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听叔本华的人生智

发布时间: 2010-04-03 02:47:10 作者:

 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听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21202235304
条形码:972120223530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听叔本华的人生智慧》是集叔本华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从所有人都关注的“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一一进行解答,其中不乏启迪心智的智慧谏言,也随处可见能够抚平人内心苦闷的劝世良方。
编辑推荐 《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听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与大师同行——
探寻破译人生苦闷、沮丧、失落的心灵密码
助你走出抑郁、摆脱嫉妒、克服焦虑、不再迷惘
目录
卷一 人性的得失
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
幸福与否取决于人的心态
各人素养不同,人生自然有别
人总是对痛苦异常敏感,对快乐麻木不仁
人比之动物更喜欢追逐幸福
没有值得羡慕的人,只有值得同情的人
活在当下,当下的人生最精彩
生命本质上即是痛苦
每个人皆依其自然所赋予的素质各不相同

卷二 心灵的迷雾
荣誉只有一种间接的价值
人最难摆脱的便是名利欲
贪欲在恶德中的地位尚无确定
嫉妒让人处在不利地位
嫉妒产生不幸和痛苦
傲慢是一种无知的行为
幻想只会折磨人的心智
心灵的宁静是人类幸福的根基

卷三 爱与恨的苦恼
恋爱是导致失去自由的元凶
性欲是一种最激情的情欲
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有完美的结局
欲望得到满足,苦难得以延续
人类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卷四 生与死的纠缠
不同阶段的人生各不相同
一切努力和欲望,皆为迷误
人最大的恐惧来自对死亡的忧虑
对生命的强烈眷恋是愚昧的
死亡本身并不是灾祸

卷五 人生的领悟
幸福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
幸福只有在我们自身中才能发现
幸福只是假象,不幸才是真实的人生
别为俗事过度操劳
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友谊如同货币,存在正反两面
通过容貌洞悉人的内心
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福分
欠缺是积极的
附:叔本华生平
……
序言 “初识”叔本华是在十年前,在那段将青春肆意挥霍的日子里,如果说有什么收获的话,或许就是和叔本华的“偶遇”了。说“偶遇”其实并不确切,准确地说应该是刻意前往“拜访”,目的地是国家图书馆。致使我去“拜访”的起因是从室友手里借阅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那是叔本华早期的作品,也是让我得以认识叔本华的媒介。后来,我便先后拜读了他的《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41)、《人生的智慧》(1851)等书,因而对叔本华的思想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性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是一种生存意志主义。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的,而作为其基础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永动不息的、永不疲惫的欲望冲动。这种欲望冲动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冲动,叔本华称之为“生存意志”。
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的基本要求就是获得食物以求生存、发展自身以求美好生活、占有异性以繁衍后代的意志。
文摘 如果你留意身边的人,就会听到或发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觉得人生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而有的人又觉得生趣盎然、极具意义。在听到别人经历过颇有兴味的事件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想经历那种事件,在描述那些事件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心灵落在那些事件所具有的浮泛意义中。
某些事情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具意义的冒险,但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又会觉得单调乏味、毫无意义。在歌德和拜伦的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具有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伟大的力量。那些平庸的读者们往往嫉妒诗人经历过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他们除了嫉妒外,从来不会思考是诗人强大的想象力让其平凡的经验变得美丽且富有情趣。
对于某种情形,在乐观者看来,不过是一种可笑的冲突;而在抑郁者眼里,却有可能将它当作悲剧;在生性恬淡的人眼里,这种情形又毫无意义。所有这些都必须依赖一种事实,那就是要了解和懂得欣赏任何事物,必须具有主体和客观事物两个因素。主体和客观事物的密切关系,就如同水中的氢和氧关系的密切一样。
在一种经验中,客观事物或外界因素一样,但主体或个人对它的欣赏却因人而异。每个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