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房子

发布时间: 2010-04-01 04:21:32 作者:

 中国房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08515175
条形码:97875085151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元素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房子》主要内容包括:有多少人真正仔细地观察过那些遍布在都市、县城或者乡镇的中国房子?它们数量庞大,它们没有任何新闻亮点,它们没有历史赋予的特殊的纪念陛,它们没有伟大的设计思想可供争议,但是,这些中国房子却代表了中国人最本质的审美意识。
编辑推荐 《中国房子》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
公共空间
天下民宅
群居社区
门窗壁墙 
户外庭院
非常房子
……
序言 如果将中国房子看作一个反映社会审美意识的载体进行研究,我们就有必要实地考察中国各地不同房子的视觉形态,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以点带面,建立一个图像化的分析体系。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房子深刻融合了中国人的文化和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最本质的审美趣味。
所有中国建筑中,最著名的或许要数天安门,或是刚刚成为国家象征的"鸟巢",或者是库哈斯设计的CC丁V大楼。有多少人真正仔细地观察过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房子,无论是都市、县城还是乡镇,存在着平凡而大量的中国房子。它们没有任何新闻亮点,没有历史赋予的特殊的纪念性,也没有伟大的设计思想可供争议,与那些著名的建筑相比,它们数量庞大,承载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活动:居住、经商、休闲、上班、上学、拜神……正是这些难以描述、常常被忽略的中国房子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常态。
当前的中国正经历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都未曾有过的"大兴土木",不管是倾举国之力投入的基础建设,还是关乎民生的房地产,中国建筑有着巨大容量。关于中国建筑的讨论一直热闹非凡,大部分的研究都体现了城市本位的思想,几乎所有关于建筑形式的探讨、实验、甚至痛心疾首的呼吁都是以城市为假设目标,即使在城市当中,这些探索也仅局限于官式建筑和大型商业建筑。相反,属于常态的普通中国房子因为它太熟悉、太平常而几乎被人忽略。于是,我们行走在城乡之间,拍摄那些草根建筑,逐步发现它的审美意蕴。
中国房子最明显的审美特征是"混杂"。混杂的效果表现在中国房子的多重倾向上:完全无视建筑美学或过度的矫饰,讲究风水隐喻或彻底遗忘天人合一的思想,沿袭古老传统或搬用西式风格……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定义去描述中国房子的审美倾向。在中国,房子体现了"总体性的风格混杂和戏谑性的符码混合",尤其是观察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大量自建房屋,它们显示出一种喜剧性的形式处理,比如,浙江北部郊区有些房子,采用了欧洲城堡的尖顶样式,但同时在尖顶的四角融合了中式曲线飞檐的形式,这类现象不仅存在于农村,城市也有。北京的一个名为"柏林爱乐"的住宅小区建造了现代主义风格的楼房,但小区大门却仿照古典的勃兰登堡门而建。这种喜剧效果是严肃的建筑理论所不能容忍的,但中国特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社会美学意识,使散落在中国土地上风格杂糅、混合拼盘式的各种房子自由地组合在一起。
文摘 插图:




公共空间
几乎每一所房子,都似乎被贴上了表明身份的标签。除了人们生活起居的住房之外,城市乡镇建筑的大多数都是公共空间,精致豪华的有之,简陋粗糙的也有之,人们就在这些公共空间里工作、生活以及娱乐。不同功能、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房子,往往有着各自独特的造型结构和外观特色。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房子,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品位趣味的直接反映,更包容着当代中国社会的百态人生。
政府机关是每个地方最为主流的工作单位,当一名公务员是当下中国社会理想的职业之一。即使没有看到单位门牌,要辨认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也不是一件难事,在一些地区,政府机关是当地最气派的建筑之一。确实,一些地方的政府大楼,都是极尽豪华,繁复的传统建筑风格很受欢迎:也有一些观念较为开放的地区,大胆借鉴西方的建筑风格,“罗马柱”便被应用得很广,最为极端的例子是有个镇政府机关大楼几乎完全照抄白宫的外观而建,受到坊间非议。各地大多数的政府机关建筑还是朴素平凡的,不少乡政府都是一室多用,老百姓进门也没有那么多繁琐的手续。在一些闭塞的山区,甚至还有流动的政府机关,在空地上支两张桌子、挂起国徽就是法庭了,很简陋但很感人。
在各种各样背景的工厂取代国企的一枝独秀之后,中国现在拥有的工厂数量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及,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商图,大大小小的工厂遍布这些地区的每一个城镇街区。从中国一所所工厂大门流出去的产品,几乎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那些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物荚价廉的小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的代雷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世界。新兴的工厂与传统的国企从外观上便有很大的不同,其造型更加简洁,材料更加轻便。企业家可能很快就建起一家工厂的厂房,然后迅速投入生产。中国在世界上著名品牌的比例仍然很小,更多的是无数默默无名的工厂,日夜开工生产着默默无名的产品或代工做贴牌产品。在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的工厂尚未积累起一个有历史沉淀的企业文化体系,厂房的设计语雷很难顾及建筑美学的定义,大多数的工厂建筑简单而实用。
读书人网 >旅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