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16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33926447/9787533926441
条形码:97875339264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众财智书系
内容简介 《华尔街最后的大亨:米歇尔大卫-威尔自传》作者米歇尔大卫一威尔并没有对法国横加责备。法国人的生活方式,法国的风光、城市、文学乃至当前法国的公路、铁路、医疗体系以及大型现代企业的发展力,其优越之处,他知道得最深,讲起来也格外头头是道。不过他也认为,过度的社会救济已对这个素有勤劳和精益求精传统的国家造成了严重伤害;加之不分左派右派,政府要员、知识分子和媒体方面均为意识形态所裹挟,在公众中散布了一股针对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甚至针对各种形式的竞争和成功的根本性的敌意,这一敌意正是导致怀才之士纷纷移民,并滋生日暮途穷般阴沉的苦涩感的根源。普遍的固步自封竟然到了公开否认伏尔泰、拉瓦锡和弗拉戈纳的世纪所创造的辉煌成就的地步,后者原本可以依靠民族记忆和世人的推崇对当代精神的委靡不振加以批判或刺激其早日摆脱这种状态。爱之深,责之切。另一个更严重、更致命的后果是对丧心病狂的敌人加诸所有向往幸福和成功而非倒退和混乱之人的生命威胁的某种无视,这意味着懦弱。作者指出,在美国,平等原则在生活中的表现不是对成功和财富的反感,而是一种吁请:促使人们奋斗以争取自身的成功,来行使《宪法》序言所载明的“幸福的权利”。他指出,法式融合也有好的方面,但美式融合和它很不一样,如何吸收曾长期遭受排斥的黑人群体和数量突然激增的拉丁美洲人群体,且不强求他们舍弃自身特性,这些看似无解的难题都在美式融合的框架下获得了解决。他进而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在策略方面也会犯重大错误,美国的各项战略目标大体上与同样汲汲于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欧洲是一致的。
作者简介 米歌尔大卫一威尔,世界上最杰出的财务咨询和资产管理机构——拉扎德银行最后一任由创始人的后代担任的CE0,在任近25年。1876年,米歇尔大卫一威尔的曾祖父在美国旧金山创立了拉扎德银行。一个多世纪以来,拉扎德旗下天才的投资银行家们为公司赢得了超乎想象的巨额利润、社会声望以及远远超乎其规模的影响力。华尔街很多著名的投资银行家都曾为这家公司效力。拉扎德善于融入影响深远的国家经济的核心,它是1924年挺身捍卫法郎的两大银行之一。作为近几十年来最优秀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拉扎德参与完成了众多可以写入华尔街历史的重大并购、收购案。然而,拉扎德又是低调和神秘的。曾有多少专著、多少报道描述这家银行和这位传奇的总裁,而米歇尔大卫一威尔却一直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媒体。 如今,古稀已过的米歇尔大卫一威尔终于提笔书写自己的人生。他在书中言谈由衷、毫无保留,涉及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主题,设置着一个又一个可能令读者诸君拍案而起的“挑衅”。他催人思索,他会让你思绪遄飞。你可以把他的这部自传看做是事业成功的指南,也可以从中读到一名男子对他的生活的反思。
媒体推荐 一个王朝可以延续数百年,生意场上一个世家如能延续一百五十年,就已经算是个奇迹了。对此,我一向是明白的。我相信,再多的成功都将止于最终的失败,但是,这并足以成为我们放弃努力的理由。
——百年银行拉扎德(Lazard)前CEOoy歇尔大卫-威尔
编辑推荐 《华尔街最后的大亨:米歇尔大卫-威尔自传》中米歇尔大卫一威尔语录我向来胸有成竹,总有一天我将掌管拉扎德银行,可是我发现,对这一点毫不存疑的人只有我一个!我扑在这堆材料上简直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终于恍然大悟,这实在是吃饱了撑的,因为到了1948年,一场朝鲜战争就把所有的牌全给打乱了。这以后我就心中有数了,千万不可相信什么预测。追随安德尔梅耶使我懂得了,有两条基本纪律在生意场上必须遵守——都不是什么难事,一条是要在十二小时之内作出答复,另一条是要始终保持在线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再三犹豫,不知道在两套方案中选择哪一套才好。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把两套同时排除。用我父亲的话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决定哪些事我们不做”。我始终认为,以为可以十拿九稳地获得空前成功,这构成了金融崩溃的主要标志。假如要我给初入行的年轻人一个忠告.我会告诉他们,不要学我的样子,露脸造势的功课轻视不得。长期在一家企业做事的人,他给企业带来的危险最终可能比利益还大些。所谓的企业民主我从来就不相信。我也不相信任何一种集体领导能达到多么高的效率。
专业书评 米歇尔大卫-威尔语 语录
1. 有两条基本纪律在生意场上必须遵守——都不是什么难事,一条是要在十二小时之内作出答复,另一条是要始终保持在线状态。超出十二小时以外都是无谓的拖延,要是在十二小时之内拿不定主意,随便答复一个“行”或“不行”也比拖着强,这样可以免去工作伙伴不必要的疑虑。第二条纪律就是必须时刻与团队保持良好沟通,当耳边响起合伙人的声音(包括在电话里),你就应该表现出愉快的态度,哪怕那会儿你正在浴缸里或者在饭桌前,哪怕时间是在半夜三更。
2. 今日的经济生活其实是由无休无止的摩擦碰撞构
目录
序:非常人引言幸福艺术犹太教会女人法美职场老板旅行余暇金钱
……
序言 他成日待在父亲家中.他父亲以享乐为能事,是位阔绰的银行家,在巴黎拥有一座极赏心悦目的宅子。娄凡先生举办的晚宴闻名全巴黎,大多数堪称完美无缺。有的日子他也接待专事求财求权的人物,不过这班人均无缘涉足他妻子的交际圈。该交际圈也未因娄凡先生的职业蒙受影响,圈中人可没把金钱视为唯一的德行,说来难以置信哟,金钱在他们那儿竞没有进入最高利益的行列。——司汤达,《吕西安娄凡》④天主教徒兼正统派②的巴尔扎克,他笔下的“努善让男爵”完全吻合当代法国人头脑中的银行家形象:一头惹人厌恶的猛兽。雅各宾派、共和派
文摘 幸福 我对幸福很在行。依我看,使自己幸福的能力并不怎么受外在环境的制约……这是天生的。幸福是天赐的礼物,与其说要看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不如说幸福是个气质问题。假如一个人健康无忧,也用不着为了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提心吊胆,那么幸福同时是个选择。我们都知道有那么一些人,明明应有尽有,却偏偏过得不幸福。而另一些人,尽管有严峻的考验降临到身上,却凭着一种非常特殊的风度,让生活充满了喜庆的色彩。我认为,一天中要是没有感到幸福,片刻之间都没有,那这一天就是白白地浪费了。在拉扎德,我有时候会被思虑困扰,如今全都放下了,倒有点念念不忘起来:在做出决定的一刹那,一股热血涌上头顶,肾上腺素飙升,如同一种我的身体已经适应了的兴奋剂。这滋味我是尝不到了……不过像现在这样,能自由行动,去有意思的地方,和那么多有趣的人在一起,不用争分夺秒赶时间,随时穿插自己的安排、阅读、更安稳的睡眠,享受这一切是惬意的。要是这样都还不知足,那可就太愣头青了,我也确实为自己的幸运而心怀感激。细细品尝这些乐趣,每天我都会掂量掂量,能够称心如意地拥有它们是多么了不起的福分,多么值得珍惜。另外,我在欧拉泽这家专门以杠杆收购方式进行企业收购的上市公司担任了监事会主席。这份新工作,加上我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以个人名义或作为博物馆顾问从事的活动,我参与的慈善事业,还有家庭事务(我不久前才发现,迄今为止我对“家务”的疏忽达到了何种程度),方方面面都让我兴致盎然……远不会觉得乏味。前不久一个女儿还对我说:“你挺占便宜的,有这么多的事能让你开心!”对幸福的偏好是个基础,它比其他任何基础都来得坚固,而且我相信,有这种偏好的人其实不多。大部分人对不幸并不那么反感……不幸让他们心安理得,也许因为不幸的感觉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竟难以割舍了。有人甚至以为,只要把自身的不幸反映出来,就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赢得足够的同情。而我呢,我从小就发现,我对不幸厌烦得要命。也许是因为自私吧。反正一沾上不幸的感觉我就烦躁难耐。我会争取用最快的速度使自己摆脱那种状态,因为从这里面我体会不到任何好处。而追求幸福也不完全是自私行为,其中也包含着一种德行:在愉悦的状态下,你对他人的帮助更大。心情开朗,许多问题就会自动化解,如同阳光穿透迷雾,不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各方面都会变得顺利起来。虽说我不相信什么彼岸世界,但我的幸福感也没因此而打折扣。我是个快乐的悲观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