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想象城市的方式

发布时间: 2010-04-03 07:35:14 作者:

 想象城市的方式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0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214042193
条形码:97872140421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想象城市的方式》为罗岗的学术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的20篇论文,是其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文中既有对诸多西方思想家——韦伯、福柯、本雅明等人的研究思考,也有对于“都市研究”的分析阐释,亦有文学研究者对文本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其理论研究与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岗位意识,体现了文学研究自觉将理论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诉求。这些文章规范严谨、观点独到,而又贴近现实、妙趣横生,在文学研究、文学作品的解读中探究了中国现代化、现代性问题,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价值。
作者简介 罗岗,1967年生,文学博士,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研究员,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兼及文化研究和思想史研究。著有《危机时刻的文化想象》(2005)、《面具背后》(2002)、《记忆的声音》(1998)等,编有《帝国、都市与现代性》、《视觉文化读本》、和《思想文选:2004》等。
媒体推荐 全球化的世界似乎是一个没有外部的世界,特别是在那些热烈拥抱全球化浪潮的人眼中,它代表的是人类近三百年来共同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即使今天人们已经发现全球化并不如想象得美好,其展开的过程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不平等关系,但依然有不少人认为质疑和批判全球化还有一个“资格”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些尚未充分全球化的人民是没有资格来评判全球化的,即使你想批判,也不会被认真对待,至多当作是“酸葡萄”心理作祟。
难道全球化真是无远弗属,必将创造一个“没有陌生人的世界”吗,无论将“全球化”的起点追溯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定位在20世纪6。年代新技术革命之后,其历史充分显示出全球化的展开并非一个中立、平等和均质的过程,而是充满了暴力、掠夺、剥削和隔绝。尤其足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对那些被信息化资本主义视为无价值且无政治利益的地区,财寓和信息的流通往往绕道而行,整个国家、区域、城市和邻里的人口都破“全球化”所隔绝,甚至连人们必备的生产、消费、沟通乃至生活的荩本科技设施也被剥夺,更不用说经由信息技术的全球网络积累财富和资讯的权利了。
  ——摘自本书,《看不见的城市》
如果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语),那么“秘史”的意义不在于“补正史之阙”,复现一段湮灭的历史,叙述一个遗忘的故事,而是要在历史的缝隙间寻找发声的可能,讲述一个只有小说家才能够讲述的故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记忆,另一种历史和另一种想象自我和世界的方式。
  ——摘自本书,《小说秘史启示》
编辑推荐 《想象城市的方式》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Part 1 漫卷西书
“韦伯翻译”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被压迫者”的知识如何可能?
诸神时代
书边杂草

Part 2 都市拾荒
想象都市的方式
打碎都市万花筒
看得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

Part 3 文本寻踪
言说“大时代”
美好的八十年代
文学,跨文本
小说秘史启示
“时间游戏”的内与外
“上游”和“下游”

Part 4 坐而论道
中国人为什么要办大学?
“新课标”:历史与现实
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

Part 5 如沐春风
面临双重困境的选择
视觉文化历史记忆中国经验
鲁迅形象的当代塑造
……
文摘 一本当时的《巴黎图示指南》这样写道:“拱廊街是近年来工业奢侈品的产物;它用玻璃为屋顶,大理石为壁面的走廊切过整个房子的区域,而这些廊道中的商业行为正与这样的空间模式相合。在走廊的每一侧,光线从上方流曳进来,并活跃在最精致的商店间,以至于此类的廊道就像是一座城市。的确,它就是一个世界的缩影。”
在本雅明看来,“拱廊街”不仅是巴黎的缩影,而且整个欧洲也在这种空间结构中得到了具体而微的体现。他认为可以把莫斯科、那不勒斯、巴黎和柏林作为“拱廊街”的东南西北四个角来重新绘制欧洲大陆的地图。阿多尔诺并不赞赏本雅明的“拱廊街研究计划”,但在给本雅明的一封信中,他却相当敏锐地指出:“你的研究正位于魔幻与实证主义的十字路口,那是个令人着魔的地方。”
“拱廊街”就是一个“令人着魔的地方”。不过它的魔力不是来自于神异诡秘的超自然力量,而是起源于另一种高深莫测的人工造物——商品。从每一栋房屋的建筑式样到整条拱廊街的商业型态,从商品橱窗的摆设陈列到气灯与玻璃辉映出的光线……商品为自己的现身构筑了一个“神话”般的背景。拱廊街创造了全新的消费空间,无论赞美它为梦想之城,还是批评它过于庸俗,任何人无法在拱廊街中保持住旧有的感觉结构。商品的魔力彻底摧毁了人们的“地方感”,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空间意义上的深刻变化:街道成为了购物的走廊,步行变成了消费的附庸。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