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13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532727521
条形码:97875327275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译文新流行
外文书名:Die Schattenboxerin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反映两德统一后,德国发生巨变的小说,小说1999年10月一面世就受到读者的青睐,连续数月列入畅销书排行榜,有十余家制版商争想购买将小说搬上银幕的版权。
女主人公赫为人豪爽热情,一天外出遭人强暴,她发誓要报仇,并拜师学武,成为女拳师,之后她多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她相邻而居的年轻女子冬克尔性格内向,行动诡秘,两人虽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不料有一天冬克尔神秘失踪,这又使赫安忐忑不安,若有所失。默尔茨的出现使情绪低落的赫尔心中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之火。默尔茨是冬克尔学生时代的恋人,他本人三岁时随母亲从东德来到西德,之后母亲嫁给了一个银行家,可他与这个新家格格不入;长大后他来到柏林寻找亲生父亲和冬克尔,可结果令他十分捻。在此期间赫尔对默尔茨和冬克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说通过几个青年人的故事,隐喻两德统一后,它们的政治体系、经济秩序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碰撞、磨合,从而达到融和。小说似乎没有结尾,而其中三个主人公的名字又十分值得玩味,它们的德语意思分别是黑暗、明亮和三月,而三月又象征着春天万物复苏的大好时光,它们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和希望。
媒体推荐 译序
《女拳师》是德国女作家英卡帕莱于1999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英卡帕莱1967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自1987年至今一直居住在柏林。大学学的专业是日耳曼语言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汉学。
《女拳师》出版后,立刻引起媒体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并受到各方的好评。据1999年10月出版的《事实》(Facts)杂志报导:小说一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连续数月排在小说畅销书的首位。目前,已有十多家制片商在争相购买将小说摄制成电影的版权。
在2000年第五期出版的《德国》杂志中专门有一篇介绍生活在柏林的一批青年作家的文章,据该文介绍,自德国统一以来,人们的思想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作家不再是那些蓄着表示对世界形势不满的大髭须的年长者,而是一群身着T恤衫、喜欢与朋友一边喝酒聊天、一边听着音乐的消闲阶层。一些生于前西德后来到柏林的30岁左右的青年作家作品里充满着对历史和实际生活深深的渴望。生机勃勃的文学新景象已经来临,作家们开始转向描写永恒的日常生活琐事,描写小人物,描写可展望的东西。无疑,英卡帕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小说中第一人称的赫尔贯穿整部小说。她在1989年参加五一游行示威活动中,由于警察的驱赶,她跑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在那儿遭到了别人的强暴。从此以后她断绝了同外界的联系,还搬离了原来的房子,住进了位于柏林东部雷宁大街旁的一幢破旧房子里,与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冬克尔做了邻居。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一位中国气功师,她就开始在她那儿学习中国的拳击,她不仅学会了“拳打脚踢”,也学会了中国人的生存计谋:三十六计。借助学会的功夫她先后两次施展了她的拳术,取得了成功,小说中有精彩的描述:一次是在一家咖啡馆,她见到两个流氓对店主进行敲诈时,她非常痛快地收拾了他们,甚至用刀切开了其中一个人的气管,还把圆珠笔的笔套放在他还在流血的伤口上。另一次是在柏林火车站,协助她偶尔相识的默尔茨,将两个车站巡警彻底制服,她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两人颈部的动脉,使得这两个巡警吓得屁滚尿流。
在赫尔惟一的一位邻居冬克尔突然失踪后,她开始对这位从未说过一句话的邻居进行了回忆。然后遇见了前来寻找冬克尔的默尔茨。冬克尔在小说中一直未出现,只是在小说的末尾才露了面。读者主要通过赫尔和默尔茨的回忆来认识冬克尔这个人物的。
默尔茨是冬克尔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巴特霍姆堡市的中学同学,两人曾经恋爱过。在分别多年后他在柏林的一个跳蚤市场上与冬克尔再次相逢。冬克尔是在和默尔茨相约外出欣赏柏林景色的时候突然失踪的。默尔茨本人在三岁的时候就随母亲离开东德来到西德,母亲后来在西德又嫁给了一个银行家。默尔茨对继父并不满意。在母亲和继父逝世多年后,这次他来到柏林是为了寻找他的亲生父亲。在寻找还没有着落的时候,默尔茨去抢劫了一家银行。他带着抢来的钱在寻找冬克尔的时候,认识了赫尔。赫尔对柏林比较熟悉,在她的帮助下,默尔茨找到了他的亲生父亲。在同默尔茨的相处中,赫尔对默尔茨的身世和他同冬克尔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并通过默尔茨又见到了那个强奸过她的法国人。
……
文摘 书摘
一个穿着印有彩色图案衬衫的胖子拿着木屑棒站在装有栅栏的玻璃前守卫着一家土耳其银行。穿着牛仔裤和运动茄克衫的便衣警察正在一家比萨馆的门口解开沾满油腻的塑料绳。远处,加勒比海鼓的敲击声在街的深处发出回响。我穿过拥挤不堪的人流朝前走去。人行道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有的人头上梳了一串流行的辫子,这些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的人身上穿着西装,由于拥挤西装都变得皱巴巴的,看上去很不协调;有的人头上蒙着黑色头巾,由于炎热,这些化纤头巾还会发出亮光。那些参加街头巷战的勇士的手正流着血,有的人戴着鼻环的鼻子已在化脓,还有一些人穿着笨重的靴子,靴子上面雪白的小腿肚就裸露外面。现在我快到达目的地了。安卡拉烤肉店只隔着一条劳齐茨街。那儿中午就摆好了很多塑料椅子,这些椅子就放在门槛和自行车车道之间的场地上,这样便于向四周的人群出售烤肉和瓶装热啤酒。
我跟在两个脸上盖着羊绒帽,手上拎着汽油罐的人后面想穿过马路。猛然听到一阵尖锐刺耳的刹车声,几辆警车刚好拐过弯来。车子还未停稳,车门就打开了,穿着绿色铠甲的警察纷纷从车上跳下来站在马路上。他们就在我前面排成队列。整个一队人头戴塑料面具,胸前戴着护胸,手中高高举着防护板。我身边很多人惊慌失措地朝相反方向跑去,我也一起随着人流朝前涌去。
我真应该站着不动。
我是几个星期后口中仍不断喃喃自语的惟一的一个人,独自一人,一对眼睛充满了恐惧感,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嘴里含着冰冷的烟斗,烟嘴又苦又涩。我没有停下来,我任人流推着自己越过马路,然后跌跌撞撞地穿过一片灌木丛,手脚并用地爬上了一个小山坡。这里属于旧火车站地带。
我站在山坡上朝四周张望,看见警察为了使交叉路口的交通畅通,用绳子把游行队伍拦住了。一些愤怒的人转过身,用石块打开通往大街的道路。我要是像那些无动于衷坐在家门口、人行道上或板凳上静心观望的市民该有多好啊。
天逐渐黑了,我踩在了一捆稻草上面,我并没有看到这堆草。这块地方没有路灯。我跳到了一个沙坑上,那儿各路队伍的人群借助远处营火的照明就坐在沙坑的地上,他们前面放着小手鼓和空瓶子。可以听到轻轻的咒骂声。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亮起了打火机的火光,我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
“我在这里坐了整整一夜了,什么也没喝,什么也没吃,就在草丛里拉屎。而那些警察呢,他们连厕所也带来了,就放在那儿。”
这时一个带喉音的男低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