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2版)

发布时间: 2010-04-06 03:57:35 作者: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309067248
条形码:9787309067248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

内容简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2版)》立足幼儿师范院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实际,力图较好地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体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整个学前期,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教材的每章内容均包括学习要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有关理论和观点阐述、典型案例及案例分析、参考资料、课后思考与练习、附录资料,从多侧面、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方便教师操作和使用。
第二版教材优化了章节结构,更新、增补了大量最新的教学案例和活动方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完善,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编辑推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2版)》为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一、社会性简介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
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特点
三、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五、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现状与趋势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二、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三、确保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内容
二、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
二、活动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强化原则
五、一致性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第三节 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专门的教育活动
二、随机教育
三、家园合作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一节 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一、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二、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框架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形式的选择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原则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
一、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
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一、评价实施的准备阶段
二、评价实施阶段
三、评价结果反馈阶段
思考与练习
附录“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参考文献
……
序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专门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最近几年才开始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帮助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尽快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掌握相关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突出实用性、操作性的要求,从文字表述到编排形式上,体现简明易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生动活泼等特点,使学生爱读;同时在每一章的开始部分有学习要点,中间有理论知识、参考资料,最后有思考与练习,便于学生学习时抓住重点,开阔视野,复习巩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文摘 插图:


邻里之间的交往更加方便,孩子和居所附近的同龄伙伴交往,对社会性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家长要鼓励孩子“串门”,尤其是城市家庭,更应注意防止独生子女由于缺少交往伙伴而形成过早成熟的“小大人”倾向,或者形成自私、独占的性格。
2.注意随机教育
家长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教育措施。例如,孩子吃饭时掉了不少饭粒儿,家长一方面要让孩子捡起来,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了解粮食是如何种出来的,农民种粮食很辛苦等等,让孩子懂得节约粮食的道理。孩子在别人家做客时不懂事、没有礼貌,家长也要寻找合适的机会,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
3.利用电视、儿童读物、节日活动等进行教育
电视等大众媒体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从现实情况看,儿童受电视内容的影响越来越大,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学前儿童还不善于分辨节目内容的好坏,所学习和模仿的内容有时是错误的甚至危险的,因此家长要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帮孩子选择有教育性、启发性、能够激发儿童求知欲的电视节目,而且最好和孩子一起看,教孩子正确理解节目内容,并把正确的观点传递给他们。
儿童读物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家长要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能促进其社会性健康发展的读物,使孩子通过儿童读物了解社会知识,提高认识能力。有时间的话,家长还应与孩子一起读书,这样不仅可以为孩子解释内容,而且密切了亲子关系。
节日庆祝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项内容。我国有许多传统的和现代的节日,很多家庭也有自己值得庆祝的日子,可以让孩子参与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加深孩子对社会的认识,激发孩子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例如,庆祝“春节”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参与准备过节物品,和家长一起包饺子、贴对联、拜年等等,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国庆节”到来时可以让孩子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参与社会上的庆祝活动,增进孩子对祖国的情感;“世界环保日”可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等等。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