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1994年08月
ISBN:7801030079
条形码:97878010300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禅学丛书
内容简介 《禅与中国园林》论文专著,层出不穷。内容丰富,词彩动人,读起来令我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但是,一旦掩卷沉思,则又似乎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多少东西,杂乱而浑沌,一点也不明朗。有的人钻研得很深;但是,人们如果想理出一点头绪,则又似乎抓不住一条纲,依然是杂乱而浑沌。这问题真有点像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我怅然懵然。记得西方某一位名人说过,读别人的书,就好像是让别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我让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次数之多,无法统计了。结果并没能跑出一个所以然来。
编辑推荐 《禅与中国园林》是任晓红编著的,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目录
代序
引言
第一章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
一、禅的发展与文化心态
二、禅文化与审美意识
三、禅与园林艺术的发展
第二章 禅的精神与寺庙园林
一、佛教的中国化与寺庙的园林化
二、寺庙园林中禅的意蕴
第三章 禅的情趣与文人园林
一、禅与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二、禅与文人园林的风貌
第四章 禅理与园林的“妙造自然
一、“道法自然”与“无心合道”
二、自然之理与艺术的自然精神
三、禅的本色与妙造自然
第五章 禅境与园林意境
一、禅与园林意境的创造
二、禅与园林意境的内涵
三、禅境、园境与人生境界
第六章 禅悟与园林欣赏
一、禅悟与妙悟园林之美
二、禅悟与园林欣赏的特色
三、禅悟与园林欣赏的心态
第七章 禅的“公案”与园林空间处理的妙趣
一、“公案”的神韵
二、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
三、禅意与园林空间处理的幽情逸趣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等国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东方文化中,这个问题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自来论之者众矣。
我于此道决非内行里手,只是喜欢涉猎一下而已。而且我的涉猎面虽广,却是浅尝辄止,一点也不够深入。仅就我涉猎所及,我发现,谈这个问题的典籍,一千多年以来,多得不得了。一直到今天,此风未息。论文专著,层出不穷。内容丰富,词彩动人,读起来令我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但是,一旦掩卷沉思,则又似乎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多少东西,杂乱而浑沌,一点也不明朗。有的人钻研得很深;但是,人们如果想理出一点头绪,则又似乎抓不住一条纲,依然是杂乱而浑沌。这问题真有点像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我怅然懵然。记得西方某一位名人说过,读别人的书,就好像是让别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我让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次数之多,无法统计了。结果并没能跑出一个所以然来。
文摘 插图:

院在东汉时并不多,规模大概也不会很大,因为当时佛教也只是被上层统治者作为神仙方术一类的东西而信奉,并没有普遍的社会影响。
随着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寺院大大地增加了,而且其规模从内部设计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时期各阶层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信徒从平民百姓上至皇帝(如梁武帝等)。佛寺不仅数量陡增,而且规模益大,其宏丽甚至不逊于皇家宫室建筑,此外,寺院内部环境和寺外周围环境的处理都有新的面貌。我们从《洛阳伽蓝记》中可以见其一斑。
先看白马寺的变化,杨街之《洛阳伽蓝记》记北魏时的情形说,寺中“浮图前,奈林葡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人们奉之为神物。又记当时京师语日:“白马甜榴,一实直牛”。由此可知当时白马寺中种有葡萄、甜榴等植物,有一定的绿化作用。寺院内部空间的处理显示出了一些赏心悦目的成份,它与宗教崇拜没有直接关系,倒是更富有人间日常生活的趣味。
再看《洛阳伽蓝记》记述的其他佛寺,也能发现新的变化——
景明寺:“景明年中立,……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形胜之地,爽垲独美。”又有“复殿重房”,“青台紫阁”。
后记 我自幼喜爱园林,更喜爱探究园林的艺术魅力从何而来,思索中国园林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样的思索一接触禅学,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有所领悟到完成书稿,其间经历了种种艰难的历程,花费了好几年光阴。我还没有看到写我这个题目的专著,所以,这本书属草创。草创有开拓的乐趣、探求的艰辛,也必然有不成熟之处。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一起来参与研究。因为,大家都喜爱中国园林。
本书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吕德申先生、刘先生的关心和指导,我的学友黄河涛同志也给予了许多具体的帮助,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中文系阴法鲁先生,是他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审阅书稿并提出意见。我对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在出版学术著作中表现的远见卓识,表示深深的敬意。