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41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801097920
条形码:97878010979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作者简介 杜全忠,1953年生,河北省乐亭县人.毕业于河北省师范学院中文系,副研究馆员。现为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河北省党史学会理事、河北省旅游协会理事、唐山市政协委员、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百名人才库优秀人才。
在文博战线工作二十多年,在李大钊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著有《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纪念馆》、《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等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2004年7月被中宣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媒体推荐 书评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
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狱中自述》
万一横逆之来,迫我于绝境,则当率我四万万忠义勇健之同
胞.出其丹心碧血,染吾黄帝以降列祖列宗光荣历史之末页。
——《警告全国父老书》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
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青春》
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革命先驱,李大钊的一生短暂而又光辉,从天津投考新式学堂开妈,他就开始了他努力于摆脱桎梏的一生:到求学日本,选择马克思主义,献身革命……本书较以前的李大钊传记作品,更注重其家乡、出身、家庭状况等的研究,对于李大钊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1
李大钊烈士碑文/5
简介考证研究
李大钊生平简介/11
李大钊故居简介/60
李大钊纪念馆简介/65
……
文摘 书摘
二、法政六年
1907年9月李大钊到天津投考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学
堂为学校)和长芦银行专修所,被两校同时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天津北洋法
政专门学堂并在这里度过了近6年之久的学习生活。对于这一选择,他自己
是这样叙述的:“钊感于国势之威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
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仿日本法律学校学制,6年毕业。前3年为预备科,外
语占主要地位。第一外语日语,每周12小时,第二外语任选英、法、德语,
第一年每周6小时,第三年递增至10小时,因此外语课每周18小时,占全周
课时36小时的二分之一。学校章程还规定,外籍教员授课,无论正科预科一
概不用通译,使学生直接听讲,以节钟点而收实益。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全
力学习外语(首先是日语)。进入正科后,分法律、政治两门,仍为3年。以
政治专业为例,必修科目包括中国的《大清律例》、《大清会典》;西方的
政治学、财政学、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哲学、政治史、外交
史、通商史、宪法、民法、刑法、国际公法、私法、商业、银行、货币、商
法、地方自治、统计等,多达30余科。考试制度极为严格,在章程中,明白
规定两次学年考试不及格者责令退学,所以学习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李大钊入学后,由于经济原因,一度不能安心读书。在他报考法政专门
学堂之前,祖父李如珍辞世,家境渐显困难。当时,李大钊在学堂每月必须
交纳“学费三元,膳费五元”,此外“凡堂中一切操衣、纸笔、零用等费,
概归自备”,费用总计每月十元左右。这笔费用对于李大钊来说是一个不小
的负担,只能靠夫人赵纫兰“典当挪借”,对此他深感不安。后来经伯父李
任元劝说,并在赵纫兰的鼓励和支持下,李大钊才得以安下心来学习。他如
饥似渴地阅读和钻研西方的“政理”,即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学说,同
时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由于
天资聪颖,博学强记,再加上刻苦攻读,所以无论外语(英日两科)还是专业
课程,他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以
及19世纪欧美宪政与民主的理论中,深受启发和影响,逐步形成反封建专制
制度,要求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正是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的6年,是李大钊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