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51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806469680
条形码:97878064696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编辑推荐 职场如战场,怎样才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手握交际沟通的钥匙,方能开启人与人之间的心锁。本书将古代的智慧、谋略与时代相结合,身处职场中的你,一定可以从中赢得种种妙趣机理。
目录
主编荐言
权略篇
欲擒故纵 一举破之
远交近攻 各自取利
以逸待劳 伺机出击
贬寓褒中 展喜止攻
……
文摘 书摘
远交近攻 各自取利
“远交近攻”是以地理条件决定外交政策的一种权略。据《战国策秦
策》载,范雎向秦王献计时曾说过这样的话:“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
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这大概是“远交近攻”最早的文字表达。《
三十六计》说:“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意思是:受到地理条
件的限制,攻取近处之敌比攻取远处之敌有利,对策有同有不同。这节“按
”中说:“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
;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雎之谋,为按地理使用外交谋略之定则,其
理甚明。”意思是近处如以利害相互结交,容易生变,所以对近处应采取进
攻的政策。比范雎早数百年,郑庄公在其争霸生涯中,特别是在他联合齐、
鲁,夹击宋、卫的史实中运用了这种权略,可以说是远交近攻的发端。
周平王东迁雒(洛)邑之后,随着周室的衰微,揭开了列国争雄的序幕。
郑庄公当时特别活跃,俨然成了春秋初期的霸主,他成功地采取了“远交近
攻”的策略也是原因之一。
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卫桓公因收容郑国太叔段的儿子公孙滑并为
其攻取郑国的廪延,而与郑国的矛盾日趋尖锐;郑国由于收容宋公子冯,而
与宋国结下了疙瘩。这样,郑国随时都有遭到宋、卫夹击的危险,郑庄公不
得不考虑如何对付宋、卫的威胁。
公元前721年,郑庄公以王臣卿士的身份率领王室军队及虢国军队(当时
虢公和郑庄公同为周王卿士)攻卫,还以周王名义请邾国出兵相助,邾国又
联络了鲁国的公子豫一同参战。战后,郑与邾、鲁在翼(今山东费县西南)地
结盟。不久,又与齐国结盟于石门(今山东长清县西)。这样,郑国便在外交
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但是,宋、卫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频繁地进行着外交活动。公元前719年
,杀死其同父(卫庄公)异母兄弟(卫桓公)而自立为君的州吁,为了求得诸侯
的承认和稳定国内的民心,向宋殇公提议,联合攻打郑国,以除掉宋殇公的
政敌公子冯;宋殇公当然不会反对。当时,卫国与陈、蔡两国关系很好,于
是卫、宋、陈、蔡等国便在这年夏天联合伐郑,发动了“东门之役”,把郑
城的东门围了5天。秋天,宋、卫、陈、蔡四国再次攻郑,鲁国的公子翠也
带兵前来助战。这一情况表明,郑国与鲁国的友好关系尚不巩固,鲁国还存
在着亲宋力量。为孤立宋、卫,必须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