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哲言集:有为与无为

发布时间: 2010-04-06 02:33:15 作者:

 哲言集:有为与无为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433 页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
ISBN:7108008408
条形码:978710800840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媒体推荐 引言
“有为的生活”这一语词使我产生一种奇特的感觉:它所说的是某种不再属于现代的事物,某种古代的事物。如果把它还译成拉丁文即所谓的“vita activa”,就可以看出欧洲精神文化的一个片段。它使人想起两种典范的传统:亚里斯多德的实践概念及其伦理方面的含义;近代的“人类观”,它首先把人看成自己的生活世界的积极塑造者和支配者。在这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断裂,因为对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来说,人既是塑造者,又是受难者,他是被一种更高的现实(存在的现实,神的现实,宇宙的现实)包容的。在这一传统中,“有为的生活”是一个引申出来的现象;而在近代的传统中,它是人在自己的历史行程中创造的一切善的和恶的现实的基础。如果说歌德让他的浮士德思考究竟是言语在先还是行动在先(泰初有言还是泰初有为)的话,那么现在这确实已经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因为言语基本上也是行动,是有效的、创造性的塑造。
如果与“有为的生活”这一用语相联系的古典的性质和近代的性质,在今天都能使人感到古代气息的话,那么究竟的联想把关于一个谨慎小心地行动着的人的设想归入有为之列,这种人尽管与农业的或者甚至市民的关系是相适应的,但是在一个“后市民的”时代,我们宁可把这看成剩余下来的精英的一种完好无恙的能力,有为的人对时间的绝对支配让位给他在体系的运行中的职能;人在“制造”或者在“采取”某种态度,他已不再把自己看成“伟大的”行动着的个人。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会存在非同时事物的同时性,而我们在今天也还有可能碰到原来的关于有为生活的设想,正如我们能够遇到一个照料他的绵羊的牧人一样。但是,合理的目的和职能所支配的有为恰恰已不再是“有为的生活”,因为后者在发生作用时显然是立足于自身的。这种说法既适用于对重大事件的操心,也适用于对本人的业务和本人的生活领域的日常例行的照料。
从另一角度来观察,旧的语词尽管明显地落后于今天的“有为”的直接现实状态,但这也是一个标志,说明在这一方面有某些东西可加挽救或者应当重新发现,当然,在这样做时,会产生由于怀旧而错过合乎时宜的激励的危险。在“有为的生活”中仿佛也要涉及调和各种经验、调和传统与现代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把古代与近代的从“普罗米修士”直到“巨神族”之类的典范形象相对比的经验;也和重新发现一个顺应自然的人的榜样一样,和最近提出的要求在现代色彩的有为中获得解放这一令人困扰的问题一样,起着重大作用。用感性概念和感性关联来传达削土豆皮这一简单经验,看起来毕竟比传达填写纳税申报单的经验要容易。
“有为的生活”是一个表述“时代的精神状态”的词语,一个已成为历史的变革又通向现代的伟大传统,只有在还未成定局的和不明确的未来中才能弄清楚其可能性,“有为的生活”这一词语激励人们在站在这样的一个门槛上时认真思考,而现代总是能同时包含旧事物的衰亡和新事物的发展前景的。当我们用传统的智慧来和现代的问题对话时,二者都会产生变化,会产生像“合乎时代的不合时宜”这样的事情,它也许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发挥一种批判的、激励的和整合的力量。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言论选。编者选辑了古今中外近二百位名家或智者的论有为和无为的言论。这些作者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作者。时代不同、专业不同、身份不同、立场不同、使得本书色彩斑斓,非常适合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走好运,也走恶运
1.楷模
2.格言
第二章 劳动的生存世界
1.祝福和诅咒
……
文摘 书摘
“有为的生活”是一个表述“时代的精神状态”的词语,一个已成为历史的变革又通向现代的伟大传统,只有在还未成定局的和不明确的未来中才能弄清楚其可能性,“有为的生活”这一词语激励人们在站在这样的一个门槛上时认真思考,而现代总是能同时包含旧事物的衰亡和新事物的发展前景的。当我们用传统的智慧来和现代的问题对话时,二者都会产生变化,会产生像“合乎时代的不合时宜”这样的事情,它也许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发挥一种批判的、激
励的和整合的力量。
如果把“有为”一般地界定为生活的一个总体前景,恐怕几乎不会有人反对。实际上在生活内部并不存在“有为”的绝对对立面。例如,静止和有为并不是一组矛盾,因为在静止中,生命,而且不仅是生物生命,也在以它自己的方式运动。生物生命不会停止,只会达到僵化这一模棱两可的情况,在这一情况下生向死过度。精神生命也是有为的生活。人在传统中展开的各种有为的范围在今天仍旧有效“经济的人”,“工作的人”,“享乐的人”,“创造的人”。由此已可以看清楚,有为的生活能在各种范围展开。职能的分化同时也造成了意识的分化。
如果把现实当作整体来现察,这种分化就减少了。德国神秘主义的语言所创造的“现实”概念已经意味着一种精神生活,这种生活不仅是事实和实在,这种生活能包括历史 中的一切有生命事物的可能性,这种生活同时包含行动和潜能活力,这种生活包含并且实现表面上互相对立的力量的平衡,这种生活反映世界秘密的某些内容,并从而最终也反映作为世界的秘密根源、神的“现实”的某些秘密内容。要知道,亚里斯多德和托玛斯主义的传统是把神理解成“现实”,理解成纯粹的行为,理解成创造者和塑造者,理解成人类的历史中的行动者的。基督教吸收了动态的存在概念,把物的创造者、维护者和完成者同时也解释成历史的主人,这个主人在历史本身中度过他的时间,正像约翰书前言中所说的那样,他本身推动一切,却不受一切推动,但对我们来说,他只是在他所产生的影响中、从而也是在作为行动者时,才能被感觉到,我们才能向他恳求。
让我们还是略微谈一下这一种思想:有为的生活是向各种范围分化和展开的。分化和范围化本身又是有为生活的现代性的一个标志,因为它们在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必然不是经常直接作为整体的代表,而是作为各个个体之间的分裂出现的。因此人们可以像马克思已经做过的那样,把有为的生活首先理解为劳动,这种劳动是与那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