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6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305045586/9787305045585
条形码:9787305045585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嵇康评传》对三国曹魏思想家嵇康的生平、创作、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讨论了玄学与嵇康的关系,提出魏晋玄学实际上是社会上层的自我文化提升运动的组成部分,“文化提升”的概念为重新理解玄学及玄学与嵇康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书中梳理了传主生平的主要线索,对嵇康妻子的身份、遇害时间、《幽愤诗》的真伪、竹林七贤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又结合箴体史,对《太师箴》的主旨给予了新的诠释。作者不仅描述了嵇康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基本观念,而且对他的羊生、“声无哀乐”等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嵇康评传》结合现代认识论、科学哲学的理论,深刻阐述嵇康认识论的成就,颇具开拓性。嵇康关于“至理”的客观性、确定性,以及推类、分析的方法等《嵇康评传》都有详细的阐释。作者还指出,嵇康对归纳法原理可靠性的质疑,与大卫休谟、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归纳原理在逻辑上无效”的观点十分吻合。这是魏晋思想史以及嵇康研究中具有原创性的观点。
作者简介 童强,1961年生,祖籍浙江绍兴。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发表有《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论曹魏权力合法性与思想演变的关系》等论文二十多篇,出版有《杜甫传》(与人合作)等多部著作。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导言:玄学与嵇康
一、汉魏之际的战乱
二、权力机构的重组
三、文化风尚
四、嵇康与玄学
生平一:家族、经历及创作
一、家族及早年经历
二、好言老庄
三、竹林之游
四、《春秋左氏传音》
五、诗歌创作
六、文章大家
生平二:最后的时光
一、士人与权力
二、吕安事件
三、遇害时间
四、临刑东市
五、《幽愤诗》
思想一:宇宙、社会与人生
一、宇宙与社会
二、《管蔡论》
三、是非与公私
思想二:人格
一、越名任心
二、名教与自然
三、理想境界
思想三:养生
一、养生的传统
二、服食养形
三、欲望问题
思想四:声无哀乐
一、乐论的渊源
二、音乐的本质
三、声无哀乐
四、音乐与情感
五、历史情境中的音乐
思想五:客观世界与认识方法
一、传统的认识
二、万物与至理
三、客观性、确定性
四、推类辨物与辩名析理
五、归纳问题
六、拒绝专断
结语
一、嵇康的意义
二、不朽的人格
附录
一、嵇康年表
二、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郑重而严肃的态度应该是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过程中实现的。继往是为了开来,开来不能离开继往。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的。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继往开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继往就是继民族优秀传统之往,开来就是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但面对这一时间上长达五千年,内容上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从何着手呢?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这是很有远见而又切合实际的英明建议。从孔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丰富的时期,如果总结了这段历史,也就基本上总结了五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基本上不等于全部。孔子以前和孙中山以后的情况,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认为首先最好是在时间上从孔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方法上采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形式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开端。
文摘 一、汉魏之际的战乱
魏王朝处于公元三世纪(220——265),立国时间不长,前为东汉,后为两晋南北朝。曹操经过长年征战,平息割据,在北方掌握了政权。不久曹丕登基,魏朝成立。司马氏由禅代建立西晋,由于内忧外患,晋室被迫东渡。随后的南北朝,社会仍不免陷入混乱之中。
自汉末黄巾起义(184)到魏文帝即位(220)的三十多年,社会持续战乱,民不聊生,汉王朝最终走向崩溃。黄巾起义后不几年,灵帝去世,外戚何进秉政。他虽然在袁绍的支持下诛灭了宦官,但却轻率地将董卓率领的西北军召人洛阳,继而引发一场更大的灾难。董卓杀何进、何太后,废杀少帝,拥立汉献帝,自称相国并迁帝长安。董卓不久被杀,部将攻打长安,关中随之残破。西汉只有边郡太守握有兵权,但东汉中叶以后,内地的刺史太守开始领兵。董卓乱起,诸州牧守纷纷起来讨伐,由此相对独立,构成了地方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廷失去了对各地的实际管辖。四方豪族也乘势兴起,形成了地方武装的另一股势力。东汉时期的强宗豪右本身拥有相当数
量的宾客家僮,在社会不稳定以及这些家族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借助自己在当地行政以及经济上的势力,自我武装起来,形成不受中央及地方制约的力量。大量的平民难以生存,往往聚集起来,攻占城池,袭击官府,夺取生活资源。社会秩序的混乱无疑达到了极点。
后记 《嵇康评传》写作期间,得到了许多师长、同仁、学友真挚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曾举行会议,专门邀请茅家琦先生、周勋初先生、林德宏先生对包括我的著作在内的数部评传进行讨论,他们给我提出很多富有启发性的意见。
周勋初先生一直很关心我的写作,他的多次谈话使我获益很多。他提供了部分参考资料,有一本杂志,他竟亲自送到了我所在的“中心”。接过杂志,我心里异常感动。
我的导师莫砺锋教授始终很关心我的这部著作,他对我超过十年的学术指导可以在这部评传中看到明显的印记。
审稿人郭维森教授、评传丛书分管副主编巩本栋教授通读了全稿,提出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指出了我自己很难察觉到的问题,校正了某些讹误,修改稿由此增色颇多。著作减少一处差错,作者就增添一份欣慰。
丛书常务副主编蒋广学教授的审阅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不仅写出了书面意见,而且还对部分章节加上批注,他的批评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
已故孙望先生的爱女孙原靖老师为我找到了现已很难找到的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学兄路成文博士在其中帮了很多忙。卢央教授借给我的吴南薰《律学会通》现在也已很难得到。
台湾大学中文系黄奕珍教授特意将台湾出版的嵇康研究著作寄赠给我,我的同事、学长吴正岚博士,师兄刘曙初博士都在资料方面给了我很多帮助。
我记住了他们的热情,更记住了他们的好心。他们值得我再次真诚的感谢。
感谢我的家人,女儿童馨为本书的索引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这部著作,他们在平静的生活里,多了一份期待,也多了一份因为我的专注而付出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