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页码:21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7802201640
条形码:97878022016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学生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导学版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伟人虽然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特点迥异,但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样都需要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障碍,承受这样那样的磨难、挫折或失败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生而平等的。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的过程之中。不经奋斗得来的享受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快乐,只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后攀登上生命的巅峰,才能感受到灵魂升华的喜悦。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创造的,要想让生命进出火花,没有任何捷径,也不必乞灵于神明。可以视为神示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贝多芬所说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音乐史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移居巴黎,189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考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归国后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小说、传记、音乐史论著和散文诗等,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出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戏剧《革命戏剧》、散文集《心灵历程》,以及传记《名人传》等。1915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张定远,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家级刊物《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人教社报刊社社长等职,编辑、撰写、主编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图书200余本。
编辑推荐 在距今近一百年前,罗曼罗兰在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先后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大巨人的传记,通过大量史料和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人生的独到理解,再现了他们无与伦比的精神光彩,使人们品味到了他们的欢乐与痛苦、伟大与平凡。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兢兢业业、醉心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总在热心实践自己的理想,又总是怀疑和质问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冲撞和求索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目录
阅读推荐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内容概述
艺术特色
贝多芬传
童年
命运
痛苦中的爱情
才华横溢
孤独与困苦
欢乐
悲剧的结束
米开朗琪罗传
天才的伟大与不幸
上篇较量
意志
消沉
泯灭
中篇退却
爱
信念
孤寂
下篇归宿
最后的审判
托尔斯泰传
追忆伟人
喀山的生活与创作
体验军队生活
《战争与和平》
对艺术的评判
《复活》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生命的最后
考点链接
参考试题
中考试题
……
序言 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文情并茂的课文和古今中外名篇名著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而阅读方面的知识更是今后中、高考语文试题中大量出现的。“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课程标准”提出在初、高中阶段,学生阅读总量应不少于400万字的要求。为什么“课程标准”如此重视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呢?这是因为,通过阅读经典性名著,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饱览世界各国文学大师留下的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产,增加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品文化的熏陶感染,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陶冶做人品格,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感谢中国画报出版社组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经过精心策划,不失时机地编辑出版《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导学版》大型阅读丛书。
这是一套特色鲜明、欣赏价值极高、值得广大青少年朋友认真阅读的丛书。这套大型丛书有以下几个特色:
通俗性:
由于名著的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加之大量作品历史久远,涉及历史典故较多等原因,会给学生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这套丛书选择通俗的紧缩本,这样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收到快读、多读、读好的实效。
实用性:
面对当前语文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教学中存在着“重字词,轻鉴赏:重技能,轻素质;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教学中往往只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使语文教学目标单一化。为解决这个问题。这套丛书在每本的阅读前设有“阅读推荐”: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概述”、“艺术特色”四个项目。为了学生阅读确有实效,在每章前有“引言”,巧妙地把学生带入有情趣的阅读中,而每章后又有“我的思考”。帮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可读点,加上学生自己读后的感悟、心得——“请你参与”,可以预期学生会从中享受到读书的美妙。
针对性:
毕竟学生要面对中、高考,从现实出发,这套丛书还在书后专门设计了“考点链接”,将阅读与考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参考试题”紧跟时代脉搏,既新颖,又经典,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中、高考试题”均是近几年考场出现的典型例题,具有方向性、指导性、训练性,整套题体现了语文综合训练的要求,解决了学生中、高考的燃眉之急。
总之,阅读这套经典性文学名著,真像“坐在寻源的武陵渔船上,饱看夹岸的桃花,有目不暇接之感”。我相信这套大型阅读丛书的问世,对于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倡导和推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张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