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21003935X/9787210039358
条形码:97872100393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劣根和优根: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中国》内容为:作者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识出发,以丰富的在华生活经历和扎实的汉学功底,深入剖析了中国国民、中国文化。解释了中国人的天命思想、家族孝道、功利心、和平主义等。内山在文中流露出对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渡边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天命观及思想上的矛盾性有非常深刻的见解,而原物对中国人的归纳逻辑的缺乏进行的批判。由于历史的阶级立场所限,《中国人的劣根和优根: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中国》中的许多观点是片面乃至错误的,但总体而言,他们对中国人的劣根和优根的批判依然十分到位,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劣根和优根: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中国》由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活中国的姿态
序
绪论 文章文化与生活文化
一 帮之一种
二 零买较贱
三 生命与权利
四 三类根性
五 一种习惯
六 便茶
七 剩饭
八 又一剩饭
九 相互扶助之宴会
一 因人定价
一一 生活符号之文字
一二 有限公司无法赢利的背后
一三 彻底的实际生活
一四 某日之交易谈话
一五 中国人个人主义乎
一六 钟之音
一七 赌博之概念
一八 关于洋纱
一九 饭店之二景
二 对于商品之注意
二一 偷与落
二二 关于天井
二三 木与竹
二四 不全力倾注必败
二五 福禄寿
二六 绑票
二七 天无绝人之路
二八 殉教
二九 口言谢则失其亲切
三 劳资协调
三一 中国人的生活
三二 针尖和拳头
译者附记
中国国民性论
译序
第一论 天命
第二论 孝道
第三论 文弱的和平主义
第四论 实利性
第五论 自利心
第六论 保守与形式
一 保守
二 形式
附 辞令之巧妙
第七论 趣味性
一 尊重黄卷
二 华丽浓厚,坚牢巧致
第八论 矛盾性
一 思想之矛盾
二 冷热之两面
三 差别的而又是平等的
四 排外的而又是同化的
五 文弱的而又是强韧的
六 贫富之两极
中国民族性论
译序
自序
第一章 民族性
一 民族性
二 中国的民族性
三 日本人对华观念之错误
第二章 对中国思想界的检讨
一 儒教
二 三民丰义
三 共产主义
第三章 天命观及其他
一 天命观
二 “没法子了”
三 服大性
四 利己主义
五 利殖性
六 侥幸心理
七 和平主义
第四章 演绎逻辑及其他
一 归纳逻辑的缺乏
二 非科学性
三 法律意识的缺乏
第五章 残虐性及其他
一 残虐性
二 猜疑性
三 变态心理
第六章 家族制及其他
一 大家族制
二 国家观念的缺乏
三 孝
四 宗族村落自治制
五 形式主义和保守性
六 面子
七 排外性
八 外交手段的卓越
第七章 中国社会阶级的心理
一 生产阶级
二 寄生阶级
第八章 从中国民族性看我们的对华政策
译后记
……
序言 这也并非自己的发见,是在内山书店里听着漫谈的-时候拾来的,据说:像日本那样的喜欢下“结论”的民族,就是无论是听议论,或是读书,如果得不到结论,心里总不舒服的民族,在现在的世上,好像是颇为少有的,云。
接受了这一个结论之后,就时时令人觉得很不错。例如关于中国人,也就是这样的。明治时代的中国研究的结论,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作的《中国人的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中国是“文雅的国度”;一个观察者到上海来一下,买几种猥亵的书和图画,再去寻寻奇怪的观览物事,便说中国是“色情的国度”;连江苏和浙江方面大吃竹笋的事,也被算作色情心理的表现的一个证据。然而广东和北京等处,因为竹少,所以并不怎么吃竹笋。倘到穷文人的家里或者寓里去,不但无所谓书斋,连砚石也不过用着两角钱一块的家伙。一看见这样的事,先前的结论就通不过去了,所以观察者也就有些窘,不得不另外摘出什么适当的结论来。
文摘 一 帮之一种
我说,不知长江则不知大河,何以呢?长江可以说是大河的缘故;不知中国则不知大陆,何以呢?中国便是大陆故;不知中国生活则不知汉字,因汉字即中国人生活的符号故。
住在日本内地的人们,不论如何用尽了方法,究不能测知长江之大。欲知长江之大,除了亲眼去看一下长江之外,别无办法。同样,住在日本内地的人,不论如何用尽了方法,到底明白不了什么是大陆。欲知何谓大陆,也仍只有亲自到中国国内旅行一次,才是最好的捷径。
一提起汉字,立刻使人联想起来的,便是日支(“支”指支那,China之音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之通用称呼,并无歧视之意——编者注)两国用同文之国。遂然放言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等等的话的人所在皆是。我除了惊其自夸之甚之外,不能更赞一辞。原来,所谓汉字者,若完全如日本人所解释的一样,诚为无上的幸事,不能不使两国人共庆了。无奈事情并不如此之简单。日本人对于汉字的解释,是离开了中国人的生活的解释,依了这样的解释,而欲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实际上是难上加难了。
后记 国内外情势的变迁,强迫我们放弃一向糊涂的态度。现代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固然应该明白认识;现代中国是一个什么东西,又何尝不应该明白认识!
原忽兵卫的这本书,并不能代我们回答“现代中国是一个什么东西”这一问题。但现代中国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心目中是一个如何的中国,这本书却明白地告诉我们了。“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我丝毫不加删改地,把他这本书直译出来。对于他这本书,究竟如何批评,如何感想,这完全是读者自身的事情。译者所注意的只在翻译上有没有错误,对于这些问题,是不能越俎代庖的。
这本书的日文原名为“支那心理之解剖”,但是在本书以内,并没有何等心理学的成分,仅仅以所谓中国民族性为作书的材料。因此,译者没有承袭原来的书名。译者对于原名的更改(吴氏的书名为“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民族性之解剖”——编者注),或者可以帮助读者对于日本帝国主义者有意诬蔑的地方,加以分别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