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040122839
条形码:97870401228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4卷)辽金时代部分)是国家“九五” 规划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约240万字,选录了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选编者特别注意选录了那些在文学史上代表某种流派和风格的、对某种文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重视选文和注释的科学性,作品原文均从校勘完善的通行文本中选录,注释中吸收了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的新成果,同时力求做到准确、简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亦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一、诗
王禹
畲田词(选三)(1)村行(2)
释惠崇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3)
魏野
登原州城呈张蒉从事(4)
林逋
山园小梅二首(选一)(5)
杨亿
汉武(7)
石延年
寄尹师鲁(9)
梅尧臣
陶者(11)鲁山山行(11)书哀(12)东溪(13)
欧阳修
戏答元珍(14)明妃曲和王介甫作(15)
苏舜钦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17)淮中晚泊犊头(18)
邵雍
插花吟(19)
王安石
河北民(20)明妃曲(选一)(21)泊船瓜洲(23)题西太一宫壁(选一)(24)书湖阴先生壁(25)
王令
暑旱苦热(26)
郭祥正
金山行(27)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29)游金山寺(30)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一)(31)百步洪(32)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34)题西林壁(36)惠崇春江晓景(37)汲江煎茶(37)六月二十日夜渡海(39)
释道潜
东园(选一)(41)
孔乎仲
禾熟(选一)(41)
黄庭坚
赣上食莲有感(42)登快阁(44)送王郎(45)寄黄畿复(47)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48)鄂州南楼书事四首(选一)(49)
秦观
春日(选一)(50)
陈师道
示三子(51)绝句(选一)(52)宿齐河(53)
张耒
海州道中二首(54)怀金陵(选一)(55)劳歌(55)
徐
春日游湖上(56)
汪藻
即事(选一)(57)
吕本中
兵乱后自嬉杂诗(选二)(58)
曾畿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
喜而有作(59)
陈与义
和张规臣《水墨梅》(选四)(61)春日(选一)(63)登岳阳楼(选一)(63)
刘子翠
汴京纪事(选三)(64)
陆游
游山西村(66)剑门道中遇微雨(67)长歌行(68)
关山月(69)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70)小园(选二)(71)
书愤(7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一)(73)沈园(二首)(73)
范成大
催租行(75)州桥(75)四时田园杂兴(选十三)(76)
萧德藻
古梅二首(80)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选一)(82)夏夜追凉(82)小池(83)戏笔(选一)(83)夜宿东渚放歌(选二)初入淮河(选二)(85)
林异
题临安邸(86)
朱熹
春日(86)观书有感二首(87)
刘过
登多景楼(88)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选三)(89)
戴复古
频酌淮河水(91)夜宿田家(91)
翁卷
乡村四月(92)
赵师秀
薛氏瓜庐(93)
刘克庄
戊辰即事(94)国殇行(95)
方岳
春思(选一)(96)
文天祥
扬子江(97)过零丁洋(97)金陵驿(选一)(98)
汪元量
醉歌(选二)(99)湖州歌(选三)(100)
林景熙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102)
谢翱
书文山卷后(103)
萧瑟瑟
讽谏歌(104)
宇文虚中
又和九日(104)
蔡
雷川道中(105)
元好问
论诗(选二)(106)岐阳(选一)(107)外家南寺(108)
二、词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110)苏幕遮(碧云天)(112)
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114)雨霖铃(寒蝉凄切)(116)
定风波(自春来)(11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118)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120)木兰花(龙头舴
艋吴儿竞)(121)
晏殊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12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
欧阳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125)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126)
晏畿道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129)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130)
王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131)
孙浩然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133)
苏轼
三、文
四、小说
……
文摘 一、诗
王 禹
王禹傅(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登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第。历任成武(今属山东)主簿、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知滁州(今属安徽)、扬州(今属江苏)、黄州(今属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等职。王禹秉性刚直,居官清正,关心民生疾苦,洞察政治时弊,曾多次上书提出改革意见,为北宋政治改革之先驱。因其直言敢谏,为朝中权贵所不容,前后三次被贬。王禹僻诗文多涉规讽,当时颇负盛名,主盟一时。他不满五代浮靡文风,积极倡导革弊复古,是宋代文学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为文推重韩柳古文,主张“传道而明心”,“句易道,义易晓”,作诗主要宗法白居易,兼学杜甫,反映时事民瘼,注意艺术提炼。所作诗文,内容较为充实,风格平易淡雅,对后来宋代文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有《小畜集》、《小畜外集》传世,以《四部丛刊》本较为通行。
畲田词(选三)【解题】
畲田,古代的一种耕种方式。开春时,先将地里的草木用火焚烧,灰烬作肥料,再下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作者遭诬陷获罪贬为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次年初春写下了这组诗,原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三、四首。作者写有较长的序,交代写作缘起,大意是说,商州南部的丰阳、上津等地皆深山穷谷,当地山民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地。耕种时,山民们互助合作,主人备酒肉款待,还要击鼓唱歌,互相勉励。作者认为他们的行动可嘉,精神可贵,于是作《畲田词》五首,以表赞美和鼓励。歌词也因此写得比较通俗,易唱易懂。诗中着意发挥山农自力更生、劳动自给、互助合作的可贵精神。整组诗将诗序中所述的“畲田”诸况,——概括进去。大体上每首前两句写“畲田”,后两句便生发开去,叙述、描绘和议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