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永恒与时间:谢林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4-04 02:39:33 作者:

 永恒与时间:谢林哲学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39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100057134
条形码:97871000571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的哲学经历了漫长的复杂演变,而中后期阶段持续了1 7年的“世界时代哲学”构想在其中具有枢纽的地位。《永恒与时间——谢林哲学研究》以“永恒”和“时间”两大问题作为线索,对世界时代哲学及其体系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还专门论述了谢林哲学之柏拉图式的“向上和向下”的二元路线以及谢林的宗教哲学思想。这些,都为全面深入地把握谢林的整个哲学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人口。
目录
谢林文献缩写
 第一章 谢林的哲学生涯
 第二章 关于世界时代哲学
 第三章 谢林对于永恒和时间的先行理解
 第四章 作为世界时代哲学的本原的“绝对者
 第五章 流溢与时间的原则,永恒开端
 第六章 自然与生命:永恒时间
 第七章 分离:时间的实现
 第八章 谢林的时间学说
 附录一 谢林哲学之走向本原和从本原出发的道路
 附录二 “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论谢林的宗教哲学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北京大学的外国哲学研究素有渊源,自北大开校以来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名家辈出,成绩斐然,不仅有功于神州的外国哲学及其思想的研究,而且也有助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北大外国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学术视野日趋开阔,评价观点百家争鸣,研究领域自由拓展。巨大的转变,以及身处这个时代的学者的探索与努力带来了相应的成果。一大批学术论文、著作和译著陆续面世,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趋势。
二十余年又过去了。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新作迭出,新人推浪,应当付梓以飨读者,扩大影响;一些著作或者出版既早,虽然广受欢迎,但坊间已难获一册,或者在海外付梓,此岸读者无缘识面,需修改而出新版;一些著作面世之后不久作者即在观点、材料方面新有所获而当再版;一些很有学术参考价值而颇堪一读的学术论文由于分散在不同的杂志、文集里面,查阅不便,而在现代学术领域,论文是学术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种作品形式,需结集发行。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将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性文字汇编成丛书,以见系统,以便参考,实属必需。此套丛书于是因应而生。

文摘 谢林(1775 - 1854):昨日的巨星,今日的经典,明日的传奇。他的一生是奉献给哲学的一生。和大学同学荷尔德林和黑格尔相比,谢林少年得志,作为一个大学生就参与到德国哲学当时最高层次的原创和讨论中。他二十三岁时即获得名牌大学的教授席位,成为当时德国哲学界的头号人物,并在三十岁之前就达到了哲学声望的顶峰:他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他的先验唯心主义、自然哲学、同一哲学、艺术哲学成为当时支配哲学界的主流思想。然而,前半生的无比辉煌恰好映照出谢林此后年月巨大的失意和落魄,1805年放弃大学里的教职和从1809年起停止发表哲学著作更是造成其学术影响一落千丈,虽其古稀之年时的短暂“复兴”--1841年前往柏林大学接任黑格尔的教席——仍然无补于大势:人们不知道谢林哲学的进展如何,渐渐地也不再关心他在思考什么。

后记 这篇谢林研究的核心部分取材于我在图宾根大学哲学系的博士论文,同时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补充和修改。当时那篇论文在正式出版后(Gang Xian,ScheUings Idee der Wehaherphilosophie und seineLehre von der Zeit. Hamburg: Verlag Dr. Kovac,2005)很快得到了德国同行的一些关注和讨论,这也是促使我现在将其整理为中文出版的原因之一,希望借此机会与国内同行及对德国古典哲学感兴趣的学人进行交流。如今回国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有时回想起曾经在遥远的内卡河畔和瓦特豪森农庄度过的五年留学生涯,各种情形仍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段寂静而充实的,虽然笼罩着“ 可怕的孤独”(WA I,77)但却无比幸福的漫游一学习岁月。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