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元曲三百首(插图本)

发布时间: 2010-04-02 02:58:39 作者:

 元曲三百首(插图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807592679
条形码:97878075926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家藏四库系列
图书品牌:北京智品图书

内容简介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元曲三百首》遴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除原文外,另附有注释、曲解、曲评、背景说明,图片丰富,诗情画意交相呼应,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情趣。《元曲三百首》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元曲,也可作为精美的收藏。
媒体推荐 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
  ——夏庭芝《青楼集志》
其盛,则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观其所述。日忠日孝,有补于世。其难,则有六字三韵:[忽听,一声,猛惊]是也。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周德清《中原音韵序》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
编辑推荐 近二百幅清晰优美的古代版画,曲情、曲意与版画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此书设计了极丰富的辅助性栏目,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元曲的精髓,体悟其内涵。
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读字等随文注音并且重复标注,保证读者顺畅阅读。
丛书推荐人——序言作者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明史、七解《中庸》,影响广泛。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元好问
[双调] 骤雨打新荷
[中吕] 喜春来
杨果
[越调] 小桃红(二首)
刘秉忠
[南吕] 干荷叶(三首)
盍西村
[越调] 小桃红西园秋暮
[越调] 小桃红江岸水灯
[越调] 小桃红客船晚烟
[越调] 小桃红杂咏
白朴
[双调] 庆东原-叹世
[双调] 驻马听舞
[仙吕] 寄生草饮
[双调] 沉醉东风渔父
[仙吕] 醉盅天佳人脸上黑痣
[仙吕] 一半儿题情
[中吕] 阳春曲知己
王恽
[越调] 小桃红平湖乐
[正官] 黑漆弩游金山寺

[越调] 天净沙七月
胡祆通
[双调] 沉醉东风
[中吕] 阳春曲
严忠济
[越调] 天净沙
伯颜
[中吕] 喜春来
张弘范
[中吕] 喜春来
姚燧
[越调] 凭栏人寄征衣
[中吕] 阳春曲
徐琰
[双调] 蟾官曲晓起
王和卿
[仙吕] 醉中天咏大蝴蝶
[仙吕] 一半儿题情(二首)
关汉卿
[双调] 沉醉东风
[双调] 碧玉箫
[双调] 大德歌-秋
[正宫] 白鹤子
[南吕] 四块玉闲适(二首)
[南吕] 四块玉别情
[南吕] 一枝花不服老
卢挚
[黄钟]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南吕] 金字经宿邯郸驿
[双调] 殿前欢
[双调] 寿阳曲别珠帘秀
[正宫] 黑漆弩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双调] 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 沉醉东风重九
支U敏中
[正宫] 黑漆弩村居遣兴(二首)
陈草庵
[中吕] 山坡羊叹世(二首)
奥敦周卿
[双调] 蟾宫曲
马致远
[双调]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
[双调] 拔不断(五首)
[双调] 寿阳春远浦归帆
[双调] 落梅风(五首)
[越调] 小桃红春
[南吕] 金字经(二首)
[双调] 折蟾宫曲叹世
[双调] 庆东原叹世
[双调] 清江引野兴(四首)
[南吕] 四块玉恬退
[南吕] 四块玉天台路
[南吕] 四块玉马嵬坡
[南吕] 四块玉洞庭湖
[南吕] 四块玉临邛市
[越调] 天净沙秋思
王德信
[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滕宾
[中吕] 普天乐
赵孟烦
[仙吕] 后庭花
郑光祖
[双调] 蟾宫曲梦中作
邓玉宾
[正官] 叨叨令道情(两首)
冯子振
[正宫] 鹦鹉曲(三首)
珠帘秀
[双调] 落梅风答卢疏斋
曾瑞
[南吕] 四块玉闺情
李致远
[越调] 天净沙离愁
[越调] 迎仙客暮春
刘致
[中吕] 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南吕] 四块玉嘲乌衣巷
[中吕] 朝天子邸万户席上
张养浩
[中吕] 红绣鞋警世
……
序言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诗歌词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