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10010845/9787510010842
条形码:978751001084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青少年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 《论语(畅销版)》内容简介:《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20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中的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编辑推荐 《论语(畅销版)》:名师推荐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品读华丽的篇章 享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经典真正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阅读经典会给孩子的一生罩上诗意的光芒,使孩子的一生都有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相伴;阅读经典能让孩子体悟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气,什么是信念……
目录
第一篇 学而
第二篇 为政
第三篇 八佾
第四篇 里仁
第五篇 公冶长
第六篇 雍也
第七篇 述而
第八篇 泰伯
第九篇 颜渊
第十篇 子路
第十一篇 宪问
第十二篇 卫灵公
第十三篇 季氏
第十四篇 阳货
第十五篇 微子
第十六篇 子张
第十七篇 尧日
……
序言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年少时做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语)。据孔子自述,他15岁时就以学为志,学习的内容自然非常广泛,但首先不能离开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孔子到30岁时,所学已颇有成就。据《史记》载,齐景公当时来到鲁国,曾特别向孔子请教政事。
50岁左右,孔子逐渐受到当政者的重视,担任要职,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直到以大司寇行摄相事。其间,孔子为人称道的政绩有:堕鲁权臣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城邑,诛鲁国乱政大夫少正卯。后来,孔子因不满鲁君接受齐人馈赠的女乐而愤然出走,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飘泊生涯。孔子周游列国,始终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孔子非但未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欢迎,且时常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威胁,孔子畏于匡、孔子困于陈蔡,形容狼狈。年近70,孔子在失望中返回鲁国,没过几年,孔子就带着遗憾死了。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20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中的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本丛书从广大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为文章做了注解,以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和欣赏。在编选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完美之处,望广大读者朋友及时为我们指明不足之处,以作进一步的改进。
文摘 插图: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集团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就样就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伦理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庭制度服务的,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其中的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