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禅宗思想渊源

发布时间: 2010-04-02 05:20:31 作者:

 禅宗思想渊源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43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101058031
条形码:97871010580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禅宗思想渊源》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它对禅宗爱好者的持久魅力。
作者简介 方孝岳(1897-1973),名时乔,字孝岳,安徽桐城人,古典文学专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圣约翰大学、中山大学等。
编辑推荐 《禅宗思想渊源》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特殊的内涵与神韵,历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这种研究,正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禅学三书有以下一些较为显著的特色:
一、理性分析与悟性透入并重,文学与哲学圆融
二、重视对禅宗思想、哲学、诗歌主要文本的研究
三、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阐释体系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唯识理念
二、佛心一体、染迷净悟的如来藏思想
三、缠缚由心、一念心歇的解脱主张
四、镜花水月、即凡即圣的证悟智慧
五、超越相对、不落言筌的语言观念
六、教禅并重、宗说兼通的判教方法
第二章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
一、《起信论》与禅宗的本心论
二、《起信论》与禅宗的迷失论
三、《起信论》与禅宗的开悟论
四、《起信论》与禅宗的境界论
第三章 《心经》与禅宗思想
一、五蕴皆空的禅思诗情
二、色空相即的禅思诗情
三、诸法空相的禅思诗情
四、了无所得的禅思诗情
第四章 《金刚经》与禅宗思想
一、破除诸相,水月空明
二、破除非相,枯木生花
三、破除言教,直指悟心
四、无住生心,触处皆春
第五章 《维摩经》与禅宗思想
一、不二法门的内涵与特性
二、芥子纳须弥,渊默而雷声
三、存在而超越的处世禅机
四、《维摩经》对禅诗的影响
第六章 《楞严经》与禅宗思想
第七章 《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
第八章 《法华经》与禅宗思想
第九章 《圆觉经》与禅宗思想
第十章 《涅磐经》与禅宗思想
结语
后记
……
序言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它对禅宗爱好者的持久魅力。
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特殊的内涵与神韵,历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这种研究,正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文摘 三、诸法空相的禅思诗情
《心经》为了使人不执着虚幻的现象,首先揭示五蕴皆空义。但如果不是上根大器者,听了之后,容易生起将现象与空性、生死与涅对立的倾向,从而厌离世间,沉空滞寂。为避免落入空相,《心经》接着又阐色空相即义,主张生死即涅,烦恼即菩提。但听者如果不能亲证空性,又会流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表悟,从而圆融成执,是非不辨。为了避免此种倾向,《心经》进一步将人引向对诸法空相的体证。
《心经》首标五蕴皆空义,继而倡导色空相即义,但它的重点仍然是在空性上:首先依般若通达五蕴皆空,然后进一步观察诸法从缘起,洞知色空相依相成,实无自性可得,获得色空相即的体证,这就很自然地重新回到阐说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的重点上来,以使人证人诸法空相。佛教认为,有相无相无差别,至于究竟终无相。《中论》卷3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都是从色空相即的相待,而趋向毕竟空寂的绝待。
后记 几年前,出于对禅宗文化的爱好,我将博士学位论文定为《禅诗研究》,开始时准备研究文人禅诗。于是,我搜集了百余年来近千篇禅诗研究论文和数十种著作,感觉大部分论著都写得相当精彩,特别是在文学与禅宗的关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提出了可贵的见解,对禅诗的美感质性也有较为精到的看法。但我同时也发现,禅诗研究中存在着一个较少为大家注意到的空白地带,这就是对禅宗诗歌本身的研究。由于这个缘故,我决定把论文的重点先放在对禅宗诗歌的研究上。
当我一旦确定将禅宗诗歌作为研究重点,并开始阅读大量禅宗诗歌文本时,就惊奇地发现,研究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