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3228822
条形码:97875032288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饮茶作为一种高雅而恬淡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休闲在家,呷一杯香茗,品尝着茶的清香,读书看报,觉得神清气爽,气定神闲;与亲人促膝品茗,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坐在茶楼,和几个知心朋友共饮一壶好茶,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惬意无比。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作为谈茶论道的知识性读物,以使开阔视野,丰富茶的话题,增加饮茶的趣味和情趣。
这些年来,饮茶更成为很时尚的事情,都市里的茶肆林立,被视为中产阶层的“小资”们交往的主要场所。在饮茶之余常常谈到有关茶的话题,如有关茶的传说、茶的来历、各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饮茶养生等等。
媒体推荐 书评
茶,香叶,嫩芽,恭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编辑推荐 饮茶作为一种高雅而恬淡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休闲在家,呷一杯香茗,品尝着茶的清香,读书看报,觉得神清气爽,气定神闲;与亲人促膝品茗,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坐在茶楼,和几个知心朋友共饮一壶好茶,惬意无比。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作为谈茶论道的知识性读物,以便开阔视野,丰富茶的话题,增加饮茶的趣味和情趣。
目录
茶树的故乡在中国2
“茶”名称的几种变化3
茶叶家族的成员5
中国的十大名茶8
如何理解茶文化9
中国茶道的源流和衍变10
……
文摘 书摘
点茶法经过两宋的繁盛之后,到明朝后期被泡茶所取代。如果说我国的
茶叶生产和饮茶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唐代的话,那么宋代则是第二个高峰期,
明清乃是第三个高峰期。
从明代开始,被元蒙时代冷落的茶叶生产和饮茶得以复兴与昌盛。其表
现为朝廷设立了“茶司马”,负责管理与北方民族用茶换马匹等事宜。这就
意味着茶叶生产关系到对外贸易和军队建设,非同于一般的为满足饮茶消遣
与作乐了,此其一。其二,茶著再度出现兴旺。在明代出版的茶著有50多部
,其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唐代和宋代。其三,在继承宋代斗茶习俗的基础上
,侧重于遴选佳茗,突出了对茶的质量要求,淡化了消遣功能,遴选出了一
些名茶,如虎丘茶、天池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等。其四,开始摒弃
唐宋以来对茶叶的深加工的做法,提倡制作“精于炒焙,不损本真”的“炒
青法”,重视茶叶原有的香气和滋味。这样,唐宋时代提倡的碾造加工的粉
末茶,如研膏、蜡面、龙团等加工茶,失去了茶的真味和茶性,使得传统的
饮茶方式逐渐淡出。其五,随着“炒青法”的普及和推广,烹煎茶的方法逐
渐被冲泡法所取代。其六,出现于宋代的花茶,经过了元蒙时代的冷落,到
明代又得到提倡。用于窨制花茶的花卉除了木樨、茉莉、玫瑰外,还用兰蕙
、菊花、栀子、木香等花卉窨制花茶,从而扩大了花茶的范围,也使花茶得
到普及。
明代的皇族朱权在他的《茶谱序》中提出,“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
而云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乃与客清
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
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这些论断如果出自平民或许影响不大,而
朱权属于皇族,他的倡导当然是举足轻重,因而明朝的茶道不仅是烹茶方法
的改变,更为饮茶赋予了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的品性,进一步完
善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
到明朝末期和清朝中期,一些茶学专家,如张源、许次纾、程用宾、张
岱、袁枚等人在他们的茶著中发扬了泡茶茶艺,总结出撮泡(烹茶用细茗置
茶瓯,以沸汤点之)、壶泡和功夫茶等形式的泡茶道。
其实,最初的泡茶方法来自民间,在川东、鄂西交界的地方,采摘茶叶
时,将老叶碾成粉末,用米汤搅拌做成茶饼。饮茶之前,先在火上将茶饼烤
成红褐色,再捣成粉末,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