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6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70257027006
条形码:9770257027006
ISSN:025702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读书(2010年1月)》内容简介:二十多年前,我就与西藏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汉藏两种文化交流的历史越了解、研究越深入,我就越发感受到汉藏两种文化传统的互相渗透是如何的深刻和不可分离。
编辑推荐 《读书(2010年1月)》:沈卫荣 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
刘禾等 关于《帝国的话语政治》的讨论
王子今 东汉的“学习型社会”
刘再复、李泽厚 二十一世纪的哲学展望
孟捷 一本后冷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兰林友 常在金沙江边走
杨姿 文物的出土与科学的扎根
目录
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
如何讲述本来的西藏
关于《帝国的话语政治》的讨论
东汉的“学习型社会”
“启蒙运动存在于别处”
二十一世纪的哲学展望
一个时代的塑造者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
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短长书
五十年后的一份异议
一本后冷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缘何颁给政治学家.
常在金沙江边走
春蚕到死丝未尽(下)
“叫我如何不想她”
文物的出土与科学的扎根
双重思想的变奏曲
读书平台
所谓封建社会理论问题
读书短札
“走向公民建筑”评奖好
漫画
画说
……
文摘 插图:

读了刘禾这部新书以后,感觉到强烈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来自一个新的概念的建立。新概念的提出是可以打开以前好多没有看到的领域,甚至可以从表面进入到事物的深层,发现新的关系性。
刘禾在前一部著作里曾提出“跨语际实践”的概念,带动起她对中国“被译介的现代性”之论述,本书中则更涉及国际政治的符号学转向,我觉得特别是“衍指符号”这个概念尤为重要,它不仅把外交文书中甲方语言概念被翻译成乙方语言从而获得表述形式、发生语义衍生的复杂流动过程呈现了出来,而且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概念去分析国际关系中主权话语之间相互交叉斗争碰撞这样一种复杂的权力关系。以前我们谈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主义没有切肤之感,读刘禾对“夷”字在十九世纪国际关系中被翻译和重述的命运,让我们真切感到了英帝国霸权的暴力性。刘禾所谓的“衍指符号”,还指国际法的文本、语词在翻译、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即一个原本属于欧洲的地区性成文法如何在十九世纪被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比如第四章对《万国公法》的研究。这样一种分析确实令人震撼。
从文本、符号、语词的层面深入到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历史关系,特别是十九世纪以来英帝国和清朝乃至整个世界秩序的结构关系。这样一种话语分析的确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而且从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好多相关的新问题。我个人特别感兴趣讲《(万国公法》的第四章。书里提到,美国惠顿氏《万国公法》一八六四年在中国被翻译以后,第二年就传到了日本,正好是在维新政府要建立起来的前夕,它在日本发挥的作用和在中国完全不一样。实际上,当时在日本还有一部国际法著作影响巨大,即在一八六八年也就是明治维新那一年,由日人西周助翻译的《荷兰毕洒林氏万国公法》。有日本学者指出,实际上这两部《万国公法》给刚刚起步的维新政府提供了内政外交上的基本依据。日本的维 新人士在接纳当时源自西方的国际法时,不仅照搬了其法律条文,而且深得隐藏于背后的那个文明与野蛮二元论的逻辑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