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页码:21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113089577
条形码:97871130895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仓储与配送管理》教材主要是供本科和高职类专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企业物流相关作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使用。《仓储与配送管理》从仓储和配送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现代仓储和配送管理进行论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简单适用,实践操作细致明了,并以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目录
第一章仓储管理概述
第一节仓储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仓储概述
第三节仓储管理
思考题
第二章仓储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仓储系统概述
第二节货架与月台技术
第三节搬运与输送设备
第四节自动化立体仓库
思考题
第三章库存管理
第一节库存概述
第二节库存管理的含义、目标及评价指标
第三节库存管理方法
思考题
第四章仓储成本管理
第一节仓储成本的构成
第二节仓储成本的计算
第三节仓储成本分析与控制
思考题
第五章仓储管理绩效评价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仓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第四节提升仓储管理绩效的方法
思考题
第六章配送概述
第一节配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配送的含义与特点
第三节配送的分类
第四节配送中心规划资料的分析
思考题
第七章配送系统模式
第一节配送的功能
第二节配送网络
第三节配送模式
思考题
第八章配送的运作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进货作业
第三节拣货作业
第四节补货作业
第五节配货作业
第六节送货作业
思考题
第九章配送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制定配送计划的方法
第二节配送路线与车辆调度
第三节配送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配送组织与经营管理
思考题
第十章配送成本管理
第一节配送成本的构成
第二节配送成本的核算
第三节配送成本控制与分析
第四节配送成本控制的策略
第五节配送成本控制的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2l世纪。追溯上个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初期的经验管理到后期的科学管理,从工业化时代的规模经营管理到信息化时代的基于信息基础的企业再造,从注重等级和控制的“金字塔”式组织模式到基于网络和知识的“柔性”组织模式,这些,无论是在管理的理论、思想观念和技术方法上,还是在管理实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各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管理热潮,管理学界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1994年教育部批准在9所重点高校试点举办工商管理(MBA)硕士研究生教育,现在已经发展到63所;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组升格为管理学部;1997年在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过程中,将管理学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与经济学并列的学科门类之一;2002年管理学界的专家首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重大的变革标志着管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认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中国经济要面对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管理教育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适应变化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管理学界亟需研究与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mcker)曾经指出:“对我们的社会来说,管理是一种最显著的创新。”另一名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也曾指出:“彻底重塑传统管理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社会呼唤“管理教育创新”的背景下,组织一套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经济及管理类学科规划教材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普通高校经济管理院(系)协作会最初是由我国北方八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两市(北京、天津)的数十所高校经济管理院系自发形成的教学协作组织。协作会成立14年来,以团结友谊、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精神,坚持在管理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学科建设与发展、教材规划编写,以及人才培养与校际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文摘 五、物流管理绩效评价1.评价指标的选取绩效考核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评价指标。选取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指标,经历了从单一指标到多维指标的发展过程。
企业经营者关注生产运作中的物料管理职能的绩效评价,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其业务单元或组织的目标缺乏联系,多个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学者们试图用多指标来评价物流绩效,将绩效定义为七个维度:效果、效率、质量、生产率、工作质量、创新和利润率。有学者将实体分销的效果定义为分销计划满足客户的程度,注意到了客户要求的满足是评价物流服务绩效的重要方面。物流功能的评价包括三个领域:生产率、利用率和绩效。他将生产率定义为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之比;利用率等于已应用能力与可获得能力之比;而绩效则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之比。在不积极的初级阶段,只用非常简单的从财务获得的指标测量绩效;在反应式的第二阶段,用简单的生产率指标评价绩效;对于准主动性的公司,则设置有意义的运作目标,采用较为复杂的绩效测量体系;第四阶段则是跨部门的整合物流系统评价,采用财务的、非财务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而且注意平衡部门间的目标。在众多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中,成本和客户服务是物流绩效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成本代表投入,客户服务代表最终产出,但成本与服务的组合随着客户的不同而不同。
实际上在制定物流绩效评价时主要应考虑以下指标:送货时间(交货周期),即客户从订货到收货的整个时间,该指标反映了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迅捷性;送货可靠性,该指标反映了物流企业履行承诺的能力,即度量,其反映的是能否正确地满足客户的订货;而同时也得考虑送货灵活性、库存水平这些指标。要求每一项指标都应有3个指标值,即理想值、目标值和当前值,物流绩效管理的目标就是按照理想值设定目标值,根据目标值改进现有的绩效状况。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内部绩效衡量通常从以下五方面来评价。第一是成本,物流绩效最直接的反映是完成特定运作目标所发生的真实成本,物流成本绩效的代表性指标是以总金额表示的销售量的百分比或每个单位数量的成本。第二是客户服务,它考察了一个公司满足客户需要的相对能力,通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及时发运、周期时间、客户服务速度、客户调查等;第三是生产率指标,生产率是系统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投入的资源数量与产出(货物或服务)之间的相对关系,通常用比率或指数表示;第四是资产衡量,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