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水电站电气设备

发布时间: 2010-04-01 02:06:25 作者:

 水电站电气设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430 页
出版日期:1996年09月
ISBN:9787801241412
条形码:97878012414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等专业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水电站电气设备》着重讲述单机容量500~6000kW、装机容量25000kW及以下、联网电压等级不超过kV的小型水电站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电站主接线及其接入方式、短路电流计算、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与选择应用、配电装置及电气布置、防雷保护等电气一次设备,以及控制、信号、测量、同期等电站常规二次回路。
《水电站电气设备》为中等专业学校“水电站电力设备专业”和“水电站机电设备专业”的电气设备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专科学校、职工中专或技工学校等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材的有关专业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小型水电站与小电网设计、运行、安装、检修及管理等工作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与电气工人参考。
编辑推荐 《水电站电气设备》为中等专业学校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概述
第一节 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电力系统概述
第三节 水电站的电气设备概述

第二章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第一节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第二节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第三节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第四节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和应用范围

第三章 水电站的电气主接线与接入方式
第一节 主接线概述
第二节 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
第三节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选择
第四节 水电站的接入方式
第五节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与技术经济比较
第六节 互感器的配置与主接线全图

第四章 水电站的站用电
第一节 水电站站用负荷
第二节 站用电接线
第三节 站用变压器的选择

第五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一节 短路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标么值
第三节 电力系统元件的电抗值计算
第四节 短路电流的计算程序
第五节 由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供电的三相短路
第六节 由发电机供电的三相短路
第七节 用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
第八节 由有限容量电力系统供电的三相短路
第九节 6~10kV农用配电网络三相短路电流计算的特点
第十节 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对称分量法及基本电压方程
第十一节 序阻抗和序网络图
第十二节 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
第十三节 短路电流的限制

第六章 电弧及触头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电弧的形成与熄灭
第二节 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第三节 交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第四节 灭弧方法及灭弧装置
第五节 电气触头

第七章 开关电器
第一节 开关电器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多油式断路器
第三节 少油式断路器
第四节 断路器的操动机构
第五节 隔离开关
第六节 高压负荷开关
第七节 高低压熔断器
第八节 低压开关电器

第八章 绝缘子、母线和电缆
第一节 绝缘子
第二节 母线
第三节 电力电缆及电缆敷设

第九章 互感器
第一节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类型
第三节 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电压互感器的类型及构造

第十章 电气设备选择
第一节 电气设备的长期与短时发热
第二节 短路电流的电动力及母线弯曲强度计算
第三节 电气设备的一般选择条件
第四节 母线、电缆和绝缘子的选择
第五节 高压开关电器的选择
第六节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第七节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第八节 低压电器的选择

第十一章 配电装置及电气总布置
第一节 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与一般构成方法
第二节 屋内配电装置
第三节 屋外配电装置
第四节 主变场地布置
第五节 水电站的电气总布置
第六节 低压配电装置

第十二章 接地装置
第一节 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接地电阻的计算与测量
第三节 接地工程

第十三章 防雷保护
第一节 大气过电压
第二节 避雷针与避雷线
第三节 避雷器的保护原理及简单防雷器具
第四节 阀型避雷器的类型及其结构原理
第五节 阀型避雷器的主要参数及其保护性能的改善
第六节 氧化锌避雷器
第七节 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八节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

第十四章 水电站的常规二次回路
第一节 二次回路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断路器控制回路的构成
第三节 断路器的常用控制回路
第四节 信号及信号回路
第五节 音响信号回路的工作程序
第六节 冲击继电器及其音响信号回路
第七节 测量监察回路
第八节 同期回路

第十五章 直流系统
第一节 操作电源概述
第二节 蓄电池
第三节 蓄电池直流系统
第四节 整流操作的直流系统
第五节 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与电压监察

第十六章 安装接线图
第一节 二次回路的编号
第二节 安装接线图
第三节 二次设备的布置?
附录
……
序言 本书根据水电部1990~1995年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选题和编审出版规划、并按中专水电类教研会审定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作为水电站电力设备专业与机电设备专业的电气设备课程教材。
本书着重阐明水电站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既保留该课程的理论系统性,又适当收入我国多年来在小水电建设方面成熟的先进技术经验,紧密地结合我国小型水电站的实际技术问题。在教学法改革上也有较多尝试,对这门直接总结专业实际知识、内容庞杂又过于具体的专业课教材作了进一步的理顺,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结构层次,循序渐进,以适合初学者阅读和自学。书中结合文字阐述充实了较多的图表,每章之后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后还录有少量附表,以方便教学和应用。
全书共分十六章。第一、二、五、六章由贵州水利电力学校于自立编写;第七、八、九章由广东水利电力学校司徒海棋编写;第三、四、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及第十四章 的第四、五、六节由湖南水利水电学校尹厚丰编写;第十四(其中四、五、六节除外)、十五、十六章由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应明耕编写。全书由尹厚丰统稿。广东水利电力学校吕国雄担任本书主审。
本书的编写过程与教研会课程组活动紧密关联,一些同行教师提过不少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谢意。
该书的部分章节内容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传授。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某些章节内容还可作适当取舍。
由于我们的学识和经验有限,书中可能有不少缺点错误,恳请广大教师和读者指正,以利进一步改进。
文摘 插图:



(3)注重电缆通道的内部安全,高压与低压动力电缆置于上方,控制电缆置于下方。必要时可在其间加装防火绝缘隔板。凡进出重要防火地段(如站用变室、主变场地、中控室、开关室等)的电缆,应穿经防火隔墙,并用非燃性物质堵塞隔墙中的电缆穿孔。
(4)屋外及屋内、外联通的电缆通道应有相应的排水措施,避免使通道成为排水沟、积水坑和泥沙池,更不得向厂房内倒灌。
(5)电缆在通道中有适当的支持间距和必要的固定点。例如钢带铠装控制电缆水平与垂直敷设的支持间距分别为0.8m和1m。水平敷设的电缆一般应在首末两端和弯道两侧加以固定。垂直敷设的则在每一支架上均需固定。
(6)通道有足够的断面容量,即按规范要求布置好全部电缆后还留有足够的备用位置。这是因为电缆通道的扩建比较困难,而增设电缆的可能性常较大。
(7)方便施工和维护,便于增设和更换电缆。节约场地面积,节省费用。整齐美观。
2.电缆通道的常用型式及特点
(1)电缆沟道。这是一种半地下式电缆通道,顶部由水泥盖板盖闭,具有较好的保护功能,但敷设电缆时要揭开盖板,当沟宽板重时就不方便。沟道断面为矩形,如图8-17所示。相关尺寸见表8-1的推荐值。沟道直角转弯的平面图如图8-18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沟道T接。
读书人网 >水利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