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1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115204160/9787115204165
条形码:97871152041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WCDMA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UMTS无线网络规划原理和方法》从基本概念、理论、思路和策略入手,侧重于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无线网络规划这一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内容包括无线网络估算、规划、站点设计,并针对WCDMA规划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如直放站、扰码规划、邻区规划、区域规划、室内分布系统以及特殊场景覆盖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说明,另外对WCDMA无线网络演进过程中的扩容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UMTS无线网络规划原理和方法》可供从事移动通信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UMTS无线网络规划原理和方法》从基本概念、理论、思路和策略入手,侧重于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无线网络规划这一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无线网络估算流程和方法;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和方法。站点RF设计,包括天馈系统构成、典型配置、天线设计以及共站设计解决方案,3G系统中需要特别重视的直放站设计问题;3G系统设计中所特有的扰码规划问题;邻区规划问题;区域规划问题,包括RNC规划、寻呼区规划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问题;特殊场景覆盖设计,WCDMA无线网络的发展演进。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规划设计基础 1
1.2 规划设计思路 2
1.3 建设策略 3
1.4 规划流程 4
第2章 无线网络估算 8
2.1 估算业务流程 8
2.2 构建业务模型 9
2.2.1 业务的分类 9
2.2.2 参数的选取及讨论 11
2.3 预测网络能力 14
2.3.1 业务负荷因子 15
2.3.2 Eb/No 15
2.4 网络规模预估 17
2.5 CE估算 22
2.6 仿真估算 23
2.6.1 仿真估算原理 23
2.6.2 HSDPA的仿真估算 24
2.6.3 仿真结果 26
2.7 Iub E1估算 28
2.7.1 Iub接口简述 28
2.7.2 Iub接口流量分析 29
2.7.3 Iub配置原则 30
2.7.4 HSDPA的Iub接口规划 30
第3章 无线网络规划 32
3.1 规划设计流程 32
3.2 设计输入 33
3.2.1 规划需求 33
3.2.2 目标区域信息 33
3.2.3 现有网络信息 35
3.3 无线网络预规划 35
3.3.1 预规划流程 35
3.3.2 初始站点选择 36
3.3.3 系统仿真 39
3.4 小区规划 50
第4章 站点RF设计 52
4.1 基本流程与天馈系统构成 52
4.2 典型配置 55
4.2.1 UTMS单频天线 56
4.2.2 四端口双频天线 57
4.2.3 六端口三频天线 58
4.2.4 宽频天线 59
4.2.5 其他 60
4.3 天线设计 61
4.3.1 天馈线选型原则 61
4.3.2 天线安装 62
4.3.3 天线挂高 65
4.3.4 天线下倾角 65
4.3.5 天线方位角 66
4.4 共站设计 67
4.4.1 干扰概述 67
4.4.2 隔离度要求 67
4.4.3 电磁辐射限制 69
4.4.4 异系统共站解决方案 70
第5章 直放站 73
5.1 直放站类型及主要指标 73
5.1.1 主要类型 73
5.1.2 基本工作原理 74
5.1.3 主要指标 75
5.2 射频直放站应用规划 77
5.2.1 射频直放站对网络的影响 77
5.2.2 射频直放站隔离度要求 80
5.2.3 射频直放站天线选择与安装 81
5.2.4 射频直放站站址选择 82
5.2.5 射频直放站邻区规划 83
5.2.6 射频直放站切换规划 83
5.3 射频直放站应用问题分析 84
5.3.1 对网络的影响 84
5.3.2 对定位的影响 85
5.3.3 对RRM算法的影响 86
5.3.4 与异系统共存 87
第6章 扰码规划 89
6.1 扰码资源 89
6.2 规划原则 90
6.3 规划方法 90
6.4 扰码规划过程 91
6.4.1 扰码分配 91
6.4.2 站点分组和分配扰码 93
6.4.3 新增站点和网络扩容 94
第7章 邻区规划 95
7.1 邻区规划常见问题与处理原则 95
7.2 同频、异频邻区规划分析 96
7.3 异系统邻区规划分析 96
7.4 邻区规划步骤 97
7.5 使用规划工具进行邻区规划 98
7.5.1 规划准备 98
7.5.2 同频邻区规划 98
7.5.3 异频邻区规划 101
第8章 区域规划 102
8.1 RNC规划 102
8.1.1 RNC区规划方法与流程 102
8.1.2 RNC区规划原则 104
8.1.3 RNC区受限因素分析 106
8.2 寻呼区规划 111
8.2.1 寻呼区规划流程 112
8.2.2 寻呼区规划原则与方法 113
第9章 W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改造 116
9.1 设计方法和流程 116
9.2 室内链路预算 117
9.2.1 室内传播模型的选择 117
9.2.2 室内边缘场强及天线发射功率的估算 119
9.2.3 WCDMA室内分布系统容量估算 119
9.3 室内分布系统改造 120
9.4 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要点 123
9.4.1 覆盖区域划分 123
9.4.2 信源选取 124
9.4.3 频点规划 125
9.4.4 切换区域规划 126
9.4.5 3G室内覆盖对机房的要求 126
9.4.6 电源供电要求 127
第10章 特殊场景覆盖设计 128
10.1 密集商业区 128
10.1.1 场景特征 128
10.1.2 覆盖设计 129
10.2 高速公路 133
10.2.1 场景特征 133
10.2.2 覆盖设计 133
10.3 隧道 135
10.3.1 场景特征 135
10.3.2 覆盖设计 136
10.4 风景区 138
10.4.1 场景特征 138
10.4.2 覆盖设计 138
10.5 居民区 139
10.5.1 场景特征 139
10.5.2 覆盖设计 139
10.6 海面 142
10.6.1 场景特征 142
10.6.2 覆盖设计 142
10.7 城区水面 143
10.7.1 场景特征 143
10.7.2 覆盖设计 143
第11章 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演进 145
11.1 无线网络扩容 145
11.1.1 扩容分析 145
11.1.2 扩容路线图 149
11.2 业务发展 150
11.2.1 CMB/MBMS 150
11.2.2 LCS 151
11.2.3 HSDPA 155
11.3 网络演进 155
11.3.1 IP RAN 155
11.3.2 全IP网络 157
附录:直放站和干放对施主基站底噪抬升的影响 160
参考文献 166
……
序言 本书出版之前已有大量书籍对不同体制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和细致的阐述,其内容通常都会以介绍大量移动通信体制本身使用技术为主,并对一般的规模估算等方面进行介绍。但对于规划设计本身并没有详细说明,例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和理论基础,以及工程实践等,这增大了众多读者深刻理解规划设计这一系统工程学科的难度。因此,本书从基本概念、理论、思路和策略入手,侧重于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无线网络规划这一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是欧洲、日本等国家主要应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方案,并且都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频谱分配情况,使用相同的2GHz左右的频段。本书将着重针对WCDMA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1章介绍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对规划设计的含义、思路、常见的建设策略以及流程方面进行了说明。第2章介绍无线网络的估算流程和方法,针对WCDMA系统说明了业务模型构建方法、网络能力预测方法、网络规模预估方法、信道单元(CE)估算方法、仿真估算方法以及Iub E1估算方法和配置原则,还特别给出了考虑HSDPA情况下的Iub接口规划问题。第3章介绍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法和流程,包括规划设计输入、预规划及仿真、小区规划等。第4章说明了规划设计中最为繁琐和工程性要求较高的站点设计工作,对天馈系统构成、典型配置、天线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以及共站过程中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第5章讲述了在3G系统中需要特别重视的直放站设计问题,包括直放站工作原理、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对网络的影响分析和解决办法。第6章介绍在3G系统设计中所特有的扰码规划问题,从原则、方法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说明。第7章介绍邻区规划问题,特别针对和现有2G系统之间的邻区规划进行了介绍。第8章介绍了规划设计相关书籍中很少涉及的区域规划问题,包括RNC规划和寻呼区规划。第9章讲述为确保网络质量而经常采用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问题,从设计方法、流程、室内链路预算、室内分布改造以及规划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生动的阐述。第10章讲述特殊场景覆盖设计,基本涵盖了目前常见的各种场景及其使用的设计方案。第11章介绍了WCDMA无线网络的发展演进,说明了无线网络可能的扩容方式、业务发展路线以及演进路线。另外在附录中给出了直放站计算的具体方法。
本书由高鹏、周胜策划并组织编写,参加编写的成员有高鹏、周胜、詹义、朱艳云、金宏彬、马华兴、李楠、袁捷等,最后由高鹏、周胜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和审校。作者真诚感谢如下同行的支持和帮助:杨志强、邓煜星、周猛、潘尚斌、张淑伟、袁静、成梦虹、马文华、梁双春等,本书或引用了他们的重要研究工作,或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作者还要特别感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书作者均为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内容翔实、丰富,集合了众多实际规划设计经验和方法,但限于有限的时间和水平,文中难免有疏漏甚至不当之处,敬请原谅并不吝赐教。
本书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并不代表其所在公司的观点。
文摘 插图:

第5章置放站
直放站通过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然后再发射的方式,实现无线信号的接力覆盖,直放站的这种接力能力同时表现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上。在下行链路上,直放站通过无线或者光纤传输从施主基站获取接收信号,经放大后,由直放站重发天线将信号发送弱覆盖区域。在上行链路中,直放站从UE侧接收信号,并将其放大续传到施主基站处。直放站本身不具备任何信号处理能力,它只对信号起放大作用,而无法区分信号来自何处。对于无线射频直放站来说,它既会放大来自施主基站的信号,也会放大来自其他基站的信号,因此,在射频直放站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直放站的安装位置和增益参数等做合理的设置,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影响网络的性能。
在直放站的应用过程中,直放站底噪被上行增益放大后馈入施主基站,从而抬升施主基站的底噪,导致施主基站上行覆盖收缩,即基站覆盖区内UE的手机发射功率要升高以克服施主基站的噪声抬升。另外,引入直放站,从干扰角度考虑,系统总干扰增加,也会降低网络系统容量。本章主要论述射频直放站在WCDMA网络中应用问题,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总结实际工程经验和使用无线射频直放站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