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8725725/9787538725728
条形码:97875387257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老北大讲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傅斯年北大任教期间的讲稿,虽未最终完成,但现存部分亦有许多真知灼见。此外,本书亦收录了《诗经讲义稿》,其也是他当年的课堂讲义,更是近现代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是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常备的一部资料文献。傅斯年(1896-195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20世纪上半叶我国重要的学术领袖,他在北大做过学生、学生领袖、教授和校长,有这种经历的人确乎少见。
傅斯年的史学成就卓著,文学功底亦非同寻常,早在上学时就曾给教授挑过错误。据罗家伦回忆,“在当时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即朱宗莱)教授,也是(章)太炎弟子,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龙》却非所长,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错误……恰好有一位姓张的同学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孟真。孟真一夜看完,摘出三十几条错误,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蔡先生,请求补救,书中附列这错误的三十几条。蔡先生自己对于这问题是内行,看了自然明白……到了适当的时候,这门功课重新调整了。”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20世纪上半叶我国重要的学术领袖。他提出了“史学即是史料学”的命题,开创了“史料学派”。他的文学成就亦著,胡适评价他为“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史》特色: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促生了中华教育的圣地;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规范了中华学子的心路;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强化了中华学术的骨骼;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延续了中华文化的血咏!
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拟目及说明
叙语
泛论
思想和语言——一个文学界说
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成文的文学和不成文的文学
文人的职业
史料论略
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
诗部类说
风
雅
颂
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楚辞余音
贾谊
儒林
《诗》
《书》
《礼》
《礼记》
《乐》
《易》
《春秋》
《隐公》
《论语》《孝经》
五言诗之起源
论五言不起于枚乘
论五言诗不起于李陵
论五言不起一人
我们宜注意下列几件事
诗经讲义稿
叙语
泛论《诗经》学
一 西汉《诗》学
二 《毛诗
三 宋代《诗》学
四 明季以来的《诗》学
五 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周颂》
《周颂》说(附论鲁南两地与《诗》《书》之来源)
《大雅》
一 雅之训恐已不能得其确义
二 《大雅》的时
三 《大雅》之终始
四 《大雅》之类别
《小雅》
一 《小雅》《大雅》何以异
二 《小雅》之词类
三 “雅者政也”
四 《雅》之文体
《鲁颂》《商颂》述
一 《商颂》是宋诗
二 《商颂》所称下及宋襄公
三 《商颂》非考父作
《国风》
一 “国风”一词起来甚后
二 四方之音
三 “诸夏”和《国风》
四 起兴
《国风》分叙
一 周南、召南
二 邶卫
三 王
四 郑
五 齐
六 魏
七 唐
八 秦
九 陈
十 桧
十一 曹
十二 豳
《诗》时代
周诗系统
非周诗
《诗》地理图
《诗》之影响
论所谓“讽”
“诗三百”之文辞
……
文摘 泛论
有些事件,并不附丽于任何一时或任何一人或任何一书,而这些事件又恰是文学史上不可忽略者,于是提到前端来,写成十篇泛论,以当我们的文学界说。
思想和语言——一个文学界说
从来治哲学而谈心理的人,每每把思想当做内体,把语言当做外用,以为思想是质,语言是具,语言是所以表思想者,思想却不即是语言。我们在很多地方早已为这一说所化了,所以时时感觉着文辞之用是先想着,后说出,虽然有些平常事实已经和这个“成见”反背,例如我们“冲口而出”的话,还不是我们先说出来后再想到呢?我们想时还不是等于不说出口,自言自语呢?然而决然断然以思想为语言之收缩,不以语言为思想之表达者,初不曾听到,直到一些人扩充生理学的方法于心理学之界域,才有一个人直以思想为语言之内敛习惯。(看J.B.Watson:Psycholog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Behaviorist及其Behaviour-ism)这本是心理学中一个实验问题,解决和发展应是实验室中的事,不消我们去谈论,但有一点却和我们做文学的定义时相涉,这一点如下。假如语言是思想之向外者,则思想是大名,或前名;语言是小名,或后名。文学纵是以语言为质料,却实在以思想为体。假如思想是语言之向内者,则语言是大名,或前名;思想是小名,或后名。文学纵不免时时牵连到思想的特殊范域,却自始至终,一往以语言为体。由前一说,文学与语言之“一而二、二而一”之作用不显,也许竟把文学界说做“即是思想之著于竹帛者”。如是,则动感情的文辞与算学又何以异?而一切文学中之艺术的作用,原是附丽于语言者,由此说不免一齐抹杀。由后一说,则文学与语言之“一而二、二而一”之作用甚显,文学所据,直据语言。语言向内的发展,成所谓内敛习惯,固然也是文学时常牵涉到的,但究竟不是直接的关系。“文言”之艺术是由自然语言而出之一种的特殊发展,算学亦是由语言而出的一种特殊发展,然而文言究竟还是语言,故仍是文学中的事件,而算学是自由思想之中写于纸上者,已经辗转的除去了一切与语言之直接的关系,故断然不是文学中的事件,至于一切关涉逻辑的文词,或日论,或日义理之文,虽亦是语言之一种特殊发展,且与内敛习惯关涉尤多,然究竟可以直自口出,故仍不失其在文学的界域中,且正凭其去自然语言之远近定其文学的质素之浅深。总而言之,文学是根据语言的,不是根据思想的,至多是牵涉及于思想的。不管语言与思想在心理学中如何解决其关系,我们在此地且用这一个假定的解说。
文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