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伦理学教程

发布时间: 2010-04-01 02:52:43 作者:

 伦理学教程

  • 卓越价:¥16.00
  • VIP 价:¥15.52 SVIP价:¥15.2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在2010年1月31日有货,立即订购。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19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
    ISBN:7561423985
    条形码:97875614239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道德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哲学,它对于人类完善自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伦理学教程》为四川省高等师范院校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对一些重要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构严谨,内容新颖,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的首选教材。
    媒体推荐 后记
    本书为四川省高等师范院校系列教材之一,由长期从事伦理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写。为适应高等师范院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教学在新形势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广泛吸收国内外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吸取全人类的道德智慧,阐明了伦理学的基本知识,论述伦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书立足于人的伦理观念的现代化,较多地关注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当前一些重要道德问题的探究,具有体系结构严密、内容新颖、现实感强的特点。本书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学校教师、学生使用。
    本书由四川师大吴敏英任主编,四川师院唐绍洪任副主编。各章撰稿人:第一章,四川师大吴敏英、张来山;第二章,内江师院王巧玲;第三章,绵阳师专徐秉义;第四章,乐山师院陈立至;第五章,自贡师专吴小莉;第六章,宜宾学院胡也;第七章,四川师院唐绍洪;第八章,四川省电视大学刘学锋、宜宾学院杨惠敏;第九章,四川师大白才儒。全书最后由主编修改定稿,自才儒等同志协助作了大量工作。
    2001年12月和2002年5月在四川师大政教学院分别召开了本书的编写会议和统稿会议,得到四川师大政教学院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四川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并为成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向上述单位和有关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吸取了已有伦理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的研究成果,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在此谨向这些成果的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和视野所限,本书一定存在不少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今后补充修正。
    编者
    2002年7月
    编辑推荐 道德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哲学,它对于人类完善自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伦理学教程》为四川省高等师范院校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对一些重要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构严谨,内容新颖,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的首选教材。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人类伦理思想的新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二、伦理学的类型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
    四、唯物史观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成为科学
    ……
    文摘 书摘
    (二)历史地位
    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便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相对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道德,奴隶社会的阶级道德既表现出了倒退的倾向,也表现出进步的倾向。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由于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是从狭隘的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它的一切都以本阶级的利益为转移,因此,它所表现出来的野蛮、自私、贪婪和残暴,较之原始社会质朴的氏族部落道德是一个明显的退步。但是,它毕竟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物,它摒弃了原始社会血亲复仇和食人的风俗,主张保全广大战俘的生命,这对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消除群婚制度,使人类实现了从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这大大遏制了性病的传染,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种族的繁衍,而且改善了人口质量,表现出人类崇尚更文明的性生活,这显然是道德的又一巨大进步;它摆脱了原始社会道德的直观和狭隘,让人类的道德第一次以理性形式表现出来,并产生了专门研究道德的伦理学说,使道德终于成为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它使一部分人的个性与自我意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尽管这主要发生在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身上,但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此外,奴隶阶级在改造自然的劳动和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也为人类伦理思想的宝库贡献了一批珍贵的遗产。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一)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内容
    1.维护和反对封建宗法等级制的对立和斗争,是封建社会道德最基本的特征。封建社会的秩序结构,就像一座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国王或天子高居塔顶,拥有绝对权威;在此之下,则是由高到低的不同等级,各级依次隶从,而农民被压在社会的最低层。由于封建社会实行一种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分亲疏的宗法制度,因此人和人之间结成了一种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了维护这种宗法等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也就确立相应的道德要求和规范。第一,要求人们严格按照自己的等级地位“安分守己”,不能稍有僭越,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中国封建地主思想家荀子所强调的人们之间的“分”、“辨”、“别”的等级差别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反映。第二,以忠君孝父为核心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决定了父亲是一家之长,皇帝是一国之首,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所以,忠君和孝父紧密相关。如果人人做到忠和孝,那么封建统治者的江山就可以永
    ……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