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科学的历程(第2版)

发布时间: 2010-04-05 04:19:13 作者:

 科学的历程(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58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
ISBN:7301058780
条形码:97873010587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科学的历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东方:古老文明的源头、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中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16、17世纪:近代产学的诞生、18世纪: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19世纪: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19世纪:科学的技术化、社会化、20世纪:探究宇宙与生命之谜、20世纪:高技术时代、科学处在转折点上等内容。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二版自序
绪论

第一章 科学史的意义
1. 科学史有助于理科教学
2. 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
3. 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

第二章 科学史的方法
1. 科学史与技术史:哲学家传统与工匠传统
2. 思想史与社会史
3. 综合史与分科史、断代史、国别史

第三章 五千年的历程

第一卷东方:古老文明的源头
第一章 从自然史到文明史
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2. 地球演化与生命起源
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4. 文明史的序幕

第二章 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
1. 埃及
2. 美索不达米亚
3. 印度
4. 中国

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三章 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
1. 希腊奇迹
2. 光大东方科学遗产
3. 希腊奴隶制与城邦民主制
4. 希腊思维方式与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四章 希腊古典时代的科学
1. 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
2.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3. 芝诺的运动悖论
4. 原子论思想
5.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6. 智者与希腊数学三大难题
7. 默冬周期的发现
8. 柏拉图学园: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9.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0. 希腊建筑

第五章 希腊化时期的科学
1. 亚历山大里亚
2.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3. 阿里斯塔克:日心说的先驱
4. 古代科学巨匠阿基米德
5. 埃拉托色尼测定地球大小
6. 希帕克斯创立球面三角
7. 希罗与亚历山大里亚的技术成就
8. 希腊天文学的集大成者托勒密
9. 希腊医学的集大成者盖伦
10. 代数学的创始人刁番都

第六章 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1. 罗马性格与希腊气质
2. 儒略历的诞生
3. 卢克莱修与《物性论》
4. 维特鲁维:建筑学之鼻祖
5. 塞尔苏斯与罗马医学的百科全书
6. 普林尼与《自然史》
7. 罗马人的技术成就

第三卷 中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七章 古典文化的衰落与欧洲黑暗年代
1. 基督教的兴起
2. 西罗马帝国灭亡
3. 柏拉图学园被封闭
4. 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
5. 蛮族入侵与五百年黑暗年代
6. 波依修斯:漫漫长夜中的微弱星光

第八章 阿拉伯人的科学与技术
1. 阿拔斯朝与阿拉伯科学的兴盛
2. 贾比尔:炼金术之父
3. 花拉子模与阿拉伯数学
4. 阿尔巴塔尼与阿拉伯天文学
5. 阿尔哈曾与阿拉伯物理学
6. 阿维森纳与阿拉伯医学
7. 阿维罗意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复活

第九章 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1. 农学
2. 中医药学
3. 天文学
4. 数学
5. 陶瓷技术
6. 丝织技术
7. 华夏建筑

第十章 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1. 纸的发明与西传
2. 印刷术
3. 火药与炼丹术
4. 指南针与航海技术

第十一章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1. 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与传统科学技术体系的终结
2. 满清社会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3. 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4.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中世纪后期欧洲学术的复兴
1. 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学术的复兴
2. 大学的出现
3. 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的峰巅
4. 罗吉尔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
5. 城市与教堂建筑

第四卷 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十三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地理大发现
1. 意大利文艺复兴
2. 列奥那多达芬奇
3. 宗教改革与人的解放
4. 罗盘、枪炮、印刷术和钟表的出现
5.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第十四章 哥白尼革命
1. 中世纪的宇宙结构
2. 哥白尼革命
3. 布鲁诺
4. 第谷布拉赫:天才的观测家
5.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

第十五章 新物理学的诞生
1. 伽利略:近代物理学之父
2. 斯台文的静力学研究
3. 吉尔伯特的磁学研究
4. 真空问题:托里拆利、帕斯卡、盖里克与波义尔
5. 胡克与弹性定律
6. 惠更斯:摆的研究
7. 牛顿力学的建立

第十六章 从炼金术到化学
1. 帕拉塞尔苏斯:医药化学的创始者
2. 阿格里科拉:近代矿物学之父
3. 赫尔蒙特
4. 波义尔:近代化学的诞生

第十七章 近代生命科学的肇始
1. 维萨留斯的《人体结构》
2. 血液循环的发现:塞尔维特、法布里修斯和哈维
3. 显微镜下的新世界:马尔比基、列文虎克、胡克和斯旺麦丹

第十八章 机械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1. 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3. 伽利略与牛顿的科学方法
4. 伽桑狄、波义尔与原子论的复兴
5. 自然的数学化与机械自然观的确立
第十九章 科学活动的组织化与科研机构的建立

第五卷 18世纪: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
第六卷 19世纪: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
第七卷 19世纪:科学的技术化、社会化
第八卷 20世纪:探究宇宙与生命之谜
第九卷 20世纪:高技术时代
第十卷 科学处在转折点上
注释与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著名科学家编年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人名索引
……
序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不仅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奋发努力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而且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惟有科学知识得以普及、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才算真正走入了科学时代,科技才能真正推动各个方面的现代化。
应当看到,科学普及工作在当前仍然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不懂科学,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各种伪科学借着科学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不仅是科普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加入到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的行列中来。
科学史在帮助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史,非专业人员可以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它能提供一般教科书所不能提供的科学家做出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从而使人体会到探索自然奥秘的幸福和艰辛;它还能宏观地揭示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发展规律,具体地展现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历史的杠杆的巨大作用。不仅对于公众,对于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学习科技史也是十分有益的。
湖南科技出版社组织编写这本书,是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和大量的文献图片,全方位地展示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我相信,它将有助于广大读者开阔眼界,加深对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激发青年读者献身科学的热情。
文摘 第二章 科学史的方法
科学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包括哪些内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科学史的不同编史方法,也决定了本书的写法。就科学史学科而言,也就是从何写起,写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看待科学、如何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只有弄清楚了“科学”一词的外延和内涵,我们才能确定本书的写法。
我们至少可以举出如下三种关于科学的界说:一、科学是系统化了的自然知识;二、科学是生产力;三、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如果按这三种科学定义来写科学史的话,可以分别写出理论自然科学史、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史。作为一本普及性的科学史通俗读物,我不想让其中的一种排斥另外的一种,因为大多数读者需要全面地了解科学,所以需要同时了解这三种历史。照此理解,本书打算写成一部综合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史。
科学的历史如同人类其他的历史一样,千头万绪,材料无限丰富,一部综合科学史如何剪裁,如何布局,都是问题。不同的科学史书有不同的写法,有的专写观念发展的思想史,有的则专写科学活动的社会史;有的注重科学理论中的哲学家传统,有的则注重科学实验中的工匠传统;有的根本不涉及技术和工艺的历史,有的则根本不谈具体的科学理论本身;此外,按照年代顺序的编年史写法与按照学科内在逻辑发展编史,或按照民族、国别的独立发展线索编史,均形成鲜明的对照。对种种不同的写法,我打算取一个折衷的态度,为了表明如何折衷,下面简单回顾一下科学史的种种不同写法。
1. 科学史与技术史:哲学家传统与工匠传统
对当代技术史而言,不涉及科学史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今天的技术本质上是科学的技术,是科学的某种应用。但在古代甚至近代早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不大密切的。科学由一些有知识、有学问、有身份的人所掌握,而技术则由一些无名的工匠传授,科学没有为更新技术做什么,也很难做什么。这种情况使得早期的科学成就与技术成就只可能大致按照年代顺序简单地放在一起叙述。
读书人网 >科学与自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