畅,心思就不安宁,讲述完全是为了确认自己,救援自己。正因为这样,在写作《红楼梦悟》之前,我就离不开《红楼梦》,喜欢和朋友讲述《红楼梦》,与那个宰相之女一样,不讲述就会死。至于讲完后要不要形成文字,倒不是那么要紧。倘若不是学校、朋友、出版社逼迫,我大约不会如此投入写作,几年内竟然写了“红楼四书”(包括《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这一点,剑梅也可作证,如果不是她的逼迫,我大约不会对她讲述,而且讲完还认真地整理出《共悟红楼》对话录。
文摘 梦中人解读
鸳鸯、秦可卿、林黛玉等
贾宝玉的《春夜即事》诗写道: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蛙声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第23回)
这首诗中出现的“梦中人”,是《红楼梦》共名中最重要的一种。《红楼梦》把“梦”作为书名,这之前的名字是《石头记》。一记一梦,有真有幻,有现实有理想,这才是伟大小说的基石。《红楼梦》太奇特、太丰富,以至任何概念、任何主义都无法涵盖:说它是现实主义,它却有大梦大浪漫;说它是浪漫主义,它却是最逼真的历史记录和最现实的见证;说它是古典主义,它偏是现代意识的先驱;说它是现代主义,它却是古典主义的典范。何况它又是无可争论的伤感主义、象征主义的杰作。就以梦来说,它拥有一个梦的大系统,有大梦、中梦、小梦,有真梦、幻梦、噩梦、托梦;有梦中乡、梦中国、梦中天、梦中梦,而最要紧的是梦中人。早在清代,王希廉在其《红楼梦总评》中就如此说:
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如《西厢》之草桥惊梦,《水浒》之英雄恶梦,则一梦而止,全部俱归梦境。《还魂》之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紫钗》仿佛似之,而情事迥别。《南柯》、《邯郸》,功名事业.俱在梦中,各有不同,各有妙处。《红楼梦》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记得。且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甄宝玉一梦而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而情痴愈锢。又有柳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作诗,宝玉梦与甄宝玉相合,妙玉走魔恶梦,小红私情痴梦.尤二姐梦妹劝斩妒妇,王凤姐梦人强夺锦匹,宝玉梦至阴司,袭人梦见宝玉、秦氏、元妃等托梦,宝玉想梦无梦等事,穿插其中。与别部小说传奇说梦不同,文人心思,不可思议。王希廉讲了《红楼梦》前后两大梦和甄士隐、甄宝玉、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香菱、妙玉、小红、尤二姐、王熙凤、袭人等人的具体中梦、小梦,仅他涉猎到的梦就多姿多彩得足以构成一部梦的手册。而另一评红先行者则认为红楼人皆梦中人。他说:
尝谓《红楼》之人不一,要皆梦中人也。而无入不是梦者,又无入可有梦。有梦不一境也,佳梦甚罕,恶梦恒多。书中历叙各梦,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梦与甄宝玉相遇,梦见晴雯死后来别,梦至地府寻访黛玉被石子打回,并甄士隐梦见僧道,甄宝玉因梦改行,黛玉因梦改行,黛玉因
……
读书人网 >文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