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特殊性与治理安排

发布时间: 2010-04-04 03:53:44 作者: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特殊性与治理安排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2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09704545/9787509704547
条形码:97875097045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库
外文书名: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Special feature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在十年前才兴起的研究领域,《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试图在该领域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出发,构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以及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两层次观和四个导向,并将其形式化为数理模型,进而对其中的主要论断做了经验检验。最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针对中国正在推进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实践,就“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应有内涵、国有控股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改进银行业管制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等。
作者简介 袁宜,1978年生,上海市人。1997~2007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相继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公司治理、金融机构管理等。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研究》、《上海金融》等国内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转载。长期担任《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专栏作家。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十大科技之星”、上海市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研究
 第二节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机制研究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指引和最佳实践
第三章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第二节 商业银行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与公司治理目标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与公司治理机制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数理模型
 第一节 模型基本假定
 第二节 基本模型
 第三节 模型的扩展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的经验检验
 第一节 待检验假设
 第二节 样本构建、变量定义与计量方法说明
 第三节 计量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 未来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公司治理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两百多年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曾论及这个话题;说其现代,是因为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文献至今仍然层出不穷。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理论逐渐完善,对公司治理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然而,在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反思中,人们发现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差异对常规的公司治理理论构成了挑战。由于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商业银行业危机对整个经济具有巨大的外部效应,因此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自此,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研究逐渐兴起。探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机制,寻求商业银行特殊性与一般公司治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关注的焦点。

文摘 四 举足轻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在一国的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为社会提供流动性和支付清算平台,商业银行便利了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有效筹集储蓄资金并作高效配置,商业银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了资本形成和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对借款企业实施监督,商业银行增进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并成为参与一般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Levine,1997)。因此,商业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其运作的效率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正常发挥。正如巴塞尔委员会( Basel,1999)所指出的那样,鉴于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金融中介功能,商业银行对于一般企业公司治理失效引发潜在困难的高度敏感性,以及保障存款人资金安全的需要,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于一国金融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后记 不知不觉,我已在师大校园度过了近十个春秋。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老师同学,伴我走过了十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潘英丽教授。潘老师不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成为我学业上的引路人,而且她为人的真诚、对学生的呵护以及治学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些影响将伴我一生。
求学的十年间,我还有幸得到许多老师的教诲和指引。张志超教授对金融前沿领域的精彩介绍,黄泽民教授对货币金融理论的精辟阐述,黄济生教授对公司财务的深入讲解,唐海燕教授对我课业论文的耐心指点……这些都令我至今难忘。
同样留在我记忆中的,是十年来同学们、师兄师姐们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在博士论文研究和写作期间,杨晔师姐为我提供了数据库查询的便利,李巍师兄对我的计量技术给予了指点,张伏波、宋志青、谢乐斌师兄与我的交流增进了我对公司治理实践的理解……对他们,我始终心存感激。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