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李嘉诚如是说:中国教父级企业家的商道

发布时间: 2010-04-07 06:30:55 作者:

 李嘉诚如是说:中国教父级企业家的商道智慧与管理真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1786183
条形码:97875017861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李嘉诚如是说:中国教父级企业家的商道智慧与管理真经》内容简介:李嘉诚,华人商界最响亮的名字,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引起强烈的震颤,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被视为影响全球行业未来的风向标。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神话色彩的财富巨人。一个没有显赫身世、没有高学历的普通人,却成了令全球惊叹的庞大商业帝国的掌门人。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在全球56个国家有业务,在香港的业务更是无孔不入。“除非有人愿意迁岛,或是无须用任何电力,才能与李氏业务划清界线。”英国《金融时报》如是评价。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则评价道:“环顾亚洲,甚至全球,只有少数企业家能够从艰苦的童年,克服种种挑战而成功建立一个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6个国家的庞大商业王国。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称号。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他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企业视野和超凡成就的强人。”
李嘉诚与其他华人资本家一起,取代英资成为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力量。他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放弃学习,在众多领域都进入最高境界。
作者简介 李玉舒,资深管理顾问、企业观察家。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对商业及企业运作规律颇有心得。崇拜商业巨擘李嘉诚,并长期关注及研究其商道精华。
媒体推荐 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了一些经营的要诀。
  ——李嘉诚
环顾亚洲,甚至全球,只有少数企业家能够从艰苦的童年,克服种种挑战而成功建立一个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4个国家的庞大商业王国。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称号。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他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企业视野和超凡成就的强人。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
编辑推荐 《李嘉诚如是说:中国教父级企业家的商道智慧与管理真经》:
全球华人的财富偶像 商业巨擘的商道真经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 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
香港《资本》杂志评选的香港十大 最具权势的财经人物之首
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从一无所有 到世界华人首富
李嘉诚经典语录
我常常问自己,你是想当一个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之便。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使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认识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
我们的模式,应该说是一个国际公司.综合企业,我们公司的组织是:原则上是西方管理模式,但是加入了中国文化哲学。
可以亳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从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到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到10%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投资时我会先设想,投资失败可以到什么程度?成功得多几倍都没关系,我也曾有投资赚十多倍,有的生意也做得非常好,亏本的非常少,因为我不贪心。公司是从来没亏过的,个人赚的钱和财产,也是一直在增加的。但我并没有赚快钱的机会,因为我比较小心。正像日本商人觉得本国太小,需要为资金寻找新出路一样,香港的商人也有这种感觉。—句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据投资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我们历来只做长线投资。如果出售一部分业务可以改善我们的战略地位,我们会考虑这一步骤。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老话:“未买先想卖。”在你还没有买进来之前就要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后会怎么样。我在做任何项目时,都会要用99%的时间去考虑失败,用1%的时间去考虑收益。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多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比拟的。衡量财富就是我所讲的,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让更多的人受到关怀。
目录
第1章 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李嘉诚论经营理念
冒险,但不能盲目/3
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5
分散投资:不钟情某项业务/8
不疾而速,稳中求进/10
负债率是重要健康指标/12
所有人冲进去时要出来/15

第2章 低潮时做重大投资——李嘉诚论投资思想
“低谷过后是高峰”/21
长线投资,获取利润/22
不要有非买不可的心理/26
知止不败,过犹不及/29
投资考量最重要的因素/30
“买最终是为了卖”/35

第3章 没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团队——李嘉诚论管人与用人策略
没有傲心有傲骨的团队/41
“员工养活老板”/45
创造员工归向心/48
知人善任,唯才是用/50
无接班人计划/52
留机会给年轻人/55
授权产生高杠杆作用/57
人才之外就是组织制度/60
重用“客卿”/62
附录:管理的艺术/65

第4章 管理的艺术——李嘉诚论管理与创新
将新思维与传统中和/73
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责任/74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76
追求最新的知识/82
创新对于未来繁荣的作用/86

第5章 世情才是大学问——李嘉诚论做人与做事
信誉:价值无限的资产/91
世情才是大学问/94
谦虚的心是知识之源/97
以“诚”待人/100
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建立正直/104
延伸阅读:AREYOUREADY/106

第6章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李嘉诚论合作精神
顾及对方的利益/111
不独利己,利益均沾/114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118
友善交易的哲学/119
首先考虑对方的利益/122

第7章 “东方不亮西方亮”——李嘉诚论并购与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海外扩张/129
蛇吞象:收购和黄/132
收购港灯:不变应万变/135
收购赫斯基/137

第8章 止惰和守勤是我的信条——李嘉诚论成功之道
判断力:磨砺眼光/145
静下心来,认真寻找机会/148
没有知识,很难做成大事业/150
不能有志无才/155
止惰和守勤的信条/158
有志,有识,有恒/161
扬长避短,全力发挥优势/163
延伸阅读:李嘉诚谈成功3Q/166

第9章 经历忧患可令人审慎——李嘉诚论企业家精神
“节俭只是对自己”/171
经历忧患可令人审慎/173
宏观视野,了解细节/176
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分钟/179
延伸阅读:内心的天空/180

第10章 “富过三代”——李嘉诚论下一代的培养
教导做人的道理/185
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188
给孩子磨砺的机会/191
尊重孩子的选择/194

第11章 “内心的富贵”——李嘉诚论慈善事业
“内心的富贵”/199
“第三个儿子”/204
慈善只是一种做人方式/207
真正付出时间做慈善/209
基金会运作方式/214
附录一:李嘉诚个人档案表/218
附录二:李嘉诚精彩语录/227
参考文献/229
后记/249
……
序言 李嘉诚,华人商界最响亮的名字,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引起强烈的震颤,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被视为影响全球行业未来的风向标。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神话色彩的财富巨人。一个没有显赫身世、没有高学历的普通人,却成了令全球惊叹的庞大商业帝国的掌门人。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在全球56个国家有业务,在香港的业务更是无孔不入。“除非有人愿意迁岛,或是无须用任何电力,才能与李氏业务划清界线。”英国《金融时报》如是评价。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则评价道:“环顾亚洲,甚至全球,只有少数企业家能够从艰苦的童年,克服种种挑战而成功建立一个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6个国家的庞大商业王国。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称号。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他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企业视野和超凡成就的强人。”
李嘉诚与其他华人资本家一起,取代英资成为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力量。他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放弃学习,在众多领域都进入最高境界。
文摘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企业家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有冒险倾向”。管理大师德鲁克并不认同。他在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写道:“一位著名的成功创新者兼企业家被要求对此(企业家具有冒险倾向)发展意见。他在以往的25年时间里,凭借一项基于程序的创新,在太空领域创建了一家庞大的全球性企业。他说:‘我对诸位(各位心理学家)的大作感到困惑,和大家一样,我认识许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包括我自己。我从来就不曾具有过‘企业家性格’。但是,我所认识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而且只有这样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冒险家’。他们都会确定所必须承受的风险,然后,尽量将风险化解到最低限度,否则,就没有人会成功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想成为一个冒险家,我早就投向房地产或商品贸易了,或者会如我母亲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他的这番话与我自己的体验完全不谋而合,我也认识许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具有‘冒险倾向’。”
有些人认为,李嘉诚看起来像个赌徒,在别人认为危险的时候,他进入。然而,正如德鲁克所说的一样,企业家的特质并不是冒险,而是在把握机会的时候,将所要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李嘉诚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其对风险的审慎态度。
1950年,在其塑料花工厂成立时,为了节省微薄的租金,李嘉诚选择了一个货仓做工厂。不久之后,因香港连降暴雨,刚刚添置的塑胶机器接连被泡坏,结果开业后不到两个月就需另觅厂房经营。
后记 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查阅、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从中吸收和借鉴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由于资料来源广泛,兼时间仓促,部分资料未能(正确)注明来源及联系版权拥有者并支付稿酬,希望版权拥有者见到本声明后及时与我们联系(E-mail:ljcrss@sina.com)。在此表示感谢与歉意。
此外,要特别感谢陈宗卿、程丹、朱直平、方井荣、符志甜、王强梅、符智敏、麦孙愉、刘爱香、卢运强、柯洪明、林接龙、胡福带、王德亮、文光波、黄成亮、邓强、卢东秀、黄秋兰、黄友成、卢灵友、吉梅英、琼芳、陶昌浪、黎祥龙、李兵、杨谋深、陈立、梁国洁、邓悦林、韩乐、文英持、梁康祥、李振球、符树雄、符忠辉、高保发、古德智、桂婷妹、郭乐平、刘兴英、韩山元、何金木、何曦、李其彦、吉雄、廖小霞、林德华、吉世雄、刘锦桂、黄伟山、刘一龙、柳国才、王瑞根、吉秀卫、吴昌花、李尾安、卢运华、李振导、陆钟晓、吕宾、陈玉壮等人为此书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他们本书才得以尽快与读者见面。
读书人网 >企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