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黄河潼关河段清淤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4-07 02:10:15 作者:

 黄河潼关河段清淤关键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
ISBN:7806217940
条形码:978780621794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为了系统地研究射流清淤的机理和作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立项开展了“1 998~2000年黄河潼关河段清淤工程”,以期通过原型试验和实测资料来研究影响潼关高程变化的主要因素、潼关高程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潼关河段清淤机理、射流系统装置、潼关河段清淤效果及改善潼关高程的作用等。1999年“潼关河段清淤关键技术研究”列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黄河中下游河道防洪减淤关键技术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射流清淤技术研究及应用

第二章 潼关高程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规律
第一节 蓄清排浑运用以来潼关高程变化的特点
第二节 影响潼关高程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潼关高程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潼关河段射流清淤机理
第一节 清淤的提出和清淤方式的选择
第二节 射流冲刷机理
第三节 射流清淤机理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射流清淤设备研究
第一节 射流清淤设备的组成
第二节 射流系统参数的确定
第三节 射流系统布置
第四节 射流船适应性的研究及应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潼关河段清淤方案
第一节 清淤基本原则
第二节 清淤河段
第三节 清淤时机
第四节 清淤作业方法
第五节 船队规模
第六节 资料观测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潼关河段射流清淤作用分析
第一节 泥沙冲起量
第二节 射流清淤对河道形态的调整作用
第三节 射流清淤对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射流清淤改善潼关高程作用分析
第五节 射流清淤改善潼关高程作用计算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
序言 潼关断面位于黄河和渭河汇流区下游,距三门峡水库大坝113.5 km,是渭河下游和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的局部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的升降对渭河下游和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纵剖面的调整及冲淤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潼关高程的升降一直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1986年以来,由于黄河汛期来水量大幅度减少,一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潼关高程又逐步抬升,并保持居高不下的局面。为缓解潼关高程上升带来的问题,有关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除进一步扩大三门峡水库的泄流规模、优化水库调度运用外,从1996年开始,在潼关河段开展了射流清淤。
为了系统地研究射流清淤的机理和作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立项开展了“1 998~2000年黄河潼关河段清淤工程”,以期通过原型试验和实测资料来研究影响潼关高程变化的主要因素、潼关高程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潼关河段清淤机理、射流系统装置、潼关河段清淤效果及改善潼关高程的作用等。1999年“潼关河段清淤关键技术研究”列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黄河中下游河道防洪减淤关键技术研究”。
潼关清淤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技术含量高,问题复杂,其中许多理论和机理属于原始创新。清淤的规模也由最初在民船上安装简易射流设备发展到研制出九艘专业射流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潼关河道通过机械清淤,改善了边界条件,提高了输沙能力,增大了洪水冲刷幅度,对保持潼关高程相对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书深入分析了1974~2000年三门峡水库来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潼关上下游河段冲淤变化等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及潼关高程演变规律;论证了射流冲刷的原理和潼关河段射流清淤的机理;结合室内外射流冲刷试验成果,设计了适合潼关河段的射流清淤系统和船型;根据水沙条件和河道状况,提出了指导潼关河段清淤的实施方案和作业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数模计算,阐述了射流清淤稳定及控制潼关高程的效果。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水利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