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九洲出版社
页码:43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1957814/9787801957818
条形码:97878019578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联信
内容简介 《两晋(白话版)》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也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足见本系列书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学者。其中《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有史以来最通俗、最风趣、最受欢迎的历史读物,蔡东藩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媒体推荐 知名学者、作家对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评论
一部《二十四史》,分最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
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演义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
——裴效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
在延安时期,读书的条件好一些。他(毛泽东——引注)托人买了两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著),除自己阅读,还向别人推荐。
——逢先知(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杨天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
蔡东藩的通俗史学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义史书当中出版发行历时最长、数量最大的一种。
——李志庭(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学”;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看?
——二月河(著名历史小说家)
编辑推荐 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一部受到毛泽东、顾颉刚、二月河等人推崇的历史读物,前后印刷多达数百万册。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的传世之作,11位名校博士的精心翻译,造就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作序推荐。
目录
笨儿当太子
晋武帝被骗
贾女偷香
堕泪碑
东吴的覆亡
羊车轶闻
武帝驾崩
悍后贾南风
人臣的悲哀
竹林七贤
枉死的皇太子
司马伦篡位
司马同专权
王室内讧
平定荆州
烽火洛阳城
刘渊建汉
司马越起兵
呆皇帝暴死
陈敏败亡
北宫纯平贼
刘聪继位
司马越自误误国
洛阳失陷
怀帝愧死他乡
祖逖渡江
大意失蓟城
陶侃勇破乱贼
西晋亡
愍帝之死
东晋的兴立
石勒建后赵
王敦造反
谯王举义
元帝饮恨
讨伐王敦
明帝早逝
苏峻造反
勇将毛宝
苏峻的败亡
刘曜失洛阳
石勒称帝
石虎擅杀太后
蜀乱
石虎的家乱
李寿篡夺西蜀
庾冰拥立司马岳
功臣的结局
桓温平巴蜀
谢艾凉州破敌
石虎怒焚逆子
石氏之乱
后赵亡国
慕容恪灭魏
多疑的殷浩
苻生继任秦位
暴君苻生
慕容俊托孤
张天锡弑君
桓温石门退师
慕容垂奔秦
苻坚灭前燕
奕帝被废
桓温见鬼丧命
张天锡降秦
谢玄退秦
淝水之战
慕容垂建后燕
凤凰入阿房
秦主新城自缢
慕容冲之死
苻秦多烈妇
北魏崛起
姚苌的噩梦
北魏争雄
司马道子专权
张贵人弑君
小人王国宝
三分凉土
慕容宝逃跑
中山变乱
慕容盛复国
王恭受戮
才女谢道韫
殷仲堪自误
后凉吕氏家乱
南燕定都广固
刘裕大胜孙恩
桓玄夺晋位
刘裕入都
晋安帝回都
赫连勃勃建夏
慕容超即位
南燕危矣
慕容超亡国
北魏之变
平定西蜀
南凉国灭
后秦灭亡
刘裕篡晋
……
序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文摘 笨儿当太子
晋朝起源于司马懿,司马懿起家于河内。司马懿曾在汉相曹操旗下任职,在曹丕谋权篡位之际掌握了兵权,并在与吴、蜀的数年对抗中积累起了赫赫战绩。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父位,任大将军一职,统领各军。司马师位极人臣,飞扬跋扈,竟将魏主曹芳及皇后张氏废黜。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职位。司马昭比兄长更为大逆不道,居然大摇大摆地穿龙袍、戴龙帽。魏主曹髦忍无可忍,愤恨交加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随即召来后宫的侍卫和宦官,准备亲自讨伐司马昭。
魏主一行人刚走到南阙,就被一个中护军挡住了去路。此人是平怊人贾充,长得面目狰狞,须眉似戟。魏主喝令他退下,贾充不从,反而带着手下与侍卫扭打起来。打了一两个时辰,贾充见寡不敌众,正准备撤退。这时,太子舍人成济带兵过来,质问贾充为何与魏主大起争执。贾充厉声说道:“司马公豢养你们正是为了今日,何必多问!”成济会意,于是举起长矛,突然刺向魏主。魏主猝不及防,竟然被他刺死了。其他人见此情形,立即逃散。
司马昭得知变乱的消息,立即召来群臣商议魏主的后事。尚书仆射陈泰流着泪对司马昭说道:“应当诛杀贾充,向天下人谢罪。”贾充是司马昭的走狗,司马昭怎么舍得杀他?便想了一个李代桃僵的诡计,把责任全推给成济,将成济及其三族全部杀害。司马昭命长子司马炎迎来曹璜继承帝位。曹璜当时年仅十五岁,改名为奂。曹奂仅有帝名而已,一切国政全由司马昭把持。司马昭部署兵马,准备攻打蜀汉。猛将邓艾、钟会兵分两路。一举攻下成都,收降了蜀汉主刘禅。司马昭位居相国,加封晋公,不久又晋爵为晋王。没过多久,司马炎被任命为副相国。父子二人正准备篡取曹家的皇位。司马昭却患了重病,没几天便死了。司马炎继承父位不到两个月,便指使家臣胁迫魏主让位。魏主曹奂本来就是个傀儡。为保全性命只好退位让国。
当时已是隆冬时节,大雪纷飞。司马炎迫不及待要即位,当即选定吉日在南郊设坛,祭告天地,准备登基。祭礼完毕,返回洛阳宫。在太极殿里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司马炎随即颁发诏书,大赦天下,国号晋,改元泰始;封魏主曹奂为陈留王,将他迁到邺宫居住。曹奂不敢逗留,立即上殿辞行。朝中大臣只有太傅司马孚前来拜别故主,他边哭边说道:“臣已年老,不能再有所作为,但一生只认自己是大魏的臣子。”司马炎受禅时,只有司马孚不赞成。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二弟,即新主司马炎的叔祖父。他官至太傅,生平洁身自爱,从不干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