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

发布时间: 2010-04-03 04:47:22 作者:

 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11128335X/9787111283355
条形码:97871112833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华章图书

内容简介 《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全面、系统地介绍开关电源基础知识、结构形式和设计理论,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动向与新型IC控制技术,对元器件的选用、新型控制器的原理,以及对各种开关电源结构形式的高频变压器设计作了示范性的演示,并对开关电源出现的故障作出了分析,讲解了维修方法。《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开关电源基础知识、开关电源设计理论、开关电源变换电路结构设计与应用、新型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经济实用电源、软开关技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与电源效率和PCB设计技术。
《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对最新开关电源IC控制进行了剖析,立题新颖、贴近时代、分析清晰、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应用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从事通信、军工、家电、医疗、工业控制、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开关电源设计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编辑推荐 《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开关电源基础知识
1.1 开关电源的含义
1.1.1 开关电源简介
1.1.2 开关电源的分类
1.2 开关电源的结构形式
1.2.1 反激式单晶体管变换电路
1.2.2 反激式双晶体管变换电路
1.2.3 正激式单晶体管变换电路
1.2.4 正激式双晶体管变换电路
1.2.5 半桥式变换电路
1.2.6 桥式变换电路
1.2.7 推挽式变换电路
1.2.8 RCC变换电路
1.3 开关电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用
1.3.1 功率开关晶体管的特性与选用
1.3.2 软磁铁氧体磁心的特性与选用
1.3.3 光耦合器的特性与选用
1.3.4 二极管的特性与选用
1.3.5 自动恢复开关的特性与选用
1.3.6 热敏电阻的特性与选用
1.3.7 TL431精密稳压源的特性与选用
1.3.8 压敏电阻的特性与选用
1.3.9 电容器的特性与选用

第2章 开关电源设计理论
2.1 开关电源控制方式的设计
2.1.1 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
2.1.2 脉冲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
2.1.3 开关电源反馈电路的设计
2.2 开关电源各回路设计
2.2.1 开关电源输入回路设计
2.2.2 开关电源驱动回路设计
2.2.3 开关电源吸收回路设计
2.2.4 开关电源保护回路设计
2.2.5 开关电源软启动回路设计
2.2.6 开关电源多路输出反馈回路设计
2.3 开关电源优化设计
2.3.1 反激式变换电路优化设计
2.3.2 半桥式变换电路优化设计
2.3.3 全桥式变换电路优化设计
2.3.4 控制电路优化设计
2.4 开关电源设计开发存在的问题
2.4.1 电磁干扰问题
2.4.2 效率与功率因数问题
2.4.3 器件材料问题
2.4.4 功率变换控制问题
2.4.5 生产工艺问题

第3章 开关电源变换电路结构设计与应用
3.1 正激式脉宽调制变换电路
3.1.1 NCPl337的电路特点
3.1.2 NCPl337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1.3 正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3.2 正激式双晶体管变换电路
3.2.1 UC3852的电路特点
3.2.2 UC3852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2.3 正激式双晶体管变换电路脉冲变压器设计
3.2.4 正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3.3 反激式脱线变换电路
3.3.1 VIPER53电路特点
3.3.2 VIPER53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3.3 VIPER53电路参数设计
3.3.4 反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3.4 RCC变换电路
3.4.1 RCC变换电路特点
3.4.2 RCC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4.3 RCC变换电路变压器设计
3.5 半桥式变换电路
3.5.1 概述
3.5.2 TL494的电路特点
3.5.3 TL494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5.4 TL494的保护电路
3.5.5 半桥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3.6 桥式变换电路
3.6.1 UC3525B电路特点及其应用
3.6.2 UC3525B电路工作原理
3.6.3 桥式变换电路变压器的设计
3.7 推挽式变换电路
3.7.1 概述
3.7.2 UC3825的电路特点
3.7.3 UC3825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7.4 推挽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第4章 新型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
4.1 绿色开关电源
4.1.1 采用结构简单、控制精确Ml,4824的绿色开关电源
4.1.2 采用具有ZVS高转换效率UCC28600的绿色开关电源
4.1.3 采用先进的“三高一小”FAN4803的绿色开关电源
4.2 变频开关电源
4.2.1 采用适用于室内外的UCl864的变频开关电源
4.2.2 采用输入电压宽、性能稳定UC3845BN的变频开关电源
4.3 准谐振开关电源
4.3.1 采用高频率、高效率MC34067的准谐振开关电源
4.3.2 采用高效、低耗、低EMI的TEAlI的准谐振开关电源
4.3.3 采用输出低电压、大电流L6565的准谐振开关电源
4.4 单片开关电源
4.4.1 采用三端单片TOP227Y的双路输出开关电源
4.4.2 采用四端单片TNY256P的高效微型开关电源
4.4.3 采用五端单片MC33374的无辐射、高功率开关电源
4.4.4 采用六端单片TOP246Y的多功能开关电源
4.5 恒功率开关电源
4.5.1 采用性能稳定、不间断SG6858的恒功率开关电源
4.5.2 采用能自动检测调节UC3843的恒功率开关电源
4.5.3 采用ZVS软启动NCPl207的恒功率开关电源

第5章 经济实用电源
5.1 通信电源
5.1.1 采用无辐射、高可靠性UCC3895的通信电源
5.1.2 采用模块式、大功率IPM-2M500N的通信电源
5.1.3 采用高可靠性、不间断AC/DC、DC/DC两种变换UC3848A的通信电源
5.2 电视电源
5.2.1 采用具有APFC、抗EMI的TEA2261的电视电源
5.2.2 采用具有电荷泵电压转换的ICEIQS01的液晶电视电源
5.2.3 采用厚膜TCL2908的彩电电源
5.3 计算机电源
5.3.1 采用高效无辐射SG3535A的笔记本电脑电源
5.3.2 采用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CW3524的笔记本电脑电源
5.3.3 采用低电流启动、离线式LM5021的台式电脑电源
5.4 充电器电源
5.4.1 采用单片恒功率LNK501的手机充电电源
5.4.2 采用截流式恒功率电动自行车用6N60的充电电源
5.5 工业用电源
5.5.1 采用智能化数控机床用NCP1280的工业电源
5.5.2 采用能自动提高功率PKS606Y的打印机电源
5.5.3 采用脉冲比率控制模式IR4015的锅炉仪表电源
5.6 军工电源
5.6.1 采用四路控制TLl464的军工开关电源
5.6.2 采用高效平板变压器IR2086的航天开关电源

第6章 软开关技术
6.1 软开关功率变换技术
6.1.1 硬开关转换功率损耗
6.1.2 准谐振变换电路的意义
6.2 零开关脉宽调制变换电路
6.2.1 ZCS-PWM变换电路
6.2.2 ZVS-PWM变换电路
6.3 零开关脉宽调制转换变换电路
6.3.1 ZCT-PWM转换变换电路
6.3.2 ZVT-PWM转换变换电路
6.4 直流/直流零电压开关脉宽调制变换电路
6.4.1 DC/DC有源钳位正激式变换电路
6.4.2 DC/DC有源钳位反激式变换电路
6.4.3 DC/DC有源钳位正反激式组合变换电路

第7章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与电源效率
7.1 电流谐波
7.1.1 电流谐波的危害
7.1.2 功率因数
7.1.3 功率因数与总谐波含量的关系
7.1.4 功率因数校正的意义与基本原理
7.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7.2.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主要优缺点
7.2.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控制方法
7.2.3 峰值电流控制法
7.2.4 滞环电流控制法
7.2.5 平均电流控制法
7.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7.3.1 峰值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7.3.2 UC3854用平均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7.3.3 ML4813用滞环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7.4 电源效率
7.4.1 高频变压器性能的提高
7.4.2 开关电源效率的提高
7.4.3 印制电路板设计质量的提高

第8章 PCB设计技术
8.1 PCB技术应用
8.1.1 PCB的类型
8.1.2 PCB的布局、布线要求
8.1.3 PCB的设计过程
8.1.4 PCB的总体设计原则
8.1.5 PCB的布线技巧
8.1.6 元器件放置要求及注意事项
8.2 PCB抑制电磁干扰的新技术
8.2.1 表面积层技术
8.2.2 微孔技术
8.2.3 平板变压器设计技术
8.3 PCB可靠性设计
8.3.1 PCB的地线设计
8.3.2 PCB的热设计
8.3.3 PCB的抗干扰技术设计
……
序言 开关电源是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新式电源。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在邮电通信、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工业设备、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多功能开关电源集成控制芯片不断推向市场,大量的超小型、多功能、模块化开关电源不断涌现。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开发、生产、调试这些新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会遇到一些异常现象和非人为的故障,无形中延长了开发周期和成品出厂时间。作者在多年的开关电源开发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元器件和材料的选用上有很多体会,在设计、绕制高频变压器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工艺方法,在电路板的绘制方面有许多经验教训……在此一并呈现给读者,以期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开发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
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动力之源,电源变换设备也是电子设备重要的组成部件,各种电子设备对电源供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以省电、可靠、安全为宗旨。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开关电源的基础知识、结构形式和设计理论,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动向与新型IC控制技术,对元器件的选用、新型控制器的原理,以及对各种开关电源结构形式的高频变压器设计作了示范性的演示,并对开关电源出现的故障作出了分析,讲解了维修方法。本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了开关电源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开关电源设计理论;第3章细述了开关电源变换电路结构设计与应用;第4章讲述了新型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第5章讲述了经济实用电源;第6章讲解了软开关技术;第7章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与电源效率;第8章简介了PcB设计技术。
文摘 插图:


8.2PCB抑制电磁干扰的新技术
电磁干扰是电子设备的麻烦制造者,设计工程师对所有电子产品追求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小型化、重量轻的目标。用传统的屏蔽技术,往往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PCB“表面积层”技术在抑制电磁干扰、提高电磁兼容性、缩小PCB的尺寸、减少PCB的层数方面,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8.2.1表面积层技术
什么是表面积层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PCB上增加薄绝缘层,利用微小过孔将各布线层组合起来。表面积层技术的关键在于薄的绝缘层和微孔技术。新技术的焊盘孔径只有0.3mm,而连接线宽是0.05mm。我们知道,射频干扰来自各个电子设备和仪器装置,由于这些电子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突变的电流、电压,电流、电压在元器件的作用下产生二次、三次或多次谐波,这就是射频信号,射频信号的波长极短,干扰强度很大。表面积层技术主要是降低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设计制作的PCB如果采用表面积层技术,单位面积上的走线密度可以增加5倍,使PCB的面积缩小。采用薄绝缘层和导电层会使PCB的体积减小、面积缩小,而小面积意味着电流回路缩小。根据电磁理论,电磁辐射强度与电流回路的面积成正比。体积小也意味连线的长度缩短,电流回路减小,走线的感抗与容抗减小,功耗下降,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提高,电抗大幅下降。这就是高频特性改善的理论根据。因为表面积层技术是利用薄绝缘层作介质,将去耦合电容放置在PCB内的电容层上,使PCB多出许多空间,这为抑制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提供了极好的场合。
8.2.2微孔技术
微孔技术是PCB抑制电磁干扰新技术的又一个组成部分,是表面积层技术的一部分。PCB通过焊接导通孔使各层之间进行连接,导通孔占用了很多走线面积和焊接元器件空间,过多的导通孔会破坏电源层与地线层的阻抗特性。传统的焊盘和过孔直径虽然在不断地减小,但还是给多层PCB内层走线造成很大阻碍。常用的机械钻孔是微孔技术孔径的8倍,工作量是微孔技术的10倍以上。按照传统的PCB制作工艺,为了加工这些过孔,过去一般采用打孔机钻空,这些孔径一般在1mm左右。现在多采用激光打孔技术、等离子体蚀孔和碱液蚀孔技术,所打出的孔径只有0.3ram(直径),寄生参数是以往常规孔的1/10左右。它的一次性成功率很高,废品率几乎为零,成本很低。
采用微孔技术,可使PCB的过孔很少,板的使用面积增多,为布置走线、安装元器件提供了很大空间,使PCB
……
读书人网 >电子与通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