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

发布时间: 2010-04-02 05:47:21 作者: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1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0912526X/9787509125267
条形码:97875091252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从中医的视角来解读人体和疾病。
“气”、“血”、“精”是我们健康的根本,它们充盈,则人健康、长寿;它们亏虚,则人会经常出现所谓亚健康的症状,甚至疾病缠身,过早衰老。书中描述了气、血、精三种能量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三者的关系、这三种能量亏虚时人体的生理表现,以及弥补这三种能量的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介绍中医的望诊,这是中医所独有的,通过观察人的精神、面色、舌头、耳朵、大便、小便、头发、指甲、牙龈等等细微之处,可以初步了解身体的状态。结合书中介绍的“气”、“血”、“精”能量理论、调理方法,及时加以调理和纠偏,又何须等到真正生了大病再四处找大夫开药方呢?
接下来介绍十几种常见不适症状的调理方法,其中包括心悸、失眠、健忘、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乏力、气短、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脱发、不停放屁、便秘等。每一个不适症状都用中医的观点解释了发生的原因,提示3至5个调理的办法,内外兼修,治标又治本《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分析了一些健身、保健方面的误区,并针对如何保持健康、告别亚健康困扰、缓解慢性病症状、提升身体素质逐一提出建议。
作者简介 陈颖君,1980年生于北京,幼承家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北京中医药学会会员。现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注重中医文化精髓的传承,近年来致力于中医中药养生理念的科普工作。已出版图书两本:《药学情景英语》《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
编辑推荐 观察人的精神,面包,舌头,耳朵,大便,小便,头发,指甲,牙龈等等细微之处,可以快速了解身体的状态。
“气”“血”“精”是我们健康的根本。
中医认为气、血和精是人体的能量源。充盈的气、血和精神使人精神旺盛、体力充沛、才思敏捷、体态匀称;而当这三种能量亏虚时,人体会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如心悸、失眠、健忘、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乏力、气短、暖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脱发、不停矢气、便秘等。弥补这三种能量的方法是《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的精华,它帮助您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根据中医理论,分辨是哪些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许多身体的不适都可以通过进补,按摩,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等方法得到缓解或解决。
目录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二、生理功能
(一)心
(二)肝
(三)脾
(四)肾
(五)肺
(六)胆
(七)胃
(八)小肠
(九)大肠
(十)膀胱
(十一)三焦
三、经络

第三章 人体的能量基础
一、人体的能量
二、身体不是信用卡
三、我们爱进补

第四章 破解中医理论的玄机
一、阴阳
二、寒热
三、上火
四、五行

第五章 借你一双看懂自己的慧眼
一、察言观色
(一)观察神情
(二)观察面色
(三)观察形体
(四)观察头发
(五)观察耳朵
(六)观察嘴唇
(七)观察牙龈
(八)观察大便
(九)观察小便
(十)观察指甲
(十一)观察舌头
二、听声、辨味
(一)叹息
(二)呵欠
(三)口气
(四)口味
三、辨疼痛
(一)胀痛
(二)刺痛
(三)走窜痛
(四)固定痛
(五)冷痛
(六)灼痛
(七)隐痛
(八)重痛

第六章 巧妙治疗亚健康
(一)失眠与多梦
(二)心悸
(三)健忘
(四)手脚冰凉
(五)月经不调
(六)湿疹
(七)消化不良
(八)气短乏力
(九)脱发
(十)嗳气
(十一)便秘
(十二)不停放屁
(十三)咳嗽
(十四)手脚心发热
(十五)赤白带下
(十六)腰酸腿沉
(十七)乳房胀痛
……
序言 我生长在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都是中医的理论和方剂,但常常吃中药,背诵不知所云的汤头歌又使我从心里抵触中医。在父母的建议下进入中医药大学学习。每天苦读含混晦涩的中医理论,甚至有的问题老师也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加之中医院校同样也学西医理论知识,走中西医结合的路线,相比较而言,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容详实,表述清楚,我自然也就更青睐西医。毕业后选择了从事有关西医西药方面的教学工作。
我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人,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总是尽全力把自己的工 作做到最好。也就是在我刚刚体会到个人价值的时候,疾病还真的找上了 门,重病-场。
当初,辗转于京城几家大医院,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才确诊为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很少见,一些临床医生对它了解也不多。令我不能想像的是,后来各项指标虽然正常了,自己还是感觉很虚弱,不夸张地说感觉一下子变成七十岁的老太太,走路脚下无根,上楼乏力,说话没有底气。那时候我才体会到为什么六七十岁的老人走路蹒跚,脚下没力
当人的体质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病毒所造成的伤害远不止发热, 死几个脑细胞那么简单。当时我面对的是如何收拾病毒肆虐之后的烂摊子。依照西医的观点,我这种情况属于虚弱,因为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了,医院再无药可施,所以我只好寻求中医的办法来调理身体。
市面上各种补药我也都尝试过,各种养生健身的方法我也要身体力行,虚 弱与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使我不得不-次次重整旗鼓,再去尝试新的方法,新的养生理念。我读过很多中医专家的书籍,也看过久病成医之人写的经验集,但患病后再去领悟中医,才发现,中医原来是隐藏于角落里的钻石,它静静地展示着养生的大智慧。我把自己对中医的体会和总结出来的调理身体的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消除。“亚健康”的诸多症状,缓解慢性病的症状,回到健康快乐、充满自信的生活中来。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鲍培和、杨洪淼、李晶、刘清海、郭芳、陈勇、刘熙扬、李思红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在此深表感谢。
文摘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
关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民国时期,有很多当时知名人士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中医不科学、中医很糊涂,较之理论周详的西医,中医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后愚昧”的典型,应该立即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当时的文化人,不管懂不懂中医,都站出来批评两句中医,以示自己追求科学的决心。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胡适,他提倡新文化,主张充分世界化,主张科学,当时在他看来中医是不科学的,所以他也就成为20世纪初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据说1920年,胡适患病,而且情况比较严重,当时的西医对这种病束手无策,胡适久治不愈。友人建议他请中医医治,重病的胡适虽然不相信中医,但无奈之下只好勉强答应,于是请来了一位很有名望的中医为其诊治。这位中医为重病的胡适诊断后,开出药方,胡适服药后即见转机,病情有了起色,直至康复。后来胡适又活了四十多年。
现在的人,为了理想和家庭,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奋斗。总是有太多的思虑、奔波和应酬,有些应接不暇,甚至感到力不从心,觉得自己处在透支的状态。当然这不完全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症状表现,比如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健忘、乏力、疲倦、气短、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肥胖、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脱发、便秘等。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