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宽容

发布时间: 2010-04-06 02:29:58 作者:

 宽容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4708284/9787544708289
条形码:97875447082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译林人文精选
外文书名:Tolerance

内容简介 《宽容》讲述了:入夜,村民给牲口喂足了水,给木桶汲满了水,便坐下来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白天,知识长老们在阴凉的角落对着古书神秘的篇章苦思冥想;现在,他们走出来,向孙辈唠叨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孩子们却宁可把玩远处而来的漂亮石子。
作者简介 房龙(1882——1944),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青年时期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1921年《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其著作以历史和传记为主,包括《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与伟人谈心》、《伦勃朗的生平与时代》等,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问题,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张蕾芳,女,1963年1月出生,1986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副教授,从事大学外语及英语专业教学22年,现在长沙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译著有:《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亚瑟与乔治》、《鲁滨逊漂流记》、《我不怕压力》、《时间机器》、《我脸上的秘密》。编著有《基辛格》。
媒体推荐 偏见和优越感一旦加上怀疑和恐惧,会使最谦卑最温顺的人变成万物之中最残忍的畜生、宽容理想的不共戴天之敌。
  ——房龙
我们仰望同一片天上的星星,都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居住在同一个苍穹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终极真理,走哪条路去寻找真有那么重要吗?生存之谜太玄妙了,不应该只有一条路通向正确答案。
  ——昆图斯?奥勒留?西马库斯
政府最终目的不是用恐怖来统治或约束,也不是强制使人服从,而是使人免于恐惧,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无拘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政府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斯宾诺莎
历史对于他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
  ——曹聚仁
编辑推荐 读一坊房龙的《宽容》,有助于提高视力。那些历史故事虽已模糊,其实或许离我们很近。书界元老沈昌文作序推荐。
目录
我的宽容和不宽容
序言
第一章 无知的暴虐
第二章 希腊人
第三章 束缚的开始
第四章 众神的隐没
第五章 禁锢
第六章 生活的纯洁
第七章 宗教法庭
第八章 好奇的人
第九章 文字狱
第十章 关于写历史书,尤其是这本书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
第十二章 宗教改革
第十三章 伊拉斯谟
第十四章 拉伯雷
第十五章 换汤不换药
第十六章 再洗礼派教徒
第十七章 索齐尼家族
第十八章 蒙田
第十九章 阿明尼乌
第二十章 布鲁诺
第二十一章 斯宾诺莎
第二十二章 新锡安山
第二十三章 太阳王
第二十四章 腓特烈大帝
第二十五章 伏尔泰
第二十六章 百科全书
第二十七章 革命的不宽容
第二十八章 莱辛
第二十九章 潘恩
第三十章 最近一百年
……
序言 人类在宁静的无知之谷幸福地生活着。
永恒之山朝北、朝南、朝西、朝东绵亘延伸。
知识的小溪在深壑中缓缓流淌。
小溪源于过去之山。
小溪消失在未来之泽地。
小溪不成河,但足以满足村民们微薄的需要。
入夜,村民给牲口喂足了水,给木桶汲满了水,便坐下来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
白天,知识长老们在阴凉的角落对着古书神秘的篇章苦思冥想;
现在,他们走出来,向孙辈唠叨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孩子们却宁可把玩远处而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话往往叫人茫然不解。
但这是一千年前一个被遗忘的民族留下来的。因此,它们很神圣。
在无知之谷,凡是古老的,都是备受推崇的。
那些胆敢否认祖先智慧的人只会遭到体面人的唾弃。
他们就这样相安无事地生活着。
恐惧从未离开过他们。万一分不到公共园子里的果实怎么办?
文摘 第三章 束缚的开始
教会迅速征服了西方世界,人们有时拿这一点来作为基督教源自天界的铁证。是不是这么回事儿跟我不相干,但我认为,绝大多数罗马人被迫居住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恐怕这跟早期传教士传达的充满人情味的信息一样,也是造成传教成功的因素。
到目前为止,我已向你描述的只是罗马人的一面——军人、政客、富有的制造商、科学家、幸运儿的世界,这些人潇洒豁达地居住在拉特兰山坡上,或坎帕尼亚的山丘河谷里,或那不勒斯湾旁。
但这仅仅是一个侧面。
在郊区拥挤的贫民窟里,看不到什么繁荣昌盛的迹象——那种激励诗人讴歌太平盛世,激发演说家把屋大维①比作朱庇特的繁荣昌盛。
绝大多数人住在一排排没有尽头的、过分拥挤臭烘烘的简陋出租屋里,对这拨人来说,生活不过是无止尽的饥饿、流汗和痛苦。这里的男人和女人却听到一个好神奇的故事,大海彼岸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朴素的木匠,用自己双手的劳动换取日用的面包,他爱护穷人和受压迫者,因此遭到残酷而贪婪的敌人杀害,这故事多么逼真切实啊。当然,他们都听说过密特拉神、伊希斯和阿斯塔蒂。可这些神都死了,好多好多年前就死了,人们只能通过道听途说来了解他们,而故事的讲述者也死了好多好多年了。
可是,拿撒勒①的约书亚、基督、希腊传教士称为受膏者的那一位却不同,他刚刚来过这个世界,假如他碰巧在提比略皇帝统治时期到过南叙利亚,说不定许多活着的人还有可能认识他,听过他的宣讲呢。
还有其他人,街角的面包师、邻街的水果贩子,曾在亚壁古道的阴暗小花园里跟某个彼得聊过,就是那个迦百农村庄的渔夫,他确实在各各他山附近逗留过,而且就是在那一个可怕的下午,那位先知被罗马总督的士兵钉在了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
要想知道这个新宗教为什么突然之间受到众人的欢迎,我们必须记住这些情形。
就是这种近在眼前、历历在目的感觉使得基督教比其他宗教更具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耶稣对所有民族中底层穷苦人表现出的无限爱意深深浸透在他的每一次宣讲中。至于他是否完全以追随者所用的语言表达出这一点并不重要,奴隶们有耳朵,听得懂。他们在这对辉煌未来的高尚承诺面前浑身颤抖,第一次看到了新的希望之光。
终于听到了能使他们获得自由的话语。
他们不再是贫穷而低贱的人,不再是这个世界的权贵眼里一道丑陋的风景线。
相反,他们是慈父的宠儿。
他们会拥有这个世界,丰丰满满地拥有。
他们会分享到许多不可一世的达官贵人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