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发布时间: 2010-04-03 06:02:40 作者:

 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 市场价:¥14.90
  • 卓越价:¥11.60为您节省:3.30元 (78折)
  • VIP 价:¥11.25 SVIP价:¥11.02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2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1)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2篇评论 (2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体育教学计划编制技巧与案例
    共计价钱:¥38.90
    同时购买共计:¥30.3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15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
    ISBN:7040132192
    条形码:97870401321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第一一部分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工作小组”对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回顾与反思,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验以来的总结。第二部分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实验过程中的22个案例,分成“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关注个体差异”、“开发课程资源”及“师生交流与合作”等6篇。这些案例反映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展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每个案例都从教学实践出发,但最后落脚点并不仅限于教学,而是广泛涉及教育观念、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评价、教师专业化成长、教材使用、课程资源开发等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该书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工作小组”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征集案例,标准组进行点评成书,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可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师新课程培训、日常教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参考书,也可作为各类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季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学科组组长,中国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会主任。迄今为止,主编《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育展望》、《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当代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心理学》、《现代催眠术》等著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等项目的研究;主编全国中小学和高校《体育与健康》、《体育心理学》、《体育》教材共12本,其中,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获国家教材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目录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代序)
    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工作进展调研分析报告
    新课程带来新变化
    第1篇 转变学习方式
    一、以学生为本,着力培养主体意识
    二、动能创想能创创能乐
    三、让学习新知识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愉快活动
    四、充满创意、创新、创造的新课堂
    五、在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发展
    六、引导、激励、创新

    第2篇 激发学习兴趣
    一、跑。还是很有趣的
    二、在实施新课程中创新体育投掷教学
    三、美化情境,激发兴趣
    四、导趣、导思、导练
    五、一张旧报纸给学生带来了快乐

    第3篇 尊重学生的选择
    一、允许学生有一点“任性”
    二、收获与困惑
    三、尊重、理解是教育的根本
    四、创设情境。发展个性

    第4篇 关注个体差异
    一、一堂“成功”的失败课
    二、我的一堂技巧课
    三、多样分组、多式投篮、有效教学

    第5篇 开发课程资源
    一、学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源泉
    二、勇敢者的游戏

    第6篇 师生交流与合作
    一、走进孩子的世界
    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2001年秋季开始,至今已近两年了。下面,我将就回顾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切实做好2003年新学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总结两年来的实验工作,进一步
    坚定推进课程改革的信心
    近两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与广大实验区校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课程改革实验按预定计划稳步实施,进展是健康的。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呈现,实验区中小学教育正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着深刻的、喜人的变化。
    变化之一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了。
    变化之二是,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蔚成风气。
    文摘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例如,一个学生无需付出多大的努力,100米跑成绩可达到13秒,另一个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能跑出14秒的成绩。这就是客观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按照正态分布的理论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分成好、中、差,同时按照要求好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其他所有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高人一等的思想,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初步树立了体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意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强调过分营造同学间相互比较的氛围,不强调将学生分为3、6、9的等级,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本书“多样分组、多式投篮、有效教学”的案例中,教师用大小不同的呼啦圈代替篮圈,用钢丝绳将一排排呼啦圈固定在高度不同的空中,并改变篮圈的直径,让学生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最佳投篮点。这样的活动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篮球的兴趣。
    新体育课程更加倡导对体育学习“弱者”的关注。体育学习“弱者”在身体条件、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往往不如他人,故容易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远离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例如,本书“引导、激励、创新”的案例中,教师引导大家关注“弱者”,不歧视肥胖同学,让他在叠罗汉活动中主动承担“底座”的任务,从而使这位同学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增强了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后记 在教学研究领域,研究是教学的先导,而教学又为研究提供问题和素材,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研究可以说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一线体育教师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但这些“教学经验”大多集中在“如何传授固有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方面,许多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想过反思自己的教学除了教会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解决了哪些问题?缺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而我国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教学原则、教学理论、教材教法等方面,比较忽视对“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发挥体育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如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
    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线体育教师平时只注重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忽视理论视野的扩充,也忽视从同行的经验交流中获取新的经验和能力,没有真正地成为理论研究的有机成分,仅仅只是一个执行(实施教学)的工具;研究人员则远离课堂教学,难以真正了解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研究成果出现“空中楼阁”的景象。因此,如何让研究人员走进课堂,和体育教师一起去观察课堂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便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由于研究人员和体育教师看待教学实践的角度不同,二者之间能否真正地合作与配合则成为课程改革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
    鉴于此,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精选了部分优秀的体育教学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理论评析,以飨各位体育教师和研究人员,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们提供一个经验交流的场所,开阔体育教师的理性视野,提升其教学能力与水平。
  •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