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

发布时间: 2010-04-04 08:04:41 作者: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7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030141460
条形码:97870301414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普通本科经济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是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编写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概论、信息的存储与处理、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第二部分为程序设计语言,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Visual FoxPro 6.0的基本功能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内容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讲述Visual FoxPro 6.0的应用,同时着重讲解Visual FoxPro 6.0的程序设计,包括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并通过实例讲述开发管理系统程序的方法。《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在讲解上注重理论与应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而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内容密切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要求,学生通过《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的学习,可以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打下良好基础。-
编辑推荐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概论
1.1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1.1计算机模型与图灵机
1.1.2现代计算机的“史前”时代
1.1.3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1.4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2符号“0”和“1”
1.3数字的表示和运算
1.3.1进位计数制
1.3.2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1.3.3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
1.3.4二进制与计算机
1.3.5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1.3.6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1.4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
1.4.1什么是数据
1.4.2数据的单位
1.4.3字符编码
1.4.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1.5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1.5.1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5.2计算机病毒
习题

第2章计算机硬件基础
2.1计算机的组成
2.1.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1.2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2.1.3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2.2计算机主机系统
2.2.1中央处理器CPU
2.2.2存储器
2.3外部设备
2.3.1输入,输出系统概述
2.3.2外存
2.3.3输入设备
2.3.4输出设备
习题

第3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3.1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
3.1.1汇编语言翻译系统
3.1.2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
3.1.3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系统
3.2操作系统
3.2.1操作系统的地位
3.2.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3.2.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因素
3.2.4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启动
3.3工具软件
3.3.1下载软件
3.3.2FTP工具软件
3.3.3图像浏览软件
3.3.4截图软件
3.3.5PDF文件阅读软件
3.3.6词典工具
3.3.7文件压缩软件
3.3.8防毒软件
习题

第4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4.1windows的基本概念
4.1.1WmdowsXP的运行环境和启动
4.1.2Windows的常用术语
4.2Windows的基本操作
4.2.1鼠标、键盘和图标的操作
4.2.2桌面、窗口及其操作
4.2.3菜单、工具栏、对话框的操作
4.2.4中文输入法
4.2.5资源管理器及文档的基本操作
4.2.6打印机的使用
4.3定制Windows
4.3.1桌面定制
4.3.2任务栏及开始菜单的定制
4.3.3字体的定制
4.3.4其他定制方法
4.4应用程序的管理
4.4.1启动、关闭和切换应用程序
4.4.2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
4.4.3DO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4.5系统维护与设备管理
4.5.1系统信息工具
4.5.2系统维护向导
4.5.3任务计划
4.5.4控制面板
4.6常用附件
4.6.1记事本
4.6.2写字板
4.6.3画图
习题

第5章办公软件
5.1文字处理软件
5.1.1Word2000概述
5.1.2文档的基本操作
5.1.3文档的排版
5.2电子表格软件
5.2.1Excel2000基本知识
5.2.2工作表的建立
5.2.3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5.2.4数据的图表化
5.2.5数据列表
5.2.6页面设置和打印
5.3文稿演示软件
5.3.1文稿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
5.3.2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
5.3.3动画、超链接和多媒体技术
5.3.4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习题

第6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6.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6.1.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6.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现状
6.1.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6.1.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6.1.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1.6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6.2Internet基础知识
6.2.1TCPIP协议
6.2.2网址与域名
6.2.3Internet服务商ISP、ICP、ASP
6.2.4入网方式
6.2.5网上资源与服务
6.3拨号上网
6.3.1调制解调器的安装与设置
6.3.2创建与设置拨号连接
6.3.3拨号上网
6.4使用Ⅲ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
6.4.1启动IE浏览器
6.4.2如何在网上漫游
6.4.3常用的信息搜索方法
6.4.4如何收藏常用的Web页
6.4.5如何更改起始页
6.5使用Outlook2002收发电子邮件
6.5.1电子邮件的格式
6.5.2Outlook2002的功能及特点
6.5.3启动与配置Outlook200
6.5.4使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
6.5.5管理通讯簿
6.5.6如何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
6.6网络安全知识
6.6.1网络安全概述
6.6.2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6.6.3网络安全要解决的问题
习题

第7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7.1多媒体技术概述
7.1.1媒体和多媒体
7.1.2多媒体技术及其特性
7.1.3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
7.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7.2.1多媒体交互与展示
7.2.2交互式电视
7.2.3视频会议
7.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习题

第8章算法
8.1算法
8.2算法的基本元素
8.2.1变量
8.2.2赋值
8.2.3分支
8.2.4循环
8.2.5过程
8.3算法的表示
8.3.1文字形式
8.3.2伪码形式
8.3.3程序设计语言形式
8.4循环结构和递归结构
8.4.1循环结构
8.4.2递归结构
8.4.3循环结构和递归结构的比较
习题

第9章数据结构
9.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9.2数据的逻辑结构
9.2.1线性表
9.2.2堆栈
9.2.3队列
9.3数据的存储结构
9.3.1顺序存储结构
9.3.2链式存储结构
9.4不同存储结构下操作的实现方法
9.4.1顺序存储结构下操作的实现方法
9.4.2链式存储结构下操作的实现方法
习题

第10章软件工程
10.1软件与软件危机
10.1.1软件的概念
10.1.2软件危机
10.2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

第二部分 程序设计语言
……
序言 我们以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和“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基本要求”为依据,编写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版)两本教材,提供给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
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教育部也已制订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即在2l世纪的前10年内,要逐步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因此,目前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基本上不是零起点,而且其水平还在以较快的速度提升,我们不能再以零起点进行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教育,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原“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改革势在必行。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衔接起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需要。
按照上面的构思进行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既要考虑到中小学教学差异造成的大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又要考虑到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而且无现成课程体系可参考,所以在内容的选择和深度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成立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广泛征求和听取了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建议和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精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知识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信息技术,主要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差异,主要靠学生自学和大型辅导完成,要求学生通过学校的入门考试;二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就是本书的教学内容,也是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三是专业应用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一般通过选修课完成。
全书分为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
第一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由10章组成,介绍信息技术概论及计算机技术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概论、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W'mdows XP、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算法、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
第二部分为程序设计语言,由7章组成,主要介绍数据库基础知识、’VFP的基本数据元素、VFP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VFP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与表单设计、菜单设计与报表设计等。
文摘 插图:


1.1.3 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自从电子计算机于上世纪中叶问世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演变。总的发展趋势是体积、重量、功耗越来越小,而容量、速度、处理能力等性能越来越高。
如果按照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件为标准,可以把近代计算机发展划分为四代。
(1)1946年到1957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计算机元器件大都采用电子管,而且计算机体积大、速度慢。电子管元件有许多明显的缺点,例如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的发展受到限制。
在程序设计方面,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
(2)1957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由于采用了大量晶体管和印刷电路,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可以运行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FORTRA N、ALGOL、COBOL),并且出现大量应用软件。
(3)1964年到1972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
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以后,集成电路工艺日趋完善,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量以每1~2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1964年4月IBM 360系统问世,使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里程碑式的产品。IBM 360系统是最早使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它开创了民用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的先例,计算机从此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
读书人网 >数据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